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前的准备及采集工作(做干细胞移植需要)
本文重点讨论干细胞移植前的准备及采集工作和做干细胞移植需要的概念,以帮助你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
干细胞移植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通过干细胞移植过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效果明显。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990年后这种治疗手段迅速发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数达到4.7万例以上,自1995年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超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占总数的60%以上。同时移植种类逐渐增多,提高了临床疗效!
干细胞的移植不会对于贡献者造成什么身体的影响!干细胞移植成为现代医学中间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的程序是什么?疼吗?
扎针的时候疼,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采集活动流程及说明
一、流程
1、填表
请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和“血检小单”,并将所有的项目填全;
2、登记
将“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和“血检小单”交给抽血护士旁的上海市分库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登记编号,并发放磁卡、杯垫,徽章;
3、采血
在指定抽血区域就座,将编号的血检小单交给抽血护士,采集血样,将针眼处按紧5分钟后再放松。
二、说明
1、请志愿者务必携带身份证,登记时需要核对身份证号码,务必将“志愿者同意书”填写完整,以节省时间,单位请填写具体部门,学校请填写系别、年级、班号,必须填写二位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不要与原留的联系方式重复;
2、抽血完毕后,请不要遗忘磁卡等个人物品,磁卡是上海市分库给志愿者的纪念卡,卡后面有上海市分库的联系方式,如果联系方式有变更,请及时和我们联系,以便患者能在需要时很快找到你;
3、血样采集是进行白细胞抗原分型的检测,是检测血液的类型而不是血液的好坏,当你拿到上海市分库的磁卡就是合格的志愿者,我们不再发信通知你。
4、血样采集请尽量安排室内的场地,如果在室外采集,需要搭建三面围起、有顶的采集篷,如果天气寒冷或者下雨天,请准备室内的场地备用。
造血干细胞捐赠的流程
1、当有患者与您配型一致而需要您捐赠时,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会通过分库的同志再一次征询您的意愿。如果您愿意捐献,接下来就要做一次高分辨的血检,以确定配型确实无误。
2、高分辨相和后将做一次全面的体检,这是为了双方的安全。
体检项目:
内科系统:血压、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心肺听诊、甲状腺
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型、乙肝两对半、甲肝、丙肝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IgG、IgM)、血糖、肾功能、肝功能、HIV抗体(酶标法)、梅毒螺旋体抗体
3、全部通过后将确定移植的时间、并注射动员剂
在移植前4-5天您将入住采集医院,每天注射一针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主要是为了让您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被充分地动员起来(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
4、采集造血干细胞
到了确定患者移植的这一天,开始采集您的造血干细胞。
采集方法:从您的手臂静脉处把血引流到血液分离机中,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富集,其余的血液成份全部回输给您,整个过程需要3-4个小时,然后您稍事休息即可。
采集的时间要根据患者和供者的体重来判断。
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您是需要进行一次还是两次采集,假如患者是小孩,有时一次就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一般说来,100-150ml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就能挽救一个患者。采集好后要在24小时之内输入患者体内。
5、定期随访并为捐献者购买一年份健康保险。
对每位捐献者均进行长期的随访,以保障捐献者的健康,并建立我们自己的捐献者临床资料。在捐献者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之后,会安排血象检查,并在1年、3年和5年后安排全面体检。
保险由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提供,价值30万。(期限是一年)
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是怎么样的?
