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季,香港一名年轻小伙子的勇气和仁爱之心震惊了万千网友。他在一次献血过程中,被检测出与某个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匹配,需要立即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个小伙子毫不犹豫地积极参与了造血干细胞捐赠计划,成为中国香港地区第一位成功捐献干细胞的公众人物。这件事情在香港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讨论和探究。
造血干细胞,简称造血干细胞(HSCs),是人体内所有血细胞的祖先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目前,目前造血干细胞治疗已经成为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HLA特征的不同,造血干细胞难以在家族内进行输移,得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以HLA完全匹配的合适供者为基础,在日常捐献活动中,能够匹配的机会千分之一以下,因此,对于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寻找到能够匹配的供者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山东省生殖健康协会国家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与管理中心等一些单位负责普及微型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登记工作,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授权下进行对应活动管理。捐赠者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参与捐献:骨髓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其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目前最常见的方式。
骨髓捐献主要应用于输液白血病等不需要大剂量放疗或化疗前提下可以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当骨髓目标真正达到约2-3×10^8/kg时,移植物才具有长期生存的能力。而造血干细胞收集及分离则可以远离秋冬季节,大部分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均可以参与。在移植方面,因为自体干细胞移植无需HLA匹配,避免了HLA完全缺失时没有均等规格供者可用的尴尬局面。自体脐静脉的沉积率高于成人外周血,同时可以延迟至使用时作为备选品。但是,自体脐带移植的恢复时间较长(至少20天)
今天,充满着竞争和个人主义的社会,更加强调个人价值与个人利益,很多人已经忽视了彼此间的共同感和模式。为了让人尽可能地了解到捐献干细胞带来的效果,相关公益组织在不断呼吁大众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计划中来。
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讲,参与公益事业不仅是集体和社会责任的表现,更是个人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完善自己的过程。公益不仅能够让我们以志愿者的方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迎来新的机遇,开展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结交更为广泛的社交网络。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告诉我们,公益事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人性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事实,并借此认识、探索和地坚守着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事实上,公益并不只是对公益的贡献,而是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信念。
通过参与干细胞捐献计划,不仅可以为生命贡献力量,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到社会和人生中的十分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随时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主动去参与,助力人类生命周期更加完美、圆满。衷心希望更多人走上这条有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道路,成为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