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温一般都是100摄氏度,而降到50摄氏度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那么时间的求法则与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提出的“冷却模型”有关。
通过公式计算,如果在夏天,三十分钟至多,冬天若是在零上温度要十分钟左右,零下则是五分钟
假设水是m千克,已知水的比热容是c=4200J/(kg·K),因此m千克水由100℃降到50℃将放出热量Q=cmΔT=210000mJ
水的热导率约为P=0.6W/(m·K)
所以降温需时t=Q/P=350000m秒
比热容
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提高温度所需热量的能力,而不是吸收或者散热能力。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1K-1],即令1KG的物质的温度上升1开尔文所需的热量。
跟散热条件有关:比如加冷水,瞬间就可以到50度,自然散热的话,装开水的容器蒸发面越大、蒸发面气体流动速度越大,传导热的温差,装开水容器的材质都是影响因素
刚烧开的水根据不同的海拔大约在95到102左右,降温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倒到雪地里冰面上半分钟不到。常温25度左右需要16-20分钟。
假设水是m千克,已知水的比热容是c=4200J/(kg·K),因此m千克水由100℃降到50℃将放出热量Q=cmΔT=210000mJ。
水的热导率约为P=0.6W/(m·K)。
所以降温需时t=Q/P=350000m秒。
单位换算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是摄氏温标(C)的单位,摄氏温标(C)与华氏温标(F)的换算式是:C=(F-32)÷1.8,F=1.8×C+32。
比如:
0 °C=(1.8×0+32)°F=32 °F。
30 °C=(1.8×30+32)°F=86 °F。
104 °F=[(104-32)÷1.8]℃=40 °C。
320 °F=[(320-32)÷1.8]℃=160 °C。
假设你的水是m千克,已知水的比热容是c=4200J/(kg·K),因此m千克水由100℃降到50℃将放出热量Q=cmΔT=210000mJ
水的热导率约为P=0.6W/(m·K)
所以降温需时t=Q/P=350000m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