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细胞储存 >正文

鱼类增殖放流站项目划分(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的规模)

2022-12-22 03:54:51 作者:max
评论:0

本文目录一览:

鱼类增殖方法包含哪几种

人工放流  将一定规格和数量的用人工繁殖培育的苗种,在度过自然条件下死亡率高的发育阶段后,选择环境条件适宜、敌害少和饵料资源丰富的水域放流,使之充分利用水域的天然饵料资源自然生长,以补充和增加水域的自然资源量,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有效增殖措施。放流增殖的对象应为:①经济价值高且易于进行苗种培育和放流的地方种群;②食物链级次较低、适应性较强的种类;③生活周期短、生长快的种类;④移动范围小的底栖性种类或回归性很强的种类。此外还要考虑到移入水域各生物种间的关系、原有饵料的基础以及各类饵料资源的充分利用等。

移植驯化  即将新的水产资源生物种群移入一定的水域,使其适应新的环境,自然定居繁殖,形成新的有捕捞价值的种群。如1948~1972年20多年间,苏联共向400多个湖泊、水库、河流和内海移植了70多种鱼类,其中已经定居的有44种。移植饵料生物可提高水产资源的饵料量,是一种间接增殖水产资源的措施。移植时须防止新种群替代有更大经济价值的种群,防止引进疾病和寄生虫。某些外来的有害种群往往是通过海上交通无意被传入的。中华绒螯蟹自1910年开始通过航船压载水舱转移到西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后,它的大量繁衍曾一度使引入国的堤坝受到损害。

改善水域环境  包括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及兴建过鱼设施、以维持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路等。一些在草上产卵的鱼类常由于湖泊、水库水位波动而不能正常繁殖。用树枝、棕皮、合成纤维扎制成把,在鱼类的繁殖期放置在产卵场所,可为亲鱼提供附卵基质,成为人工鱼巢。兴建闸坝常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通路,使之不能到产卵场繁殖、肥育场肥育和越冬场越冬;为此一些国家兴建了过鱼设施,对某些鱼类有一定的过鱼效果。此外,设置人工鱼礁除有诱集鱼类、提高捕捞效率的作用外,还为幼鱼创造了优良的栖息条件,也能起到增殖资源的作用。

什么是鱼类增殖站?

鱼类增殖站是为了保护江河上游鱼类资源,江河上游水电开发中建设的专门从事江河土著经济鱼类增殖放流工作的机构。

鱼类增殖放流站培育鱼类苗种,然后增殖放流,对补充和恢复天然水域鱼类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增殖放流鱼主要放在哪里养

一条条鱼儿“排着队”,沿着滑道进入河道的碧波之中。6月22日,在茹塘和大涨泾两处水域,652.8万尾鱼苗通过增殖放流被放归河道。

据了解,当天增殖放流的鱼类共有三种,包括鲫鱼200万尾、鲢鱼252.8万尾、鳙鱼200万尾。“这些鱼都是本地鱼种,而且其食物偏好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改善河道水质。”松江区农委执法大队渔政中队副队长王磊介绍。为了保护河道渔业资源,放流的鱼苗均为子一代,而非经过几代繁育的品种或杂交品种,且前期要进行种质鉴定、苗种检疫、药物残留检测等工作。

放什么鱼有原因,在哪儿放也有讲究。王磊介绍,增殖放流一般选取水质好、水面宽阔的河道,黄浦江外河如斜塘、茹塘,内河如通波塘、洞泾港、油墩港,可保障放归鱼苗的生长环境。为保障此次放流鱼苗的存活率,区农委执法大队的“护鱼”队员们还将在放归河道加强巡护,清理地笼网等非法渔具,禁止非法捕捞,从而为鱼苗顺利生长保驾护航。

增殖放流是恢复河道渔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王磊介绍,每年的3月和6月,在禁渔期间会开展两次增殖放流工作。今年,因为疫情原因,3月的增殖放流工作计划延至11月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增殖放流在鱼苗选取、放归地点、操作规程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区农委执法大队也呼吁广大市民不要无序放生。“非本地种或杂交种鱼苗会对河道里鱼类种群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天然水道中也难以生存,反而会破坏生态环境。”王磊介绍

app
公众号
投稿 评论 关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