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储存和释放
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储存和释放
嗜碱性粒细胞的产生
1.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嗜碱性粒细胞的产生始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HSC)。
2. 祖细胞分化:HSC 分化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祖细胞 (GM-CFC)。
3. 嗜碱性前体细胞:GM-CFC 进一步分化为嗜碱性细胞前体细胞。
4. 分化成熟:嗜碱性细胞前体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成熟为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的储存
1. 骨髓储存:成熟的嗜碱性粒细胞约有 90% 储存骨髓中,随时可以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2. 组织储存:一小部分嗜碱性粒细胞储存身体组织中,例如皮肤、肺和胃肠道。
3. 动员释放:当需要时,骨髓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可以被动员释放到血液中。
嗜碱性粒细胞的释放
1. 激活:嗜碱性粒细胞通过 IgE 抗体结合表面的 FcεRI 受体激活。
2. 脱颗粒:激活后,嗜碱性粒细胞通过释放其细胞质颗粒释放介质。
3. 介质释放: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介质包括组胺、白三烯和蛋白水解酶,它们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
1. 抗寄生虫免疫:嗜碱性粒细胞通过释放毒蛋白和细胞因子对寄生虫感染提供保护。
2. 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介导过敏反应,例如花粉热和哮喘。
3. 炎症反应:释放的介质参与慢性炎症疾病,例如关节炎和哮喘。
4. 伤口愈合:嗜碱性粒细胞的介质促进伤口愈合,例如血管生成和结缔组织形成。
5. 免疫调节:嗜碱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例如抑制性白细胞介素-10。
嗜碱性粒细胞功能障碍
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是一种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过多的疾病,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
2.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不足的疾病,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和感染易感性增加。
3. 功能障碍:嗜碱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发生在激活、释放或介质产生丧失的情况下,导致免疫反应受损或异常。
结论
嗜碱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抗寄生虫免疫、过敏反应、炎症反应、伤口愈合和免疫调节。它们的产生、储存和释放受多种调节因子的控制,在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 细胞储存的种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