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妆品以薄利多销,控制着中低档市场,约30%的市场份额誉孙,呈现各踞一方的局面。
目前,洋品牌化妆品的销量已占到中国化妆品总销量的60%左右,销售额更占到90%左右;因此,有人把本土品牌的现状形容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统计数据显,在全国十大护肤品品牌中,仅有大宝、小护士、丁家宜、可伶可俐、东洋之花这五家是本土品牌,随着小护士被收购,本土品牌仅剩下以大宝为首的四家,市场份额总共仅为36%。
中高档化妆品市场几乎完全被洋品牌独霸,国有品牌的表现令人担忧,国有品牌的四成市场几乎都是局限于一些中低档日化用品,品牌建设方面杯水车薪。无论未来化妆品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品牌的塑造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国内地化庆渣链妆品生产企业为280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值约850亿梁禅元人民币。据悉我国整个化妆品市场出现国货、合资、洋货分别以4:3:3的市场分额三分天下的局面。然而,令人遗憾地是,中高档化妆品市场几乎完全被洋品牌独霸,国有品牌的表现令人担忧,国有品牌的四成市场几乎都是局限于一些低档日化用品,品牌建设方面杯水车薪。据市场调查,我国大中城市经营的护肤和美容化妆品达1300多种左右,其中合资品牌最多,销售量占到半数左右,而国产化妆品购销售量占了40%。耐人寻味的是40%的销售量换来的销售额却只有整个化妆品销售额的6%~7%,国产化妆品之价廉可见一斑。
市场缺乏中低档价位产品。由于中国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能力的两极分化以及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中国经济长期处在南高北低、东富西贫的境地。这就使得中低端产品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二、三线品牌以低价抢攻,获得了大片的中低端市场,甚至抢占了部分高端市场的份额,出现了许多为国人津津乐道的强势国内洗发水品牌。国内洗发水行业出现的这种令人鼓舞的局面也使一些专家及媒体给予了过分的赞誉,认为这也象家电业一样是民族品牌的胜利。但国内洗发水品牌的成功究竟是品牌的成功还是营销的成功?国内洗发水品牌与宝洁联合利华这样跨国洗发水品牌,距离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对于战术的应用往往容易走极端,如舒蕾在终端取得了成功,国内洗发水企业便一哄而上纷纷跟进;宝洁在电视媒体上的大手笔投入让国内企业趋之若骛,大有与宝洁拼资源的架势。 因此尽管现在某些民族品牌如日中天,然而在行销传播策略招数使尽、产品创新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能否续写传奇与神话,我们拭目以待。中国化妆品本土企业的品牌之路还是一段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希望之旅。
中低档化妆品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中低档化妆品的发展将呈现如下几种趋势:
第一,中档化妆品牌国内外知名企业仍处在主角地位。据调查资料显示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太垂青中档位这个庞大的有诱惑力的市场,毕竟国内消费水平发展还不平衡,加之消费者观念、收入等方面的限制,对高档化妆品的需求还是不怎么大众化(尽管高档化妆品目标消费群不是大众消费,但谁又能拒绝了大众偶然的购买呢?),这样各品牌在促进中低档化妆品的购买机会上也就在所不辞,皆尽所能,中层广大消费者也就应声而上了。
第二,中、低档化妆品企业走品牌化战略。先前挖到的第一桶金的中低档化妆品企业在积累到一定的营销、生产、技术方面经验之后偿到甜头,养精蓄锐欲重分市场格局,细分市场走品牌经营之路。
第三,城乡、中小城市大有作为。城乡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中低档化妆品将大有作为,其终端网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销量上去后,积累资金。
第四,中低档化妆品品牌竞争激烈程度呈现地区性差异性。因为肤质、地域、文化、习惯、气候等方面的原因,中低档化妆品在城乡市场表现得区域性很强,分外活跃,新品牌不断涌现,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同时,该区域目前竞争相对较弱,消费者具有较好的可导性,对品牌忠诚度有较好培养,主要是基于产品的独特功能及利好作用的吸引。很实惠是吧?
