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研究和应用成为了许多国家的焦点。然而,在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时,各国也会面临到一系列法律和伦理问题,如何平衡技术进步和道德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美国在干细胞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美国宽松的法律环境。1995年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始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并在2001年建立了总统委员会以对该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评估和监督。此后,各州陆续颁布了相关法规,例如虽未支持使用联邦资金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但并不禁止从其他来源获得胚胎或支持出售胚胎的州。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由于反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民粹运动得逞,奥巴马政府解除禁令,2019年特朗普政府再次颁布禁令。
英国非常重视干细胞研究,早在1990年代就致力于此,成为了欧洲干细胞研究的中心。2001年,英国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胚胎干细胞的法律,其中规定胚胎可以在前14天内产生;并且许可证持有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长期存储以保护胚胎。此外,英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即“人类受精和胚胎管理局”,该机构负责审核和监管(包括授予和取消)有关人类胚胎研究的许可证、实验操作指南、监督和处罚违规者。
2007年10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使用“iPS”技术(将人体成年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成就。而在同一年,日本政府就核准了一项新法律,允许从人体细胞创建干细胞。该变化被认为是为更好地进行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所用的细胞必须是经过患者本人、供者或近亲提供,透明度较低,因此有点抵触。
干细胞研究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已超过20年。我国干细胞在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得到了很多成果,并取得了一些在世界前沿地位的成果。然而,在法律层面上,从2003年开始,关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严格的监管,只容许胚胎干细胞使用约束环境下的遗留样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政策最近发生了变化,新一轮干细胞研究正在往前推进。
德国的干细胞立法十分严格,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极大限制。海汉公司的人体细胞可以转化为对治疗脊髓损伤有希望的神经细胞。德国政府于2008年制订了新的干细胞相关规定,规定了胚胎移植实验必须经过按照法规设立、长期运作的委员会的批准。某些组织尽管并不赞成这份规定,但研究工作仍在不断推进。
干细胞法律的差异反映了各国对于该技术的重视程度、道德评判标准以及立法优先级的不同。在慎重平衡科技进步和道德兼顾的前提下,各国要注重国际合作,联手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