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20年政策
20年来我国干细胞政策的变革与发展
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的科技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在我国,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政策也相继出台:从最初的限制到现行的鼓励,干细胞科研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下面将从若干方面来探讨我国干细胞政策的进展。
一、干细胞研究的历程
早在 1998 年,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并进行了细化定位研究,这一成功的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干细胞研究的浪潮。发现此类细胞具备强大复制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不再起作用的组织,重新为人体体内细胞、组织进行修复,成为全世界科研机构追求的有望创造传奇的科学领域。
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我国干细胞研究也开始发展。2001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并成立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后我国在干细胞技术领域不断加强投入和组织力度,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政策法规的变迁
政策法规的建立和修订,对于干细胞研究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干细胞政策经历了多年的阵痛期,但到近年来,政策趋向开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属性政策
干细胞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其发展过程涉及生命伦理、医学伦理、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尤其是其中涉及到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直接关涉生命安全问题,因此当时我国政策相对保守。直到 2003 年《生物技术安全法》颁布,对干细胞研究实行了初步的管理,使得干细胞技术开展具备了明确的管理依据。
2. 支持鼓励创新政策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我国在探索干细胞技术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放开了政策限制。例如,2016 年《中国制造 2025》提出要发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引领作用,并落实了相关政策;2018 年,卫生部发布的《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了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规范性管理。
3. 法制化完善政策
我国罕见病治疗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保护法》、《中国血液管理法》等相关文件的颁布不仅为干细胞应用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监管环境,并且强化了监管的法制化标准化。
三、科研人员的各个层面支持
干细胞研究需要大量人才培养和支持。对于从事干细胞研究的科学家而言,国家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这体现在国家的资源、资金等方面:
1. 资金支持
在对于干细胞研究开展的资金方面,我国联合国委员会图门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机构,为干细胞研究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2017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成立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更是获得了 13 亿元的拨款。
2. 认可机构的建立
对于干细胞技术领域的认证,我国也建立了多项认可机构,包括干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试验批准认定工作办公室、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制备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干细胞的治疗、应用领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我国干细胞技术的前景及挑战
在我国干细胞技术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政策环境开放、资金资源支持越来越丰厚,但还存在一定的前景和技术挑战。
1. 前景
干细胞技术能够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如ICP病,但目前的技术水平进展缓慢,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提升基础、重点和创新性研究。从临床角度来看,人体经多年生长发育到老化都需要生命系统有效修复,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病(如糖尿病)等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干细胞治疗领域还面临种种挑战。
2. 科技挑战
与多数新技术一样,干细胞技术也需要面临多项技术挑战,如领域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标准化技术、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特别是干细胞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风险问题,例如副作用及其后遗症,需要更牢固的技术支持和评估检测。
五、总结
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