三、中低档化妆品竞争策略
中低档化妆品新品不断,最重要的是抢占先机,特色经营,适度引导目标消费者,而不应该浪费资源、全面出击,应将有限的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优势规模。主要表现在:
A.选对目标市场非常关键,走不同于单一化的专业化专家之路是目前中小化妆品企业相当长时期内的有效策略。第一个理由是:生产中低档化妆品的中小企业主要局限就是资金有限,短时间内还不能靠规模制胜赢得市场,只能创新制胜。例如中小企业内较有名的汕头飘影化妆品公司,不为五花八门的化妆品所诱惑,坚持走专业化专家之路,全心制作香皂,切合市场紧抓质量、款式、包装、卖点,终端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没有广告支持的情况下,全赖产品攻打市场,业绩骄人,引得同行啧啧称赞,羡慕不已。目前的飘影今非昔比,飘影香皂也进入全国50家商场销售排行榜前10名。第二个理由是:从市场的需要分析,中小化妆品企业不必急于求成,要狠抓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一眼盯着大厂,一眼盯着市场”,一经发现利基新市场立马专业的开发出有特色的中低档化妆品,把优势产品推广出去,使产品线从低往高走,层层升级,先专后多,积累经验,逐渐扩张市场。因为消费的趋势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为市场最主要消费群的女性消费群更是一日三变。企业做市场也就要很大程度上去迎合目标消费者,投其所好,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比如索芙特出了个木瓜白肤皂、PM丰韵皂,把过去只有保健品才具备的功能应用到日用品上来,再整合宣传,旋即掀起一个销售高潮;朵而“由内而外”的需求创新。第三个理由是:就竞争来说,中小化妆品企业专业化专家更具备差异化营销的本质,细分市场,多区隔品牌多分销,不同侧面、层面满足消费群,让其买得到、买得起,乐得买,控制渠道决战终端。中低档化妆品的中心市场是广阔的乡村和中小城市,重点是培养目标消费者忠诚度和重复购买,达到口碑传播的效果,从销量上突破。因此专业化也就必然要求成本专业化来控制渠道、终端,维护营销网络。
B.未来几年中小化妆品企业的竞争策略重点:第1点,以终端零售网点为基础的营销网络控制战是核心。中小化妆品知名度较低,品牌识别意义相对不大,传统的销售通路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基本上是谁占据渠道多谁就拿得多。(补充:据AC尼森公司对中国零售市场的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分零售网点达到870万个,比1997年增长近20%,且小型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增长最快。由此推断销售潜力还可挖掘。)在终端建设这方面中小化妆品企业还要多多学习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顶益公司。(哪里有竟争者的产品哪里就有该公司产品)
第2点,功能是长盛不衰的主题。虽说中低档化妆品消费者不重视品牌,但有谁愿意白花钱呢?其消费化妆品首当其充的仍然是功能至上,所以说产品功能利益点决定了一个产品能走多远。再次提醒中小化妆品企业生产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下表是广州沐浴液市场消费者对选择产品功能的侧重方面。摘自IMI2000年鉴。)n=723
排名 侧重方面 人数 百分比
1、 气味好 457 63.3
2、 滋润效果 339 470
3、 能杀菌 226 31.3
4、 清洁能力强 194 26.9
5、 止痒 186 25.8
6、 易于冲洗 155 21.5
7、 有特殊能力 29 4.0
8、 其它 4 0.6
从上表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绝对态度: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第3点,把营销资源的整合使用提到营销战略高度。中小化妆品企业的营销重点是终端网络建设,其终端资源的整合运用就至关重要了。
第4点,市场细分化,“文化”品味是营销战术中的长青树(人类由来已久就有“附庸风雅”的嗜好,何况是女性)。某国外化妆品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做同一产品的推广,就用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主题:北京是“尊贵”,满足北京女性消费者强调正统、本位、身份的心理;上海是“随意”,满足上海女性消费者理性、享乐、细腻、休闲心理。想必中低档化妆品企业也会因地制宜酌情面对自己的上帝做产品宣传。
四、中低档化妆品的热点与趋势
化妆品市场就渠道本身来说有大众市场和专业市场之分,但消费者总的需求趋势是大同小异。相对地专业市场产品档次、价格就比较高一些,产品独特一些,引领时尚潮流,走美容院这条线;大众市场就不同了,产品、价格千变万化满足了不同的需求,更有热点及趋势可循。
A.热点。
1)抗衰老护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抗衰老产品备受重视。世界上许多知名化妆品厂家都看好我国的抗衰老化妆品消费市场,目前已经有150多家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在我国生产抗老化妆品。
2)抗污染护肤。抗污染作用的护肤产品能遮挡紫外线辐射,抵挡其它物理因素对皮肤的损害和化学因素对皮肤的腐蚀,自然成为研究美容护肤科学家的视点。
3)天然活性护肤品大受欢迎。21世纪,天然营养护肤产品将成为宠儿。科学家将动植物的精华提纯,或将牛奶、血清、海洋元素、矿物质、果蔬汁液等加入护肤基质中,成为人们追求天然美容的新时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医中药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化妆品领域大放异彩。胡萝卜、当归、人参、灵芝,雪莲,红花、花粉、珍珠、鹿茸、胎盘、牛乳等的提取物均因其内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天然保温因子、微量元素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国际权威化妆品专家的好评和消费者的青睐。
4)美白祛斑护肤。新世纪美白新技术多出自欧洲,而美白化妆品最大的市场却在亚洲。未来的护肤品趋于兼有防晒、修复晒伤、美白、抗氧化等一系列功能。
5)水在护肤品中的大量出现,保湿、滋润肌肤势必成为未来护肤品的大热卖点。
