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产业获国家经费支持 产业化发展迎来利好
干细胞产业获国家经费支持 产业化发展引来利好
近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下称《通知》),2018年度,“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共计30个,总经费5.85亿元,项目周期均为2018-2022年。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除国家经费支持外,近年来政策不断利好,市场潜力巨大,众多企业已开始抢滩布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干细胞医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干细胞产业收入已达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预测到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左右。
不过,
相比2017年的43个项目及9.4亿元总经费,2018年度“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减少13个,总经费缩水37.77%。对此,6月5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项目就是这么安排的。
“项目是有周期的,上一轮该支持的都支持了。”对于资金缩水,一位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干细胞已经在向产业化转移,行业质量标准已发布,临床实验基地也批了一百多家,后面重要的是做产业化的事。”
近日,博雅控股集团(下称“博雅”)董事长许晓椿亦表示,2015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支持干细胞行业发展,我国正处在干细胞研究向产业化的过渡阶段。“不过,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仍面临瓶颈,需要进一步突破。”
获国家经费
根据《通知》,上述获得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项目共30个,项目牵头承办单位既有医院,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有高校和研究所,如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单个项目经费支持在92万元到2981万元不等。
早在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对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进行整合,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被列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
2016-2017年,“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已获得了两次中央财政经费支持。2016年,25个拟立项项目(包含青年科学家项目)获得了约4.88亿元的经费支持;2017年,43个拟立项项目则获得了9.4亿元的经费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经费支持外,近年来,干细胞领域政策也不断利好。许晓椿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支持干细胞行业的发展,频发支持政策。
如2017年5月10日,科技部印发了《“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提出要重点加强干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强化干细胞、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的交叉融合,引导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细胞治疗等新治疗手段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同年6月,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卫计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表示,要开展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规模化培养等基础与临床研究。
而干细胞之所以能获得政策青睐,重要原因或在其广泛的医学价值。干细胞被认为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外的另一种疾病治疗方法,有望引领再生医学革命。广证恒生研报表示,由于干细胞的复制、分化能力,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可用于美容、器官移植、生物修复和疾病治疗等领域。
在政策支持和潜在的医学应用价值下,干细胞产业被给予了较高的市场期待,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将达4000亿元,目前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抢滩布局
潜在的市场规模,引来了众多企业布局干细胞产业。
干细胞产业由上游的干细胞采集与存储、中游的干细胞制剂生产研究和下游的干细胞临床治疗与应用三部分组成。目前,上游的采集与储存则是我国干细胞产业较为成熟的领域。
“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造血干细胞的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干细胞,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及部分免疫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许晓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源协和亦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国内干细胞行业的上游是最成熟的产业化项目,根据 Market Research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估计,目前全国整体干细胞存储率比例仍不足
