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是用标记的特异性的抗原或者抗体,对组织内的抗体或者抗原的分布进行检测,可以用来诊断和鉴别恶性肿瘤,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对某些肿瘤进行病理分型,明确软组织肿瘤的正确组织学分类,明确软组织的诊断,可以早期发现微小的转移灶,为临床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乳腺癌来讲,ER以及PR分别代表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预后要比阴性的患者要好,而且加号越多越好。对于两者是阳性或者一个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内分泌治疗,如口服三苯氧胺或者来曲唑可以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减少早期的复发和转移。HER2是一种原癌的基因,过度表达,表明患者的预后不好,也提示患者容易出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一般其表达率越高,预后也就越差。但是如果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的患者,可以进行生物的靶向治疗,如赫赛汀。对于E-钙粘附蛋白,是一种亚型,集中表达粘附连接,对于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表达,表明预后比较好。Ki67是反应细胞增生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不良预后的因素,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清晰性强、淋巴的转移率高。
没有沉积说明没有免疫复合物病,说明你的这项疾病检查是正常的
非常不乐观。低分化是恶性度很高的癌,愈后极其不好。
从免疫组化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细胞增殖很快。
要做好心理准备,半年存活率不足50%。
好运!
1、CK-P(-)—不是癌。
2、LCA(-)、CD3(肿瘤细胞一)、CD2(肿瘤细胞一)—不是淋巴瘤(恶性肿瘤)。
3、Syn(-)、CgA(-)、CD56(-)—不是神经内分泌来源的肿瘤。
4、Ki67(+)80%—增殖指数很高,提示是恶性肿瘤。
延展回答:
做免疫组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定位,以确定其与什么过程或功能相关。例如,免疫染色仅出现在某一特定的细胞,那么就可以推测其与细胞的特定功能相关。再有,如果免疫染色仅在组织或细胞的某一特定时期出现,那么就有可能与这一时期的特定作用有关。
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设计进一步的实验,如抑制或促进其表达来研究其对特定功能是否有影响,从而确定各种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间的关系。
免疫组化的优势在于其空间定位,来反映你所检测的因子的功能变化过程。在实验前,你就应该根据文献估计你检测因子的表达部位,阳性表达率,再根据你所做的阳性和阴性对照片读片,并分析各种结果的原因。
首先,如果对细胞检测抗原得定位,除了在细胞膜上得抗原可以用免疫组化外,在细胞核和胞浆得抗原最好还是用免疫荧光做,这样可以做细胞核定位,看得更清楚更直观。
第二,如果做免疫组化我觉得主要是能观察或者抗原的表达得阳性百分比和表达得强弱,比如计数2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得阳性率,或者根据阳性细胞被棕染颜色得深浅来判断表达得强弱。
许多人不知道病理检查是做什么的,以为病理检查是搞化验、出数据的,实际上病理检查是要对疾病做出诊断,尤其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类型,并且对临床能否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到目前为止,病理诊断仍是最可信赖的最后的诊断,也是最准确的诊断手段,素有“金标准”之称。
病理检查报告一般包括:常规病理诊断和特殊检查病理诊断。在病理报告中,病理医生首先要告知送检的标本是什么部位的组织,说明组织是正常还是有问题,有问题的话是肿瘤还是炎症,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恶性肿瘤是哪个阶段,有无转移等等。
炎症分为特异性炎症、非特异性炎症:特异性炎症是指由特定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如结核、梅毒等。非特异性炎症是指由一般病原体或理化因素引起的病变,常见于鼻咽粘膜、胃肠粘膜、子宫颈粘膜等处的慢性炎症。
肿瘤分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按照组织来源又分为上皮源性和间叶源性肿瘤:上皮源性的肿瘤如果是良性的一般称为瘤,如腺瘤、乳头状瘤。如果是恶性的即为癌,如鳞状上皮细胞癌。间叶源性的肿瘤良性的也称为瘤,如脂肪瘤等,恶性的称为肉瘤,如脂肪肉瘤、滑膜肉瘤。良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术后很少复发,对机体危害小。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易发生转移,术后易复发,对机体危害大。
分化:在肿瘤报告中,一般用于描述其分化程度,表示相应的恶性程度等信息。分化越高,其成熟度越好,预后相对好;相反,分化越低,其成熟度越差,预后差。
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例如宫颈上皮异型增生,报告中常用CIN(非典型性增生)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就要定期检查或积极治疗。
疑癌:此类报告表明,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特殊检查(例如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例如,“直肠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建议做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
原位癌:通俗地说,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原位癌、胃原位癌、皮肤原位癌等等。
需要提醒大家,按照医疗规范,人体所有离体组织都必须做病理检查,如果手术后有组织切除,病人有权利自己要求临床医生做病理检查,凡是手术中切除的身体任何组织都应送到病理科检查,尤其是切除的痣、小肿物及皮损等,以防止漏诊或延误治疗。今年3月份我们经历过这样一个病例,患者28岁,女性,肛周肿物一年,手术后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幸好做了病理检查,如果不做病理检查而误以为是脂肪瘤(良性),就延误了治疗。后果不堪想象。另外提醒患者,做了病理检查一定要索取病理诊断报告,病理报告属于病历中的一部分,同样重要,同时也要知道病理检查的结果,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看懂免疫组化结果方法如下:
对照染色——定位——半定位——图像分析仪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3、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4、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5、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6、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怎样看免疫细胞芯片病理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