6)以内养外将成为化妆品行业的新热点。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体生理节律紊乱,导致肌肤受损。而人的衰老包含了人体衰老、构成人体细胞的衰老和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及其它物质分子的衰老,因此调节体内各系统及系统之间的平衡是未来化妆品治本的重要手段。
7)口袋护肤包——五脏俱全的护肤小麻雀。随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人工作、学习、休闲活动频繁,居所会经常变动、精巧、细致、简便的小型旅行洁身套装、洗发套装、护肤套装将应运而生,跻身在化妆品市场。微型化妆袋因其容量小、消耗快带来两个流行刺激因素:为商家提供发赠品的机会;为消费者提供迅速更换“口味”的“品尝”机会。
8)极度个人主义的护肤调理已经是世界性潮流,相信很快也会在国内流行起来。中小化妆品企业可能还要培养、引导目标消费者关于化妆的常识和意识,根本性地解决销量问题,培养消费者忠诚度。
B趋势。
1)专业化妆品市场持续升温。
2)运动用化妆品市场一触即发。
3)男性化妆品培育更猛。
4)儿童化妆品市场方兴未艾。
5)中老年化妆品市场值得关注。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贝泰妮(300740)、青岛金王(002094)、华熙生物(688363)等
本文核心数据:细分产品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原料发展趋势
——中国化妆品行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对于“个性”“高端”“定制”标签的追求欲望提升,使得消费者对于高端护肤品的需求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男士开始关注自身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树立,随着男性消费观念的转变,预计未来将会有来越多的男性关注美妆护肤产品。
综合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会持续保持全球化妆品行业领军地位。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未来,在即时性美容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对个性展现的追求,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将快速增长。
——中国化妆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1、合成生物技术
(1)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合成生物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应用层面更具优势。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原料
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已经小有成就。合成生物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部分化妆品原料的开发生产中,常用到的底盘细胞包括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蓝细胞等,可开发的化妆品原料包括天然产物,如虾青素、白藜芦醇、角鲨烯、重组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甚至维生素C等,也包括工业化学品如乙醇、丁醇、甘油和有机酸等。
目前我国上游原料公司和中游品牌商均已纷纷布局合成生物领域,已初步形成百花齐放格局。上游原料领域布局公司较多,目前多处于初始融资阶段,主要致力于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创新性原料,应用
于美妆、医药、食品饮料、农业等领域。
部分公司在制备原料的同时还创建了护肤品牌或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向中游拓展,如华熙生州贺物;中游品牌商方面珀莱雅、贝泰妮、丸美股份等化妆品公司争相加入,通过自研或合作的方式向合成生物领域拓展。
(2)合成生物技术发展机遇
合成生物学或为国货化妆品原料和品牌商实现弯道超车提供良好机遇。与国际美妆产业相比,我国化妆品行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品牌市场地位相对较低,且大多做跟随研究。但合成生物学新技术或为
国内化妆品原料公司和品牌商提供弯道超车的机遇。
2、生物发酵技术
未来“微生物发酵技术”将逐步取代“植物细胞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的优势是可以生产各类不同的成分,即既能生物合成氨基酸、有机酸、黄酮、多酚等易吸收的小分子,也能制造多糖、多肽或蛋白等具有重要功效的大猛迹告分子。而且,很多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成分也逐步采用发酵技术来制备。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安全、功效显著”的化妆品需求的持续增长,目前化妆品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凝聚在“安全”和“功效”两方面。因此,生物发酵化妆品势不可挡,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进入化妆品领域,它在“保湿、美白、抗衰、舒缓”等功效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
——中国化妆品行业原料发展趋势
国内公司在部分合成生物制备的化妆品原料中占据领先地位,未来化妆品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对相关原料的研发力度,塑造优势。我国在合成生物制备重组胶原蛋白、稀有人参、皂苷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结构支撑、能够促进止血及细胞黏附、刺激枝明细胞再生、增殖的大分子蛋白。制备方面,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植物源性胶原蛋白,传统的胶原蛋白主要以化学酶法通过猪皮、鱼皮、牛皮等提取动物源胶原蛋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但易产生细胞毒性和排异反应。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制备的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更低,无毒性细胞,且可进一步加工优化,目前的核心技术点在于对胶原蛋白原有三螺旋结构的完整呈现。
