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l无菌注射器(无菌注射器1ml)
我们将涵盖50ml无菌注射器和无菌注射器1ml的整个范围,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爱必妥的使用
爱必妥|Erbitux详细说明
用量用法
C—225与CTP—11联合或单独使用时推荐剂量为:
首次注射剂量:400mg/m 2 120min静注,最大注射速率为5ml/min;
每周维持剂量:250 mg/m 2 60min静注,最大注射速率为5ml/min;
【剂量调整】
输液反应 如果病人发生轻、中度(1、2级)输液反应,则输液率应减小50%。如发生严重的输液反应(3、4级)ERBITUX应被立即终止使用。
皮肤毒性 如果病人出现急性痤疮样皮疹,ERBITUX剂量的调整参照表4。轻、中度皮肤毒性改变不需要作剂量的调整。
表4ERBITUX剂量调整指南
急性 痤疮样皮疹
ERBITUX后果 ERBITUX剂量调整
第一次出现停止输液1到2周 症状改善继续输液250mg/m2 不改善则终止输液
第二次出现停止输液1到2周 症状改善继续输液200mg/m2 不改善则终止输液
第三次出现停止输液1到2周 症状改善继续输液150mg/m2 不改善则终止输液
第四次出现停止输液
【特殊人群的使用】
妊娠:并没有作ERBITUX的动物妊娠实验。然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会控制胚胎发育并且对于正常的胚胎发育时器官发生、增殖、分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知ERBITUX对于妊娠妇女会导致胎儿的损伤或影响其生殖能力。没有对妊娠妇女作充分和严格控制的实验。当利大于弊时,可以考虑让孕妇或没有使用充分避孕措施的妇女服用ERBITUX。所有人都应在使用ERBITUX前考虑其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如果怀孕的妇女接受ERBITUX药物治疗应该考虑对药物对胎儿的潜在损害和流产的因素。
母乳喂养:不知是否人乳可以分泌ERBITUX。既然人乳可以分泌免疫球蛋白G1,婴儿消化ERBITUX后对其的损害并不清楚。根据ERBITUX平均半衰期在剂量加倍时的114小时(75-188小时),妇女在服用ERBITUX时和60天内都不要用母乳喂养婴儿。
儿科的应用:ERBITUX在儿童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未知
老年病科的应用:先前四种共633名接受ERBITUX联合依立替康或依立替康单独治疗结肠直肠癌的实验中,有206(33%)名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没有结果表明其在安全性和疗效上与年轻患者有差异。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当ERBITUX与依立替康联合应用时来研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证明ERBITUX与依立替康间不存在药代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单纯服用ERBITUX超过500mg/m2并未做过实验。目前仍无人类临床服用剂量过量的报道。
【 贮藏 避光2℃—8℃,避免剧烈摇晃。 防止冻结 。0℃时颗粒会相互凝结。本产品不含防腐剂。容器内本制剂物理和化学的稳定性在2℃-8℃(36F-46F)为12小时,在室温(20℃-25℃;68F-77F)为8小时。在2℃-8℃(36F-46F) 12小时、室温(20℃-25℃;68F-77F)8小时后该溶剂应丢弃。使用后剩余的溶剂也应被丢弃。
【 剂 型 注射剂
附:
爱必妥 /FONTERBITUX可由 输液泵或注射器泵输入体内:
输液泵
打开瓶盖,用装有针头的无菌注射器吸入瓶内液体(同样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工具)。
将ERBITUX溶液注入无菌的空容器或囊内,如玻璃容器、聚烯烃囊(如Baxter Intravia)、乙烯乙酸囊(如Baxter Clintec)、DEHP成形的聚氯气乙烯囊(如Abbott Lifecare)或聚氯气乙烯囊。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小瓶内ERBITUX溶液全部被注入容器内
对不同的小瓶用新的针头
使用低蛋白结合0.22微米成行过滤器过滤(通常置于病人的近端)。
输入ERBITUX溶液前标记输液水平线
最大输液速率为5ml/min
输液结束后用0.9%的生理盐水填充并齐平输液线
注入的ERBITUX溶液应高于输液水平线
在输液过程中应每隔一小时进行观察
注射器泵
打开瓶盖,用装有针头的无菌注射器吸入瓶内液体(开口的钉也可以被使用)。
注射器连接于注射器泵并设定输入速率
使用低蛋白结合0.22微米成行过滤器过滤(通常置于病人的近端)。
输入ERBITUX溶液前标记输液水平线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小瓶内ERBITUX溶液全部被注入容器内
对不同的小瓶用新的针头
最大输液速率为5ml/min
输液结束后用0.9%的生理盐水填充并齐平输液线
注入的ERBITUX溶液应高于输液水平线
在输液过程中应每隔一小时进行观察
注射器哪些部位必须保持无菌
根据无菌原则,注射器针头、活塞、乳头、针梗是必须保持无菌的。
注射器由针头和注射器两部分组成,其中针头包括了针尖、针梗、针栓,注射器包括了乳头、空筒、活塞、活塞轴和活塞柄。
现在一般使用的规格是2毫升、5毫升、10毫升或20毫升注射器,偶用50毫升或100毫升,皮内注射则用1毫升注射器。
扩展资料: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次性针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注射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射器
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 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 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 cm,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为防止胸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 。
2, 保持胸闭引流的通畅性:
(1) 观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不仅可以观察胸闭引流的通畅性,还可反映肺膨胀的程度。正常平静呼吸时水柱波动为3~250px,而咳嗽时及深呼吸波动幅度可增至12—400px。胸腔内残腔大的患者,水柱波动较大,有的高达500px,甚至水封瓶内的液体会吸人到储液瓶中。随着余肺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水柱波动的范围愈大,提示胸腔内残腔较大,肺膨胀不好。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要指征之一;而当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考虑可能是管路不通畅或阻塞。
(2) 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当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操作时双手握住引流管l0~ 15 cm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或用滑石粉捋管:将滑石粉涂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后右手松开。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块或凝固的纤维素。
3, 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漏气可分为3度:患者用力咳嗽、屏气时,引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Ⅰ度;深呼吸、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排出为Ⅲ度。Ⅰ-Ⅱ度漏气在2-5天后即可自愈;Ⅲ度可逐渐转为Ⅱ度、Ⅰ度,于5-7天后自愈,若有大的支气管瘘或残端瘘会出现持续有Ⅲ度漏气及出血或感染征象,需另行处理。
4, 持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般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负压吸引,应以超过吸气末胸腔负压5-250px即可。若患者肺弹性较差、压缩时间较长或肺表面有薄纤维膜覆盖致肺复张困难、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负压可适当加大至10-375px。负压吸引开始应设置在低负压水平,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缓慢微调。负压吸引时应严密观察胸腔压力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发绀、血性引流液增多等情况,判断气管是否居中,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负压吸引一般应在术后24 h以后开始使用,防止出现胸腔内渗血。在临床工作中,不要随意调整或中断负压吸引,防止复张的肺泡再次发生萎陷。
5, 预防感染: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感染。
6, 拔管指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封住伤口,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 。
关于50ml无菌注射器和无菌注射器1ml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50ml无菌注射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