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捐献造血干细胞
鞍山市多名义工捐献造血干细胞,助推造血干细胞移植发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需要大约5万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拯救病人的生命,但只有不到5%的受助者能够成功获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且成功率仅为30-50%。而在这背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匹配度就成了关键性的问题。
鞍山市作为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打破了传统观念,积极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事业。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截至2021年6月底,在本市成功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已达4500余名。储备的造血干细胞样本总数近5000份,累计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已经超过20人。这些捐献者大多数是年轻、健康、有爱心、有担当的义工,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成为了“生命的救星”,成功帮助患者走过重症期。
何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是人体中原始、未分化的干细胞,它能够自我复制和再生,同时也能够分化成其他不同类型的血液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采集相对匹配的供者的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输注,以取代受者体内异常细胞,使受助者的造血系统得以休养生息,产生正常的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单倍体相合移植三种方式。其中同种异体移植是最常见的。但由于人体内存在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差异性较大,匹配度低会产生排异反应和移植后其他并发症,因此筛选出的供者需要经过高度匹配度的检测。
鞍山义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
2020年8月,来自鞍山市立达电子有限公司的张杰成为了本市第一位成功捐献者。他在收到捐献通知之后丝毫不犹豫地决定与“生命互助”无偿移植队签署协议,并接受了血样检测及体检。几个月后,张杰收到了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样本匹配度与重症患者高达99.9%,可以为对方输送造血干细胞,挽救其生命。
同样在2020年10月,鞍山市的张伟成功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他的决定也得到了身边家人的支持。捐献完成后,张伟借着新闻媒体的力量,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事业中来。
这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工所具备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鞍山市广大市民所仰望和学习的典范。他们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无偿地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和温暖。
如何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年龄在18-50岁之间;
- 身体健康、无恶性肿瘤、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无以下疾病: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等;
- 没有重大生活事件需要处理而无法参加捐献者的指引考核和采样等。
志愿者首先需要到本地的卫生局或红十字会进行登记,他们需要签署一份无偿捐献的同意书,并留下自己的相应信息。接着进行信息核对、身体检查和血样采集等环节。如果符合移植中心的匹配要求,就会被抽样进一步测试,待测出合适的捐献者后再向其发送捐献请求。
捐献制度待完善
虽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和价值在逐渐显现,但我国的捐献体系还并不完善,在跨省份、跨地区等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很多母婴、孕产妇以及老年人群体由于一些原因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这也需要更加完整的建立中国人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库和系统。
不过,鞍山市多名义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例,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积极推进捐献制度发展的一种正能量和示范。愿每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爱心,在慈善、无偿捐献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未来的全球和平与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