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细胞储存 >正文

人体内的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人体内的红细胞有什么作用)

2023-04-21 03:54:53 作者:max
评论:0

本文目录一览: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睁陵分子到机体各个部位,其中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的亚铁离子和四条珠蛋白肽链构成,当携带氧后变成氧化型的铁离子,将氧运送到各个器官,然后悉派戚将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白细胞主要承担是机体免疫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当机体内有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或是其他抗原表型的物质侵犯,白细胞就充当卫兵的角色,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当然,这往往也会引发羡乎自身免疫性疾病,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

血小板主要具有凝血功能.是由巨核细胞所释放的.当机体组织受损伤时,血小板可到达损伤部位,释放多种凝血因子,促进伤口的愈合,防止血液的过度流失.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您好:

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其中血红蛋白来完成的,其功能有二,一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另一山拆为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因为红细胞内也存在一逗拆枣些缓冲对,但是,这两项功能只有御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红细胞破裂或溶解,血红蛋白由红细胞内逸出,就丧失其功能。

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1、运输功能。

血红素十分活跃,它既能和氧结合在一起,也能和二氧化碳结合。因此,其主要工作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氨基酸这些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

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2、增强吞噬作用。

当癌细胞表面结合有抗体与补体时,则可通过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使癌细胞粘附于红细胞,故容易被吞噬山圆氏细胞捕捉腔哪与吞噬,从而防止癌细胞的转移与扩散。

另外,红细胞还有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

3、免疫粘附作用。

免疫粘附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这一现象统称为“血细胞免疫粘附作用”。

红细胞之所以具有免疫粘附作用,是因其逗散表面具有C3b受体。该受体为糖蛋白,分子量为205000。

红细胞上的C3b受体占血循环中C3b受体总数的95%以上。因此,血循环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遇到红细胞比遇到白细胞的机会多500~1000倍。所以,红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

扩展资料

红细胞体积很小,直径只有7~8μm,形如圆盘,中间下凹,边缘较厚,呈圆饼状。它具有弹性和可塑性,在通过直径10μm的毛细血管时,须单独通过,这样有利与物质的交换。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但它仍具有代谢功能。红细胞内充满着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约占细胞重量的32%,水占64%,其余4%为脂肪、糖类和各种电解质。

人的正常红细胞的直径为6-9微米,在此以上的为大红细胞(macroc-yte),以下的为小红细胞(microcyte),小红细胞正常人偶见。大红细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

在15微米以上的为巨红细胞(mega1ocyte),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是指在同一张血片上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而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细胞(血液细胞)

人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让凳入肺泡圆宽中的氧运送给身体各个橘滑亮组织。再通过血红蛋白,将各个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输回肺部排出体外。起运输作用。

红细胞作用

一、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

红细胞体积很小,直径只有7~8μm,形如圆盘,中间下凹,边缘较厚。它具有弹性和可塑性,在通过直径比它还小的毛细血管时,可以改变形状,通过后仍恢复原形。正常红细胞形态如图所示。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但它仍具有代谢功能。红细胞内充满着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约占细胞重量的32%,水占64%,其余4%为脂质、糖类和各种电介质。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年男性为500万/mm3,女性为420万/mm3。红细胞数目可随外界条件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高原居民和新生儿可达600万/mm3以上。从事体育运动而经常锻炼的人红细胞数量也较多。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15g/100ml,女性为11~13g/100ml。

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血红蛋白(Hb)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就是因为其中含有亚铁血红素的缘故。该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压高时,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在氧分压低时,又与氧解离,释放出O2,成为还原血红蛋白,由此实现运输氧的功能(见呼吸章)。血红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称高铁血红蛋白,则丧失携带O2的能力。血红蛋白与CO的亲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气中CO浓度增高时,血红蛋白与CO结合,因而丧失运输O2的能力,可危及生命,称为CO(或煤气)中毒。血红蛋白在CO2的运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渗透脆性(简称脆性)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将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NaCl/0.9%)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态。但如把红细胞置于高渗NaCl溶液中,水分将逸出胞外,红细胞将因失水而皱缩。相反,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红细胞膨胀变成球形,可至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

把正常人红细胞置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从0.85%、0.8%……0.3%NaCl溶液),在0.45%的溶液中,有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即上层液体呈微红色,当红细胞在0.35%或更低的NaCl溶液中,则全部红细胞都破裂。临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胞的脆性(也称抵抗搏瞎力)范围。如果红细胞放在高于0.45%/NaCl溶液中时即出现破裂,表明红细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时才出现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2.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置于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经一定时间后,红细胞由于比重大,将逐渐下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以血沉的快慢作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正常男子第1小时末,血沉不超过3mm,女子不超过10mm。在妊娠期,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以及患恶性肿瘤时,血沉加快。临床上检查血沉,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维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之故,因为同性电荷源衫相斥,红细胞不易聚集,从而呈现出基裂空较好的悬浮稳定性。如果血浆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增加,其被红细胞吸附后,使之表面电荷量减少,这样就会促进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使总的外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少,摩擦力减小,血沉加快。血沉的快慢主要与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关。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app
公众号
投稿 评论 关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