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即淋巴细胞;
第二类为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辅佐作用的,即单核一巨噬细胞;
第三类为单纯参与免疫效应的其他免疫细胞。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以每分钟8000万个的速度形成着,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名字有所不同。
巨噬细胞在末梢血中以单核细胞的形态存在,进入组织内后经原粒细胞、粒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的特点是具有吸取小颗粒(吞饮)或整吞东西(吞噬)的功能。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认识和处理抗原。对结合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进行分解,把抗原信息传给辅助T细胞从而开始免疫应答,即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进行工作。
粒细胞没有抗原特异性,在白细胞中占60%~70%,但在血管外也存在。当急性炎症反应或变态反应时,受到抗体和补体的作用对微生物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
中性粒细胞也称为多形核白细胞,占循环中粒细胞的90%以上,其直径为10~20微米,寿命为6~20小时。成为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因子(使其在组织内自由移动)有补体成分、血小板、淋巴集结及细菌产物等。中性粒细胞中有一级颗粒和二级颗粒。一级颗粒中含有酸性水解酶、髓过氧化物酶、溶菌体等;二级颗粒含有乳肝褐质和溶菌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这些酶类有关。
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一样,能吞噬并杀死微生物,在正常非过敏性个体的末梢血中约占2%~5%。另外,与嗜碱粒细胞一样,可因适当的刺激而引起脱颗粒。所谓脱颗粒是把粒细胞中的颗粒释放到细胞外的作用。此外,嗜酸粒细胞还具有被T细胞或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放出的因子所诱导,或使肥大细胞的产物组织胺及白三烯等失去活性的作用,有反过来抑制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的功能。
嗜碱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很少,占白细胞的0.2%以下,其功能尚不清楚。
人体免疫细胞的种类有:1.吞噬细胞;
2.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免疫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
T淋巴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淋巴细胞在脾脏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细胞(immune cell)俗称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activation),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外,还有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T淋巴细胞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群。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1、T淋巴细胞
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亦可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目前认为,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2、B淋巴细胞
亦可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
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这种疾病的研究不断涌现。
3、K淋巴细胞
又称抗体依赖淋巴细胞,直接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衍化而来,表面无抗原标志,但有抗体IgG的受体。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时必须有靶细胞的相应抗体存在。靶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再结合到K细胞的相应受体上,从而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
4、NK淋巴细胞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是与T、B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较少,在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在脾内约有3%~4%,也可出现在肺脏、肝脏和肠粘膜,但在胸腺、淋巴结和胸导管中罕见。
NK细胞较大,含有胞浆颗粒,故称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MHC限制。
人体的免疫力是主要是淋巴细胞,当人体遭到病毒或病菌侵袭的时候,淋巴细胞首先要出来进行抵抗,就在抵抗的过程中,人可能会出现,会出现发烧等症状,所以人的免疫能力强,就是淋巴细胞与病毒病菌作战时越来越勇敢,越来越顽强,最后,战胜病毒,并且不断地取得胜利,才维持人体的一切都在正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