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3,确保安全,对意识丧失的病人应该使用保护具4,加强临床护理:(1)、眼的保护(2)、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3)、肢体活动5,补充营养及水分6,注意大小便情况
,留置导尿者保持引流通畅7,保持溢流管通畅,妥善固定8,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做好详细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侧向一边,经常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3)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①重视营养;②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③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④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应涂红霉素眼药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⑤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注意安全,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病人使用保护具防止摔伤。
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危重,往往采用被动或被迫卧位,自主活动能力差,护理人员在进行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只重视了抢救,而忽略了患者皮肤的保护,从而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要重视皮肤护理和保护,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引起皮肤问题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预防与皮肤有关的并发症,使患者保持一个完整的皮肤,阻止病菌侵入人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临床资料 2008年4月~2010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危重患者共325例,男性204例,女性121例,年龄15~92岁,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198例,严重多发性损伤73例,各种复杂的大手术50例,其他4例。 2皮肤问题原因 2.1全身营养情况差: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常存在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及多器官脏器衰竭,并伴有严重的低蛋白水肿,当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是正常的5倍[1]。 2.2被动或被迫卧位:卧床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造成组织变性、坏死,皮肤发硬、变色。形成水泡或表皮脱落,引起局部改变,形成褥疮[2]。ICU患者大多意识障碍,自主活动能力差,往往采取被动或被迫卧位,如护理不当,常会发生骨隆突出皮肤水泡或破损,特别是极度消瘦的患者,骨突部位明显,卧床时易受压,全身任何一处皮肤均为压疮好发部位。 2.3会阴部潮湿,分泌物的刺激 留置导尿患者常有尿管周围溢尿现象;严重低蛋白水肿病人,会阴部水肿缺血,潮湿,这样易引起会阴部产生湿疹,甚至皮肤破损。大便失禁和腹泻患者,由于粪便反复刺激会阴部及肛周皮肤,使会阴部及肛周皮肤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侵蚀状态,易发生会阴部皮肤糜烂,溃破及出血,甚至继发感染。 2.4约束带的使用:对于神志不清、剧烈烦躁的患者,都采用约束带来保护性制动。由于使用不当,患者不配合,而引起的约束部位皮肤损伤。 2.5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固定带的使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因口鼻腔分泌物多,气管切开处易溢出分泌物及痰液,而污染固定带,使固定带变脏、变硬,如不及时更换,引起患者面部及颈部皮肤破损。 2.6冷热疗的使用:使用冰毯机物理降温和热疗使用热水袋的患者,由于全身情况差,循环差,患者感觉、知觉不灵敏,容易引起皮肤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皮肤护理措施 3.1入室全面评估:对所有入住ICU的患者作一次全面的护理体检。对患者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包括身高、体重、患病时间、病情、各项检查、化验结果等。对易发生难免性褥疮的患者认真填写压疮预报单,向家属及神志清醒的患者说明皮肤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等,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取得配合。 3.2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入住ICU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在病情许可下,根据病情及患者皮肤情况,来调整患者翻身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定时更换体位,减少局部的压迫时间,每2小时翻身一次。水肿及肥胖者,因局部压力重,影响了血循环和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可用软枕和气垫床。更换体位时,动作轻柔、协调,防止损伤骶尾部皮肤。 3.3加强营养: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来补充能量,纠正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全身水肿。 3.4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患者使用沐浴露温水擦身,每日一次,根据患者皮肤情况使用润肤露或爽身粉。对于留置尿管患者如有溢尿现象,及时查找原因,如是带囊导尿管,用20ml注射器抽尽球囊中的水,重新根据尿管型号,在尿管球囊内注入适当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尿管是否有溢尿,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失禁及腹泻患者,便后用温水擦洗,再涂氧化锌油保护肛周皮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保持面部及颈部皮肤清洁。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定时更换系带,如有污染及时更换。颈后皮肤处可垫无菌纱布,但系带松紧以容纳1~2指为宜,过松,以免引起插管和套管的脱出。做好气管切开护理,观察气管切开处皮肤状况,检查局部有无淤血、红肿、炎症等,局部如有感染现象,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局部可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 3.5约束带的正确使用:使用约束带患者,约束带松紧适宜,使用衬垫,观察约束效果及肢端血运情况。定时放松,做好护理记录。防止不必要的损伤,确保患者安全。 3.6防止冷热疗法对皮肤的损伤:对使用冰帽患者注意头部、耳廓皮肤的保护。冰帽内垫一条干毛巾,并经常检查其潮湿程度,及时更换,保持干燥。使用冰毯机患者,定时双人合作,托起患者身体,使局部定时抬高,避免长时间受压。使用热水袋保暖时,使用前检查热水袋的完整性,塞子是否完好,用清洁干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引起皮肤的损伤。 3.7心理护理:做好清醒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给予心理支持。解释定时翻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保持皮肤清洁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加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4小结 如何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损及压疮的发生为目的的质量管理已是护理研究的重点。我科近几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责任心的不断加强,通过规范的护理程序,明确岗位责任,确保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到位,使各项护理都落实到实处。通过对ICU危重症患者皮肤问题观察,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来预防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得到满意效果,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世明.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8~209 [2]张升莉.郝丽娟.万菊芬.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皮肤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190 作者简介:程晓红(1970-),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重症监护工作。
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意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基础护理需要是危重患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变化快,因此对其各系统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动态监测患者整体状态,疾病危险程度及各系统脏器的损害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和抢救处理极为重要,危重患者病情监测内容较多,最基本的是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肾功能监测。
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意识水平测量,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CT、MRI、颅内压测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水平监测,可采用GCS计分,颅内压测定可了解脑脊液压力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脑功能。
2. 循环系统监测:包括心率、心律、无创和有创动脉血压和血流动力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排量及心脏指数。
3. 呼吸系统监测: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呼吸量,潮气量,心脏量,呼气压力测定,监测痰液的性质,量,痰培养的结果,血气分析,胸片,其中血气分析是较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护士应了解其各项指标的正常值。
4. 肾功能监测:肾脏是调节体液的重要器官,它负责维持功能需物质,排泄物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也是最易受损的器官,对肾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5. 体温监测:是一项简便易行反映病情缓解或恶化的可靠指标,也是代谢率的指标。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
1.保持患者良好的个人卫生,晨晚间护理,必要时床上擦浴,对不能进口者口腔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注意眼睛护理。
2.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3.维持排泄功能,排便护理。
4.维持肢体功能,做四肢主动被动运动,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发生。
5.做好呼吸咳嗽训练。
6.注意患者安全,使用床档,保护用具,约束患
7.保持导管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物体受压堵塞脱落。
三. 危重患者心理护理
1.表现出对患者照顾、关心、同情、尊敬、接受。
2.任何操作前向患者简单清晰解释
3.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选择
4.尽可能多采取治疗性触摸
5.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与患者沟通关心支持,减少环境刺激,工作人员做到“四轻”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关键词:危重患者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