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阴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中,李明是家里的独生子,让父母关爱备至。然而,因为一个无意的献血,他决定走上了献干细胞的道路,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2015年春天,19岁的李明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学校门口的爱心献血车上进行了献血。虽然那时并没有想到过后会有什么事情,但他的“爱心之旅”却在此开始。
从那次献血以后,李明开始参加各类义务策划。无论是环境整治、义务植树还是参与志愿活动,他都一直坚持着,也感召着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起行动。然而,李明却发现他的呼吸和其他人有些不同。每次他爬楼梯,都觉得很累。他的父母也发现了这一点,但认为是儿子太瘦了的缘故。
后来,李明被确诊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知道,正是一份血液造就了一份生命,通过自己的献血支援别人,不仅赚到了别人的感谢,也在无形中减少了自己患癌症的机率。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李明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匹配到合适的供者非常困难,李明的家人和朋友们转发求助信息,广泛征集献血者和献干细胞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平阴市爱心市民献血站招募到了一批献髓志愿者,而李明所需的骨髓细胞,却只有一个志愿者可以成功配型。这个人是一位永远不知道自己帮了一位平阴市小伙的国外志愿者。后来,李明康复出院,进入大学读书,并开始考虑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在2018年,李明正式成为了一名献干细胞志愿者。虽然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得比较好,但在寻找骨髓移植过程中,他有一位被除外匹配的病患特别让他记忆深刻——是一个1岁半的女孩。
李明知道只有小于30岁、健康、群体免疫抗原相同的捐献者才能成为匹配成功的供体。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型和基因型并加强体能锻炼。为了提高自己的骨髓干细胞作为移植供体的概率,他还按照医生的建议,每个月通过爱心献浆的方式保存住尽可能多的骨髓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在此次献干细胞志愿活动中,平阴市爱心市民献血站和李明共同组织了一场献干细胞招募活动。李明通过广告招聘和家庭内部讨论等方式积极宣传,让更多平阴市民能够加入骨髓基因库。从一名平凡的献血爱心人到献上自己的骨髓干细胞,李明说他做到了最好。
在献干细胞的道路上,李明发现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与这些痛苦相比,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更为重要。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多年的献血经历,李明说他有信心成为一名让别人能够阅读生命的白血病病患的骨髓捐献者。
通过这次的献干细胞志愿活动,不仅让大众更加了解了骨髓移植的知识,也为平阴市爱心市民献血站和平阴市爱心工程再次推广了一把新的广告。李明表示,在未来,自己会在爱心工程方面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在他看来,无论是献血还是献干细胞,都是一种解决医疗问题的方式,虽然和包治百病的完美效果相距甚远,但在救助那些处于生命危险中的人时,这份奉献与爱心,被我们看到并感受到。
总之,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政治文化各自独立的时代,无论如何,人们都需要大量的关心和互助。让我们共同展开爱心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