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是一家跨省级、大型的综合性医院。而最近,宣武医院因涉及干细胞事件而引起大众广泛的关注。关于宣武医院干细胞事件,不少人都有所耳闻,在这里笔者打算通过对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一下宣武医院事件的背后。
宣武医院干细胞事件最早缘由要溯源于2018年12月份。当时,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叶秀华教授使用干细胞进行治疗,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她还因此获得了不少媒体的报道。但事后证实,叶秀华教授的所谓干细胞其实并非真正的干细胞,虚假宣传、夸大效应等问题严重,引发了公众围观和投诉,随即被卫计委约谈。
足足过了整整一年,宣武医院再次因干细胞事件成为了众矢之的。2020年12月1日,宣武医院介绍称卫生健康部门发现宣武医院“可溶化干细胞治疗”等15个技术活动涉嫌非法违规。医院在近期内完成了整改任务并上报卫生健康委员会,目前相关技术活动已停止,涉及患者已做好安抚工作。而早在此之前,宣武医院已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立案调查。
而据了解,宣武医院“可溶化干细胞治疗”项目的实施过程存在严重问题:包括使用人尿素、酵母等物质代替真正的干细胞,以及对治疗效果夸大宣传等。整个事件在微信公众号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这是开历史的倒车,对医生、医院不负更多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宣武医院干细胞事件确实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医疗事件,但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事实上,在最近几年间,中国医疗界中不断爆发类似的干细胞相关争议和事件。那么,中国医疗界为什么会频繁出现干细胞相关事件呢?
一方面,干细胞的治疗活动涉及医学、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而我国对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政策法规比较缺乏。在2009年颁布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里,尚未明确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的审批流程和管理方式是怎样的。
另一方面,干细胞技术本身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至今尚未被证实具有普遍的临床价值。但是它的潜力、增强再生能力等优势却让其具有了诱人的前景,尤其是对于雄心勃勃的医院和医生,他们往往希望通过推广干细胞技术来获得荣誉、财富甚至政治资本。
针对干细胞如此敏感的特殊医疗领域,在国际上其实已经存在较完善的政策法规。比如,美国FDA针对干细胞治疗颁布了类器械化审批和新药审核流程,以及从严的规章标准,而日本也制定了更加开放的干细胞治疗立法,探索了一条开放且顺应时代发展的路线。
回到中国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7年11月公布了《干细胞研究和应用指导原则》,以明确的法规性文件方式对干细胞进行管理。但很显然,这份文件的作用还不够充分。
也就是说,要让我国的干细胞医疗行业进入健康规范、合法合规的发展轨道,就需要从立法、行政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多维度入手,并逐步落地实施。
宣武医院的干细胞事件刚刚过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它所折射出的干细胞治疗市场乱象和政策空缺问题依然存在。但最起码,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未来的治疗方向和路线。让医疗行业还原本源,并给企业家以空间,让他们真正专注于科技创新和研究,不断推进我国的医疗事业走向更加健康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