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向往拥有健康的身体,但生命里总有意外发生。幸运的是,在这个时代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们拥有了更多治疗疾病的手段。然而,对于一些细胞和组织的恢复,目前的技术无法完全替代自身的细胞和组织。而干细胞就成了极具潜力的疗法之一。可是,干细胞越来越被重视,也让捐献干细胞变得尤为重要。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叫做王坤。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感动和铭记。
王坤,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因为一次误诊,被宣布已进入晚期,生命只剩半年。面对这个消息,他并没有放弃治疗,反而更加努力地去寻找治疗路径。经过艰苦的治疗和朋友的支持,他得以延长生命。但是医生告诉他,治疗仍需继续,而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通过干细胞捐献。
王坤选择了在中国红十字会和“宝钢人造钢关爱计划”下注册,成为一名干细胞捐献者。三年后,他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一名有急需的外国病患与他配型非常适合。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放下工作和家庭,赶往德国,完成了一项“捐出自己的生命力,给予他人重生的使命”。
王坤的行动,无疑是一个英勇举动。有人可能会问,干细胞捐献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干细胞治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治疗白血病等严重疾病,还有望在关节炎、器官缺损及恢复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然而,由于干细胞只在胎儿、新生儿和成年人有限的组织中存在,如果要繁殖干细胞,目前只有从捐献者中采集。
同时,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非常低。在中国红十字会积极推动干细胞匹配的十多年里,仍然不能解决一些患者因缺乏合适的干细胞而无法进行移植的情况。因此,即使是除了王坤这样积极行动的志愿者,也往往感到沮丧。
针对缺乏干细胞的情况,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医院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干细胞从诊断到治疗的全链条发展。截至2021年初,江苏省已有22家细胞治疗患者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特别地,在南京鼓楼医院的干细胞治疗中心,基于对干细胞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的实际操作,研究人员突破了干细胞的贮存、运输和植入等技术难题。他们不断开展临床实验,已经成功治疗了众多从世界各地赶来寻求帮助的患者。
除此之外,非政府组织也在为干细胞的发展出谋划策。中国红十字会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秉持“世界属于每一个人”的原则,为有需求的干细胞配型的患者排忧解难,为治疗干细胞提供物质保障。
王坤和同样热爱公益的朋友们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组织。通过公益活动,为更多人传递“雪山飞狐”式的正能量,把生命中珍贵的牵挂,化作飞翔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不是很多捐献者都像王坤这样成功的被配型,或许还有很多和王坤一样没有被成功配型的志愿者,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捐献已经是在帮助需要干细胞输血的患者并为科学做出贡献,不论成功或失败都是非常高尚的行为。
真正的爱心源于付出。愿干细胞治疗能够更好地温暖这个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每一刻,我们都应该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并且用平凡的生活实践,去向世界传递关注和帮助,去真正为患者筑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