1%,地区储存率也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参考发达国家,我国干细胞存储市场预计规模超过 300 亿元。
以为人熟知的脐带血存储为例,多家上市公司已有布局。如查阅南京新百2017年年报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家曾主要从事百货业务的公司在2017年2月1日,以34.2亿元正式取得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76%的股权,后者是一家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存储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中源协和主营业务为细胞制备和存储服务、基因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的销售、美容抗衰老等。其2017年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16.98%,毛利率达到82.7%。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干细胞上游存储市场虽已发展成熟,但中下游产品的应用才是企业竞争的主要领域,相关企业在干细胞产业中下游也逐步布局。
中源协和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干细胞存储占整个产业的份额从2010年的20.9%下降至2018年的15.2%,全球干细胞产业逐步向药物研发制造等下游应用市场倾斜。
“在产业下游的临床应用领域,博雅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进行的干细胞治疗早衰症的临床实验是全球首例通过胎盘干细胞逆转衰老的尝试;博雅的干细胞治疗已经在美国进入Ⅱ期、Ⅲ期临床,Ⅲ期临床的干细胞治疗是针对外周血管炎导致的下肢病变。”许晓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产业化待推进
许晓椿指出,从目前国内的临床发展现状来看,干细胞药物研发重复性大。干细胞在临床领域面临高投资、高风险但是低回报的风险。并且,近年来国家投入偏向于科研院所,而干细胞行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财政拨款,更加需要落地转化,要实现干细胞再生医学的持续发展,不在于科研机构和医院,而在于企业。
在上述研发总监看来,干细胞目前明确朝药物开发推进。“行业质量标准已发布,临床实验基地也批了一百多家,后面重要的是做产业化的事。”
“最近几年,我国干细胞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好兆头,国家频发支持政策,行业也逐步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干细胞作为药物申报的标准也得到了明晰——我国干细胞药物获得临床批件不会太遥远。”许晓椿亦认为,干细胞产业化迎来了利好。
就在5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公告,截至2018年5月,继第一批7家机构的8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之后,又有10家机构的12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完成备案。
根据上述公告,备案项目包括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盲态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南京鼓楼医院)等12个临床研究项目。
此外,2017年12月,原食药监总局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分期设计以及试验数据方面做出了新指导原则,被市场认为有利于产品临床试验所需时间,加快上市步伐。
不过,许晓椿以上市产品为例,2009年至今,全球已经有十多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但是国内尚未有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不过最近几年,国内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已经有一百多家,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20项左右,增长速度很快。
对此许晓椿指出,我国干细胞治疗研发水平不比国外差,但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面临瓶颈。“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可从技术层面以及政策层面来考虑。技术层面包括缺乏原创性科研成果、规模化标准化制备、质控要求高等,政策层面包括政策监管与产业化进程不能同步等。”
一套生产成本仅仅50多元的金丝,卖到消费者售价高达5000至一万多元;一套成本价仅为数百元的“干细胞”针剂,卖到消费者售价高达38万元……5月25日,在贵州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一位美容产品推销员向工商执法人员及记者揭露了美容行业的惊人暴利内幕。
毁掉一张脸 假医生良心发现
“再继续干下去,我会良心不安!”昨日在贵州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李先生双手抱头懊恼不已,坐在一旁的周女士(化名)指责李先生毁掉了自己一张脸。家住贵州省惠水县的周女士在贵阳市某美容院广告诱导下,做了美容手术。手术没有助她重返青春年华,却造成了面部神经麻痹和毁容。该美容院大肆宣传的“知名专业整形美容专家”正是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先生。他告诉记者,“我没有行医资格证,也没有任何从医经验,只是一个美容产品的销售代表,这场手术没有任何科技含量,仅仅为了钱。”李某原是广州一家美容产品销售公司职员,2005年10月来到贵州,主要从事膏体类和针剂类美容产品的推销。李某告诉记者,“过去,我是被金钱冲昏了头脑,在昧着良心做事,今天,我用亲身经历揭开美容行业的黑幕,提醒消费者当心上当受骗。”
