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为他人的生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我们看起来是很无私和值得赞美的。然而,这样的人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其中有一个叫刘宇的株洲小伙,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分异特性的细胞,也是维持血液系统功能的基础。干细胞移植作为目前唯一治愈因骨髓造血系统疾病而选择的方法,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
然而,为了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需要采集大量的捐献者配型样本,但由于多个因素的制约,形成了全国干细胞库相对匮乏的现状。根据目前正在采集的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干细胞库共收集了逾千万样本,而参与配型登记的主要青年人群(18-35岁)占比较低。
由此可见,干细胞捐献者的匮乏是制约干细胞移植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个成为干细胞捐献者的人,都将是世界上患者最大的希望之一。
刘宇的故事起源于他的一次在株洲附近的餐厅打工。据他回忆,他接到了献血车的一次邀请,第一次“初试啼声”。虽然那时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献血者,但他那颗善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促使他坚定地填写好了相关信息,等待着下一步的检查结果。
通过多次检查后,刘宇成为了正式的献血者,并参与了多次志愿者服务。渐渐地,他意识到通过干细胞捐献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因此成为干细胞捐献者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2018年,刚刚24岁的刘宇通过了干细胞配型程序,成为了干细胞捐献者,也为一名罹患重病的外国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这次,刘宇经过了多次身体检查和详细访谈之后,成功通过了干细胞配型程序。接着,进入了献浆区域,接受5个小时的干细胞采集,完成了这次捐献行动。
捐献干细胞后,刘宇马上回到了自己平常的生活状态中,继续工作和参与公益活动。他淡言地说,捐献干细胞虽然看似很特别的事情,但他也是看到了一些弱化自我的内在动力。
他希望通过他自己宣传,让更多的志愿者来成为干细胞患者资助志愿者,甚至还鼓励其他捐献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捐献的干细胞作为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季度捐献一份。只要大家心中有爱,都可以克服困难,尽己之力成为生命救助的力量。
每个人的一次小小捐献在他自己看来可能只是小事,但它却能带给他人翻天覆地的改变。刘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他“身体里面一定有匹马”的信念。
他相信,人类是宇宙中最伟大的物种,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像刘宇一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世界更加美好。
我的文章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