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一个位于四川省北部的美丽县城。在这里,有一位年轻人因为一颗感恩的心而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最美志愿者”。
这位名叫杨勇的年轻小伙,在2018年7月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西南车站骨髓库在绵竹市的招募活动。在当时,他还只是一名大学生,并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但是,在了解到救助白血病患者需要用到干细胞后,他毅然决定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
当时,杨勇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纯粹地想着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然而,他注册后没过多久便接到了来自中国红十字会的干细胞匹配通知函,表明他与某位外地白血病患者拥有极高的匹配度,有可能成为对方的救命稻草。
面对这样的通知,杨勇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医院,并表示愿意配合捐献。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他经过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详细的咨询,完成了干细胞捐献手续。
干细胞捐献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相关的认识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干细胞治疗白血病是一种高新技术,参与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在当下,白血病患者越来越多,每天仍有许多的患者在等待肝源。因此,公众捐赠干细胞,是一项非常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行为。
在杨勇成为捐献者的那一晚,他给所有已经注册成为骨髓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系统上的患者发了一个微信,希望能够鼓励他们,并向他们表达足够的信心。他写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健康人都能成为骨髓干细胞捐赠者的候选人,我相信,当你看到那些孩子的笑脸时,你肯定会乐意。”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推广干细胞捐赠,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团体也有配合策划。例如,位于四川省绵竹市的“爱心站”就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案例。这个项目旨在打破经济壁垒,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寻找属于自己的途径,并最终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完成更多的干细胞捐赠工作。
所有的爱心志愿者和骨髓干细胞捐赠者的勇敢行动和恭维精神无疑是社会相关人士渴求的、可替代白血病医疗资源的一种很好的选择和补充手段。而且,白血病患者不仅需要治愈的身体,更需要治愈的心灵和精神。救助他们就是为爱传递希望。
不能为所有白血病患者保存生命,但让我们为一位患者敞开心扉放逐风雪吧!这样,我们不仅是在推广干细胞捐献,也在向那份最美志愿者之义严肃致敬。余声中,自有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