少数美容产品利润上千倍
让李某感到不可思议的首先是美容产品的暴利,他说,一套美容产品从生产厂家到终端的消费者,大约要经过七至八个中间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层层剥皮的过程。据李某介绍,一件美容产品生产出来后,下一个环节就是产品代理商,在厂家与代理商之间,厂家的利润率一般不低于30%;代理商之后,又划分为多级代理,有大区代理、省级代理、地级代理、市级代理等。在整个美容产品流通环节中,一般而言,代理商是最大的受益者,其利润率一般在200%到300%之间,还有的高达1000%以上。就以前不久在全国已成“过街老鼠”的金丝美容为例,每根金丝成本价一般为9元,每套产品共6根金丝,这套产品从经销商到推销员时,价格已涨至5000至9000元。金丝美容刚兴起时,在推销员的环节价格甚至涨至万元以上。李某说,各级代理商之后,就是推销员或美容院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推销员的利润最低,一般只有10%的销售提成;而在美容院,一套产品最低也有50%的利润可图。部分直接面对总代理商的美容院,利润则更高。如消费者在美容院花10万元做一次脸,美容院的利润可达9万元。据李某介绍,化妆品销售分为“日化线”和“专业线”两种。“日化线”主要走大众零售市场,以进入百货公司、超市、商场为主,靠大众媒体的广告、柜台促销活动等推动销售;“专业线”产品则主要由生产厂家通过代理商,将产品直接进入美容院,并向美容院提供售后服务。厂家让利给美容院的利润相当可观,有“专业线”的掩护,通过各中间环节层层加价,美容业的高额利润顺理成章。一些美容产品从厂家到达美容院时,利润已经高达上千倍。如宣称可以一针减肥的干细胞美容,一套干细胞针剂的成本价不过数百元,但卖到消费者手中,售价高达38万元。李某还告诉记者,暴利之下,消费者买到的美容产品“价不实货也未必真”。消费者使用后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效果,相反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据李某介绍,一个美容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仅半年左右,半年后这些产品名声就会被搞臭。但厂家并不着急,因为这个市场还缺乏规范,厂家只需办张假证,来一招“金蝉脱壳”,将原来的产品换上新的标签,换个厂名,又可拿到市场上销售。李某去年刚到贵阳时,就发现贵阳市场上至少有3个新品,他都似曾相识,原来是一年以前就淘汰了的产品,只不过换汤不换药而已。
美容行业 从业者的天堂和地狱
李某告诉记者,一年多的美容行业从业经历,他觉得像一场梦魇。这个行业,既是从业者的天堂,也是从业者的地狱。李某说,之所以称为“天堂”,是因为这个行业的超常利润,可以让不少人一夜之间成为富翁,尤其是厂家和代理商,赚取了巨额利润。而之所以是“地狱”,则主要针对这个行业的中间环节的那些推销人员而言,他们在这个行业中收入最低,但却承担着这个行业的风险。据李某介绍,美容产品推销员的收入主要是工资加提成,基本工资一般只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提成每月只不过几千元,这和厂家、代理商、以及美容院的利润相比是微乎其微的。而一旦某个美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代理商、厂家往往闻风而逃,推销员则要承担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而且要受到执法部门的处罚,没收产品。李某还告诉记者,美容行业的从业者,通常每个人兜里都揣着数张不同的身份证,一般而言,当他们与别人做业务时,从不会以真实身份示人,其目的就在于出现问题后便于逃脱责任。李某还说,从某种角度而言,推销员其实是美容行业的受害者,但真正最大的受害者实际上还是消费者,由于他们的虚荣心与无知,往往成了不少厂家、代理商赚钱的工具。
现在爱美人士也是越来越多了,相信很多爱美的女孩子都听说过干细胞抗衰,对于女性来说,衰老确实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多的女性都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现在干细胞已经成为了现在大多数商家的利益蛋糕了。根据商家的表述是干细胞治疗,就是把健康的干细胞植入到病人的体内,这样的话就可以起到一个抗衰老,并且可以治风湿病以及不孕症的情况。
干细胞并不成熟
在人体体内每一个细胞就像是经过了高度的专业训练,当这些细胞通过了训练,才能够被人体所承受,也才能够为人体做出一些贡献。而干细胞就像是一个幼儿园的学生一样,没有经过任何的训练,所以说也并没有商家所说的这么神奇。而且很多干细胞美容做的也是非常的贵,大家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智商税。因此如果真的想抗衰老的话,所要做到的事情是要早睡早起,并且可以买一些抗衰老的护肤品,虽然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也是有益些防护的,而且比这些干细胞的智商是要更好一些。
干细胞就是智商税
总而言之,干细胞是无法直接投入到人体,而且也无法直接有比较好的作用。如果说想要改变自己衰老的面部,应该是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或者是打水光针等等,而不是做这种没有成熟的医美。很多的商家为了能够赚一些钱,这些噱头吹的也是越来越让人觉得无语了,之前在冬天的时候,还有商家去售卖一些自发热内衣。
不要去相信这些东西
内衣可以自动发热,这肯定就是智商税,所以说大家也完全没有必要去相信。像很多违背科学的东西,也是无法对人体有一些帮助的,大家花这么多的钱,还不如去打一个水光针,或者是抗衰老针。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些,还没有成熟的技术,也不要去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干细胞护肤品纯粹是盗用概念,干细胞是一个名词,干细胞种类很多,各有不同用途。盗用干细胞概念基于两个理由那就是修复与再生。听起来多高大上啊!但是就专业而言我们知道的干细胞从实验室出来仅有四十八小时的活性,而后凋亡成为蛋白质。你说,干细胞护肤品这有可能吗?但是高端美容院如果用干细胞做面部抗衰,无论进行皮下水光操作还是浅导都是有效果的。现在国内也有合法的公司,合法的注册证,合法的操作人员在做干细胞面部抗衰。您不妨多了解一下。对自己也好对商家都是负责的。
关键词:干细胞美容产品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