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黄豆250g 辅料:内酯3g、水1000ml
步骤一:将黄豆洗净,用水泡12小时以上。
步骤二:泡好的黄豆放在料理机里,加水。
步骤三:打成豆汁,倒在锅里。
步骤四:中火一边烧一边搅,防止粘底。
步骤五:电饭锅里放内酯,加少许凉开水融化。
步骤六:煮好的豆敏弯宽浆用滤网过滤掉闹或豆渣。
步骤七:晾凉到80度左右,冲入电饭锅里,插上插头保温。
步骤八:大约20分钟左右,豆浆就会凝固起来。这就是豆腐脑了。
步骤九:蒸锅放上笼屉。
步骤十:把模具放在笼屉上。
步骤十一:铺上笼布,舀入豆腐脑。
步骤十二:全部舀入。
步骤十三:把笼布盖好。
步骤十四:用桥亮重物压上。喜欢嫩一点的就可以不用压的。
步骤十五:半个小时左右豆腐就做好了。
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
(1)清理:选悉族察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来的2.0-2.2倍。浸泡后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
(3)磨浆:经过浸泡的大豆,蛋白体膜变得松脆睁茄,但是要使蛋白质溶出,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如果从蛋白质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溶出。但是磨得过细,大豆中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进入豆浆中,使产品变得粗糙、色泽深,而且也不利于浆渣分离,使产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120目。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钿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采用石磨、钢磨或沙盘磨进行破碎。磨碎后的豆糊采用平筛、卧式离心筛分离,穗迹充分提取豆浆。
(4)煮浆: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的过程。一方面为后序点浆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产品的保鲜期。煮浆的方法根据生产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土灶铁锅煮浆法、敞口罐蒸汽煮浆法、封闭式溢流煮浆法等方法进行。煮浆温度应达到100℃,时间5min左右。
(5)凝固与成型: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的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生产中通过点脑和蹲脑两道工序完成。
点脑是将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浆中,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形成豆腐脑。豆腐脑是由呈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质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构成的。一般来讲,豆腐脑的网状结构网眼越大,交织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软细嫩,产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则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韧性,产品的得率也低。
经过点脑后,蛋白质网络结构还不牢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凝固才能完成。根据豆腐品种的不同,蹲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30min。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腐,不同产品施加的压力各不相同。
传统豆腐的做法:
1:选高浆黄豆十斤,不知选哪种就选贵的,东北豆便宜浆水不好,建议长江一带的大豆,夏天用水泡2.5小时左右,冬天要六七小时,时间太长,就做不成豆腐了,太短不好出浆
2磨浆,用浆渣分离机磨三遍,热水磨容易出浆悄渣,但不能太热,太热下不了手,十斤大豆总用水一百三至一百四十斤,不同的大豆有差异,过浓容易产生火烟味,过淡豆腐韧性不好,要在生产中实践。
3离浆,网上有一百六十目的浆漏袋,用它离出来的浆较细,豆腐韧性好,味甜
4煮浆,用猛火煮沛,起盖时准备半胍冷生浆,以备浆水溢出,沛后用余炭煮半小时,增加其香味,刚沛的如团浆水口感不好
5点浆,这个最关键,用一碗生豆浆调和三两石膏粉,这个大豆店有卖,不要用水调,这个很关键,把调好的石膏水放入豆腐缸中,把豆浆快速倒进去就好了,这时豆浆温度就决定了豆腐的老嫩好坏渣运橘了,温度越高豆腐越老,所以要用两三个水桶盛豆浆,把其中一桶放至60度左右,倒的时候先倒温度低的,反了就没用了
6成型,放十五至二三十分钟后把上面的刮净,剩下豆腐脑不用教了吧
关键词:豆腐的制作方法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