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回输 反应
1. 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介绍
造血干细胞回输是目前一种常见的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采自患者或非亲属供体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回输,以达到重建患者血细胞产生机能的效果。然而,造血干细胞回输也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称为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
2. 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类型及发生率
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反应多在回输后24小时内发生,包括皮肤红斑、寒战、呼吸困难、头痛、咳嗽、发热、恶心、呕吐等。慢性反应多在回输后1周至数月发生,包括过敏反应、感染、再生不良性贫血、罕见的白色血病恢复期症候群等。
据统计,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的全局发生率为10%左右,其中急性反应的发生率为5-10%,慢性反应的发生率为10%。
3. 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预防与处理
针对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实施预防措施和即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在进行造血干细胞回输前应进行充分的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筛查出有风险因素的患者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在回输时应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提前评估风险,并明确处理方案。
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的预防措施包括:
(1)充分抗感染处理:在检查患者潜在感染因素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预防,降低感染风险。
(2)输注过程中注意细节:回输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输液畅通,避免反应风险的因素。
(3)应用预防性药物:如泼尼松、西地兰等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少急性反应风险。
治疗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的方法包括:
(1)立即停止回输: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弥漫性大面积红斑或系统性症状,应立即停止回输。
(2)抗组胺类药物:对于轻度到中度的突发过敏,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恩替卡韦、罗非昔布等进行控制。
(3)应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对于出现较重的急性反应,可使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进行处理。对于罕见的复发性反应,可应用环孢霉素等免疫调节剂。
4. 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后的管理
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后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在完成初步的治疗后,常规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如果情况稳定,让患者在医院内恢复一段时间后再做出院处理;如果情况紧急或危险,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体上来说,造血干细胞回输反应属于预防可控的不良反应,对于采用造血干细胞回输治疗的患者而言,应加强对与之相关反应的认知和管理,形成多医师联合共同协作的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