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亲密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失去了寄生基础的病原体能被吞噬、消灭。楼主图所示为这一步的原理,即效应T细胞给宿主细胞传递信息,使宿主细胞内的溶酶体裂解整个宿主细胞,进而宿主细胞凋亡。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致敏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统称为细胞免疫。同体液免疫一样,细胞免疫的产生也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其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1)致敏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当致敏T细胞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再次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刺激作用,使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靶细胞内渗透压改变,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致敏T细胞在杀伤靶细胞过程中,本身未受伤害,可重新攻击其他靶细胞。参与这种作用的致敏T细胞,称为杀伤T细胞。(2)通过淋巴因子相互配合、协同杀伤靶细胞。如皮肤反应因子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吞噬细胞易于从血管内游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可招引相应的免疫细胞向抗原所在部位集中,以利于对抗原进行吞噬、杀伤、清除等。由于各种淋巴因子的协同作用,扩大了免疫效果,达到清除抗原异物的目的。
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主要参与对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及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形成,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及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也可以说,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既是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力量,参与免疫防护;又是导致免疫病理的重要因素。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免疫源一般为:寄生原生动物、真菌、外来的细胞团块(eg:移植器官或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细胞免疫也有记忆功能。
细胞免疫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初始或记忆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2)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1)Tc细胞:作用是消灭外来病原。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表面呈现病毒表达的抗原,并结合到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的沟中,形成MHC-抗原结合物。被Tc细胞接触、识别后,Tc分泌穿孔素(perforin),使靶细胞溶解而死,病毒进入体液,被抗体消灭。癌变细胞也是Tc攻击目标,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患癌症。
(2)TH细胞,又称辅助性T细胞,对各种免疫细胞,Tc、Ts、B都有辅助作用,对于免疫具有重要作用。TH的受体能识别与MHC-Ⅱ结合的外来抗原。MHC-Ⅱ类分子存在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表面。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等微生物,在细胞内消化、降解,抗原分子与MHC-Ⅱ类结合呈现在细胞表面,将抗原传递给具有相同MHC-Ⅱ类分子的TH,同时,Mφ分泌白介素-1,刺激TH,促使其分泌白介素-2,它促进TH,形成正反馈,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出Tc,刺激B细胞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Ts细胞:抑制性T细胞,只有在TH的刺激下才发生作用。在外来的抗原消灭殆尽时,发挥作用而结束"战斗"。
体液免疫:指B细胞在T细胞辅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完成的免役反应.
细胞免疫: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的免疫反应.
上边这些是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定要理解的.至于流程图,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仔细看看书的好.
我现在提供给你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我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些理论依据: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各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而且还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病毒感染过程中,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来阻止病毒在机体内传播,若病毒已经侵染到寄主细胞中,就要通过细胞免疫.这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
2.外毒素:体液免疫发生作用
3.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楚.
4.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将大部分丧失.(这一点很重要的哦,我做许多题的时候都有碰到这个考点)
5.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过程:(1)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效应B细胞,由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2)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样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以消灭之(二次反应).
免疫反应我总结出来的重点就是这些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1 细胞免疫过程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初始或记忆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的过程);(2)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供方式是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的特异性;第二个信号是微生物产物或非特异性免疫针对微生物的应答成分,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在需要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生.当只有第一信号时,T细胞处于无应答状态.
T细胞活化引起细胞分裂(大量增殖,达到整体功能所需的数量水平)和分化(使T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或细胞杀伤的功能).淋巴因子的分泌是T细胞活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抗原刺激可使初始T细胞分泌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而白细胞介素2是初始T细胞产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杀伤功能,主要是细胞浆内形成了许多膜结合的颗粒,这些颗粒包含穿孔素(perforin,成孔蛋白)和颗粒酶等多种介质.穿孔素可对靶细胞打孔,颗粒酶是一组丝氨酸酯酶,它进入靶细胞胞浆,使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凋亡后,暴露抗原,从而被抗体消灭.
随着抗原的清除,大多数活化T细胞死于细胞凋亡,以维持自身稳定的基础状态.少数T细胞分化为长寿命的记忆细胞,在再次抗原刺激时发挥快速的免疫应答作用.
望采纳~~~
(1)图中B是浆细胞; 物质e是淋巴因子.
(2)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因此被称为非特异免疫过程的编号是④⑩.
(3)体液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因此称为体液免疫的生理过程编号是①②③.
(4)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三种抗体,其原因是乙肝病毒含有三种有效抗原成分.
故答案为:
(1)浆细胞 淋巴因子
(2)④⑩
(3)①②③
(4)乙肝病毒含有三种有效抗原成分
关键词:细胞免疫流程图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