目前,我国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具备较强的领先优势。技术层面,国货品牌较国际品牌开发并成功商业化可生产的更多类型的重组胶原蛋白,包括I型、II型、III型和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生产层面,国货品牌早于国际品牌于2009年开始了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应用拓展层面与通常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医疗或生物医用材料应用的国际品牌相比,国货品牌已经成功探索更广阔的下游应用,如功能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未来应该加大研究力度,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根据 CBNdata,消费者购买羡带护肤品的主要功效诉求中 34%的消费者要求抗老,是护肤需求的最大组成部分。抗衰老化妆品指可局岁以抵抗衰老、抗氧化、桐派睁抗皱类的化妆品。Zion Market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中显示,预计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在 2021年达到2160亿美元,2010~2021复合增速约为6%。
年轻人是抗老的主要人群,鱼尾纹关注度最高:目前在抗老护肤品的消费需求中,超过60%的人群是21~30岁的年轻人。其中女性占比约56%,男性占比44%,女性对于抗衰的需求关注度更高。根据艾瑞咨询,鱼尾纹、法令纹和颈纹是抗衰消费者平时最为关注并着重保养的部位。而鱼尾纹、皮肤松弛和色斑的出现与年龄的增长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于抗衰产品的消费次数和价格都有望继续提升。
抗衰老化妆品科技含量高,国外品牌技术优势明显。根据微热点研究院,热点最高的抗衰护肤品牌前十中均为国际品牌,且仅欧莱雅和 OLAY 是大众护肤品牌,其余均为高端品牌。主要是因为相比保湿、美白、祛斑等功效产品,抗衰老化妆品难以在短期内直观看见效果,消费者更加关注成分。国外化妆品厂商抗衰老产品的研究历史更久,同时将“黑科技”成分当成品牌宣传的核心。如雅诗兰黛小棕瓶自 1982 年至今持续更新换代,2020 年推出了第七代小棕瓶。雅诗兰黛小棕瓶采用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作为主要成分,其修复 DNA、美白抗衰老的功效已经被消费者认可。国内品牌缺少相关的技术积累,因此国际品牌占据抗衰主要市场。
行业发展现状:2021年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114亿元
在居民誉告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国人对外在形象要求与认知的提高以及核心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驱动下,国内护肤品行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国内护肤品市场需求迅速增长,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不断提升。
根据欧瑞国际的数据显示,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2444亿元,同铅虚亩比增速14.7%。2020年,其增速预期有所下降,但预测槐森疫情后的护肤品市场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0-2024年CAGR将超过13%。
产品竞争格局:乳霜/精华占据了行业58%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护肤品行业,细分子类主要有乳霜/精华、面膜、洁面、化妆水等。其中,乳霜/精华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2019年达到了58%,同比上升15.8%;其次是面膜,占比达到了12%,同比上升14.7%。
特别注意的是,乳霜/精华、面膜、洁面、化妆水四大板块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86%。
从销售额来看,2018-2020年京东和阿里两大平台护肤品品类销售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8年的1363亿元上升至2020年1-11月的2172亿元。2020年受疫情营销增速减缓,但护肤品市场销售额增速依然保持在20%以上。
品牌竞争格局:欧莱雅仍是行业巨头
从集中度来看,中国护肤品行业线上销售呈现较高度集中化。从TOP10品牌来看,销售额占比从14.9%到2020年1-11月的18.5%,上升了3.6%。从TOP20来看,销售额占比从22.9%到2020年1-11月的26.5%;而TOP50从2018年的34.2%到2020年1-11月的40.2%,上升了6%。
在2020年1-11月,TOP5的护肤品品牌分别为欧莱雅、雅思兰黛、兰蔻、SK-II以及Whoo。位列第一和第二的欧莱雅、雅思兰黛的销售占比都达到了2.9%,但雅思兰黛的增速却高达80.7%。
特别注意的是,赫莲娜近年来发展较好,20202年1-11月的销售额占比虽然只达到了0.7%,但同比增速却达到了127.2%,或将成为护肤品行业的“黑马”。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7962亿元。知磨旅
2021年8至12月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零售额为4026亿元,2022年1至8月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零售额为3936亿元,经计算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零售额为7962亿元。
零售额指经游笑济搭凳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关键词:抗衰老化妆品市场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