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山东省的安沂市一家华干生物医药公司因为涉嫌虚假宣传、违反生物伦理规定等多项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公司自称拥有领先世界的干细胞技术,专门从事干细胞治疗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在获得相关执照之前,该公司就开始开展涉嫌非法操作的临床试验,甚至涉足违法买卖胚胎等行为。
自2009年成立以来,安沂华干公司始终把扩大市场、提高创汇作为首要目标,并不断在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投资。其声称可以通过干细胞治疗多种慢性病,招揽了不少患者的信任,并由此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其所谓治疗效果并没有经过充分、客观的科学验证,其中不乏夸大、误导等问题。同时,类似安沂华干这类公司,通常只能依赖药品销售、投资收益等手段而非科技的创新来获得利润,这就造成了利益驱动背景下不断拓展业务的现象。
随着安沂华干的规模不断扩大,事情开始发生变化。2017年,由于其在临床试验中涉及的生物伦理道德问题被曝光,国家卫计委、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决定取消其药品生产许可证、生物制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等一系列执照。但此时,公司仅仅是将地址搬到了附近一条小街,其业务仍在继续进行。直至2021年,事件再次被曝光,并引发强烈关注,相关部门便开始介入调查,并启动相关程序收缴执照、罚款等。
安沂华干细胞事件的曝光,是从一个似乎与该公司并无太大联系的案件开始的。2021年4月,中国广东省揭阳市警方侦破了一个涉嫌非法购买卵子的生育中介案件,涉案对象包括一名叫杨秀珠的女子,以及一家名叫广东先正达生物科技公司的公司。在杨秀珠的手机中,警方发现了她曾经接触过正在使用她购买的卵子进行试管婴儿操作的医院和诊所,其中便包括安沂华干。
有分析认为,干细胞治疗相关的商业利益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张力,是导致类似事件屡屡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方面,干细胞作为一项前沿科技,具有相当巨大的潜力和商业价值,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干细胞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在人类身上应用时,更要遵循生物伦理、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规范。但在投资与营销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常常忽视了这些风险和规范,甚至直接把干细胞治疗宣传成一种万能神药,让人困惑和误导。
面对安沂华干细胞事件,国家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等相关部门采取了果断执法的态度,对其非法行为予以了限制和打击。但与此同时,从事医疗、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企业,也需要更有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不能只看利益无视道德规范和公共利益,而把人体的健康安全当做变现的工具。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和科学认知能力,认清一些贩卖干细胞治疗的商业骗局,对这一领域进行调查和监督,从而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健康权益。
安沂华干细胞事件的发生也再次呼吁各方面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安全性等多方面风险的控制,引导公众性正确看待干细胞科技的意义、价值和现实意义。唯有在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的前提下,才能在探索和发展新科技的同时保障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