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军人与军嫂都是值得尊敬和敬仰的群体。他们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今天,我要讲述一个最美军嫂的故事——捐献血干细胞。
这位最美军嫂叫黄燕英,她现年54岁。黄燕英的丈夫是一名退休的海军军官。她为了丈夫的职业,一直默默地陪伴着丈夫走过了艰苦的军旅生涯。1998年,黄燕英的丈夫患上了脑动脉瘤,病情危急。黄燕英不顾身体较差,每天用轮椅推着她的丈夫去医院看病。这种平凡而坚定的爱情,感动了所有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燕英的丈夫病情逐渐稳定下来。然而,黄燕英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新的挑战又等待着她。
2012年,黄燕英在军内得知有一名骨髓移植的患者正在寻找半相合的骨髓捐赠者,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捐献。不幸的是,黄燕英的血样检测并没有符合要求。然而,黄燕英并没有放弃。当她听说乘公交车去医院的一名女孩需要骨髓移植时,她再次毫不犹豫地前往医院进行献血活动。轮到她验血时,她收到了医生的提醒,“您验出来的血可能会为别人带来救命之骨髓,可以愿意成为志愿者吗?”。
黄燕英再次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定会愿意!”
之后经医生详细检查,发现黄燕英的干细胞与一个年轻女孩高度匹配,于是医生一拍即合地向她提出干细胞捐献的请求。黄燕英考虑了一晚上后最终决定走进献血中心,成为原质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走进移植科大楼,经过详细检查,黄燕英情况很好。但登记献浆志愿者的人却告诉她,这次献浆,有可能会出现与其他献浆者差不多的反应。并且干细胞捐献后,可能身体不适,需要一段时间更好地恢复。黄燕英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移植结束后,黄燕英很快就从手术中恢复过来,她的身体状况比当时的预期还要出色。原本,女孩家属已经放弃希望,没想到在黄燕英奉献的鼓励下,女孩不命悬一线的状态旋即改善了。对于黄燕英而言,这些圆梦的经历显得格外感人。“我一开始不知道能不能从中扶起一个人,扶起一个生命。医院把我带进病区时,里面全是卧床不起,甚至随时需要插上氧气管的患者。但现在看到她们回到家了,重整回正常生活,这很让我高兴。”黄燕英仍然保持着一颗关爱他人,心意不变。
许多中华民间都有一个说法:医者仁心。然而,在医疗服务者之外,还有许多上善若水的时代英雄。他们可能旅居戎场,可能为社会公益奉献自我,也可能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秉持着为爱所驱的精神与作风。黄燕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我们身边值得崇拜的最美军嫂,她用自己短暂却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行为品质的人生谱写出了闪耀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