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 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病理性升高: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红细胞计数增高常为生理性,多见于高原地区居住的居民、剧烈运动、 重体力劳动者。病理性因素可见于慢性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等情况;红细胞减少通常情况下比增高更有意义,常见原因:①生理性 降低:妊娠中后期、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或血液稀释所致。
②病理性 降低:急性或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疬、严重瘁疮出血、经血过多;铁吸 收障碍;骨髓造血功能损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 还可见于肿瘤、肾病及其他消耗性疾病。 具体原因要依降低程度,结合其 他体检资料综合分析。
尿红细胞增多是泌尿系统(肾脏,膀胱或输尿管)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导致。这种尿标本也被称作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即肉眼就可以看出为血色的尿液。当每高倍视野3个时,但尿外观并无血色,称为显微镜下血尿。因此肉眼血尿比镜下血尿出血要多,更加严重。正常范围:每高倍视野3个。另:当尿红细胞10时,尿潜血会体现出阳性(+)。临床意义: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外伤等。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红细胞偏高,一般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继发性增多两种情况。相对性增多一般由于血容量减少,常见于急性脱水或烧伤等;继发性增多常见于慢性缺氧状态,肺部疾病等。
1、引起红细胞相对性增多的原因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液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相对增多。
一般常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引起红细胞继发性增多的原因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有关。继发性增多又可以分为生理性增多和病理性增多。
(1)生理性增多:由于环境含氧量不足或某些特殊原因,使机体出现组织缺氧而引起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胎儿和新生儿、长期处于氧含量不足环境中的人,如高原地区。此外,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等也会导致红细胞偏高。
(2)病理性增多:一般由于肺换气不足引起,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而引起的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肺部疾患如支气管扩张、肺心病、肥胖症、肺动-静脉瘘、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是由于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功能增强,但红细胞增多非机体需要,亦无代偿意义,也会引起红细胞偏高。多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胚组织瘤、肾上腺样瘤、多囊肾、肾动脉狭窄、成血管细胞瘤等。
那么红细胞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呢?红细胞正常值范围,下面一起来看看。
红细胞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正常值范围
1、男性
380万-600万个/mm³;正常指标:4.0-5.5X10的12次方个/每升。
2、女性
380万-550万个/mm³;正常指标:3.5-5.0X10的12次方个/每升。
血液中大部分成分为红细胞,红细胞会将肺部的氧气运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并将二氧化碳带出。
红细胞数量减少时,氧气的搬运能力会降低,变成缺氧状态,产生贫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增加过多,血液会变浓,不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
红细胞非常小,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里含有500万个红细胞,人体内的红细胞数可达250亿个。
红细胞数目可随外界条件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高原居民和新生儿可达600万/mm3以上。从事体育运动或经常锻炼的人红细胞数量也较多。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15g/100ml,女性为11~13g/100ml。
由于造成红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很多,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断。
1、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溶血性、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急性失血性贫血)及经相应药物治疗有效时;急性溶血时可高达0.6~0.8;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使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
2、减低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时。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之一。
3、采用荧光染色激光流式细胞技术进行RET“分群”对肿瘤化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肿瘤患者在化疗进程中,当骨髓受抑制时,HFR+MFR减低先于WBC和PLT的数目减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化疗间歇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时,HFR+MFR和RET总数增高先于WBC和PLT;骨髓移植成功患者,HFR比例较WBC数提前3~5d恢复。
4、可作为贫血治疗时观察疗效的指标如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在治疗前网织红细胞有轻度增高,经铁剂或叶酸治疗后,网织红细胞会有明显上升,两周后又开始逐渐下降,而此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则逐渐上升,表明治疗结果明显见效。现在网织红细胞不仅可有相对计数,更有先进的方法对网织红细胞多种参数进行分析,例如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高 RNA含量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中RNA含量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低RNA含量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体积、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等许多参数,各参数的使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红细胞增多症以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总容量显著地超过正常水平为特点。儿童时期血红蛋白超过180g/L (16g/dl),红细胞压积大于55%和每公斤体重红细胞容量绝对值超过35ml,排除因急性脱水或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而发生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即可诊断。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于异常的多能干细胞克隆增殖所造成的骨髓增生性疾病。起病大多缓慢。由于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全身血管扩张充血。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面色发红、眼结膜充血、血压增高、肝脾肿大和血管栓塞等症状。亦常见鼻衄和皮肤瘀斑。夜间多汗和体重下降亦为常见现象。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充血、粗细不等,颜色深紫等。约1/3病人有舒张血压增高现象。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一般采用间断静脉放血疗法,使血容量迅速降至正常,以缓解症状和减少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预后差,多死于静脉栓塞、大出血、或发展成为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
2.家族性良性红细胞增多症,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不同的外显性。比较罕见。症状较轻,常有头痛、嗜睡、眩晕和易疲倦;或完全没有自觉症状。病儿面色深红,眼结膜充血,但多无脾脏肿大。血象检查仅有红细胞系增生过盛,血红蛋白常在200g/L(20g/dl)以上,血容量增多。白细胞与血小板正常。家族中有同样病人。此症多呈良性经过,可活到正常年若因血液粘稠而产生症状,则可采用放血疗法。
3.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分类:A、组织缺氧或氧释放障碍,如: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等;B、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功能增强。
关键词:红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