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造血干细胞事迹
采集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的最后希望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内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这得益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对于某些患有严重血液疾病的病人来说,这个系统可能会失常,他们需要依赖类似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进行治疗。然而,造血干细胞并不是随手可得的物质,其采集过程十分复杂,并需要候选人的勇气、信念,以及替他们捐献的无私之心。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可以帮助白血病、淋巴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血液疾病的患者。此外,在一些器官移植手术、放疗后再造人体造血系统以及免疫功能等领域,也有着它广泛的应用。移植最重要的是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主要有同种异体基因相似相关(donor)或无关(unrelated)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移植医生和病人来说,寻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关系到治疗效果的质量与效率,而捐献者的加入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搜寻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准备工作是确定患者所需要的基因型,以便在数据库中找到最佳捐献者。国内外大型数据库中的素材有上亿条,因此有些在三方基因分析后能够找到合适造血干细胞来源,有些则需要进行深入检索。而由于族群差异等问题,在亚洲地区目标定位更为困难,因此也需靠有志之士的帮助。
3. 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的招募
造血干细胞捐赠者主要有两种方式:自愿加入荣誉捐献者名录、在平台注册做同意直接捐献人。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添麻烦”,殊不知正是他们的选择和贡献才有可能让我们重获新生。在此,我想领我们走进造血干细胞DORA(碰触正义)志愿者们推广红军与献血共筑中华的精神、了解血液病患者求生的紧迫、传递阳光寄治愈的信息。
4.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
为了保证取得的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现代世界主要综合利用两种采集方式:骨髓穿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APBSC).在此,我们以APBSC方式为例进行简单介绍。由于需要增加数量,干细胞采集期是在造血免疫系统恢复较好后(一般为首次移植后一个月),而如何保持匹配的领接也需要医生正确安排。
针对每个捐赠者的不同体质和采集方式,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技术解释及准备。在3至5天的预处理期内,捐献者需要按时注射一种名为移植因子的药物,以加快干细胞的产量。在前一晚或当日晨起,捐献者与家人和盘并进,在表明自己健康无虞后可以开始手术,手术的过程大概需要3到4个小时,其中通过血浆分离器辅助瘙抓并采集干细胞成功的几率极高。操作的时间虽然比较长,但由于干细胞本身的代谢扩增能力,在10至14天就能大量复制!
5. 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应注意的事项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说过敏、发热、畏寒和不适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安全系数很高,严重的副作用也很少出现。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需要成为,捐献干细胞后,在短时间内请务必保持充足休息,以便身体尽快恢复,并在两年内接受定期检查,以免潜在的低风险传染疾病感染等问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许多血液病患者来说,是最后的希望。作为普通人,我们所能做的贡献虽然微小但是至关重要,因为你或许就是某个在这儿等待翻转人生的人的救命稻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