干细胞 外周血
1. 概述 1.1 干细胞概念 干细胞(stem cell)是指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分化潜能的细胞,既能不断地 proliferate产生同样的干细胞,又能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如神经元、心脏细胞等。干细胞可以来源于胚胎、成体组织和外周血等部位。 1.2 外周血干细胞的特点 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s)是指从身体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分化能力。引用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目前,PBSCs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中已成为主流来源,大约有95%的HSCT是使用PBSCs作为移植来源。与传统的骨髓采集方式比较,在PBSCs移植过程中,无需使用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只需通过给予患者一种称为增殖因子的生物制品,来增加干细胞的数量,然后采取外周血采集的方式即可。这种方法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和疼痛减少很多。 2. PBSCs的应用领域 2.1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骨髓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的方法,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从根本上治愈这些疾病的治疗方式。在HSCT中,通过给予患者高剂量化疗药物和/或放射治疗,来杀死患者体内的正常和癌细胞,但同时也摧毁了造血干细胞,这就需要通过移植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干细胞,以实现造血功能的恢复。而PBSCs作为 HSCT的主流来源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2.2 细胞治疗 干细胞及其分化产物的治疗潜能远不止于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外周血干细胞经过多种引导分化技术,可以分化成多种体细胞类型(如神经元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进而成为替代损伤或退化组织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组织和器官修复中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PBSCs对临床治疗还有着一些特殊的优势,例如其获得来源广泛、数量充足、无需进行骨髓采集等。 3. PBSCs的研究热点 3.1 干细胞演化 目前有很多的研究文章关注PBSCs的干细胞演化过程,在传统的干细胞模型下,干细胞自我更新后会分化产生几种特定的后代细胞,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发现,由于某些生物变化过程(例如疾病药物处理、环境压力等),这些影响会引导干细胞进入不同的细胞分化通路,导致产生不同种类的后代。 3.2 干细胞与癌症 干细胞途径的异常(因临床治疗或自然疾病等原因)可能与癌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祖细胞不断地产生干细胞,再进一步产生癌细胞。PBSCs的研究也向着从基本层面研究癌症与干细胞之间关联的方向发展。 结论: 虽然PBSCs的应用领域很广,但针对干细胞的研究仍然在发展中。如果能够深入了解干细胞的特性、演化和分裂的机制,可能有助于史无前例的有效治疗和预防诸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危险疾病的发生。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的研究成果都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无疑将成为未来医学科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