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分为:捐献者去资料库匹配、安排捐献者入院、进行捐献采集。
1、捐献者去资料库匹配
捐献者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检索,初配成功后,通知捐献者进行身体检查、并做高分辨。高分辨结果相合,则进入下面的环节,如果不合,则不能捐献了。
2、安排捐献者入院
高分辨相合以后,根据捐献者的日程安排,在采集日前五天进入医院,简单体检,在四天内,每天静脉注射一针动员剂,即第0天入院,第1~4天注射动员剂,第5天采集。
3、进行捐献采集
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法采用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
由于整个采集过程是一个封闭和符合医疗安全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是极为安全的。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将会很快消失。
扩展资料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供者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体内许许多多各类血细胞都是来自同一祖宗—多能造血干细胞。他不仅能不断分化出子子孙孙,而且能复制出与它自己完全相同的细胞来。从而使得我们造血功能绵绵不绝。
当老的血细胞死亡后,新的又长出代替它;当一些造血干细胞受损时,健康的干细胞又很快出生以补偿之。我们的机体配合得真巧妙呀。多能干细胞数量并不很多,分布在整个骨髓中。献骨髓时,只抽出人体一小部分骨髓,多能干细胞也只失去一部分,剩下的多能干细胞会迅速复制,造血功能短期内完全恢复正常。所以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人的造血功能。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如何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采集?
博凌科为解答:(一)采集方法: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采集方法与成分血的单采术类似,即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组分。目前最常用的细胞分离机机型是 FewnalCS3000(或CS3000Plus)。多采用分离淋巴细胞的程序分离。一般情况下行大静脉穿刺即可,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尤其是小儿) 时需中心静脉穿刺。采集成人时的血流速度为5060m1/min,每次分离46循环(约34h),分离血液的总容积9L,依据情况连续或隔日采集。对儿童采集时 的血流速度和分离的总容积依年龄和体重而定。(二)采集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造血生长因子动员PBSC时,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血小板>(20- 50)x109/L、CD34+细胞>1%时开始采集,根据血象的恢复速度连续或隔日采集,至血象达到高峰时止,一般采集13次。健康供者用G-CSF动员时,虽在4-6h即可见白细胞增多,但血中CD34+细胞只有在3天后才持续增加,在用G-CSF 5-6天达峰值,其后即使继续用G-CSF,血中CD34+细胞数量逐渐下降,故采集时间应在动员后5-6天,多数1次即能采够,少数需于次日再采1次。 为避免血中白细胞过高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在白细胞>70l09/L时,应减少GCSF剂量。(三)采集的质量指标:目前多数医生主张用CD34+细胞数作为采集PBSC时的质量指标。也有作者认为,用处于DNA合成期的MNC数作为 PBSC的质量指标,它比用CD34+细胞更快捷更稳定。(四)植活所需的细胞数量:PBSCT植活所需PBSC量远超过BMT所需的骨髓细胞量,根据多数作者的报告,MNC>(5-8)108/kg,CFU-GM> (20-50) 104/kg,CD34+细胞> (2.0-50) x106/kg,可以作为PBSCT植活所需的参考阈值。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如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如何采集
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输血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骨髓移植还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说到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按照造血一元论的观点认识,人体的造血细胞都是来源于一种最原始的血细胞,由它不断地增殖、分化,生生不息产生出多种多样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既然这样,人们又管它叫种子细胞。把它播到另外的有机体内(受者),在合适的环境下,就能不断地增殖、分化,将有病的细胞取而代之。输血就不一样了,输的都是成熟的成分,只能暂时帮一下忙,慢慢地就被受者破坏分解掉了。
造血干细胞移植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现在很多人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了解,认为捐献出去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其实,通过对全球已实施移植的供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对身体有影响的个例。正常人骨髓总量约为3000克,移植时只需10克,相当于采集干细胞10毫升。在采集时,从一处静脉引出血,通过仪器把需要的细胞提取出来用于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再“送”回供者的体内。采集过程中,供者只需躺在床上约4个小时,整个过程只需一个星期。由于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所以,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供者很安全。造血干细胞的供给者通常只要请半天假就能完成整个手术,不用作任何额外的休息和调养。 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哪些类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部位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与否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移植供体为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对急性白血病无供体者,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缓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恶性细胞极少,可视为正常细胞,但一般复发率较高,因而疗效比异体移植稍差。人们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净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可望进一步提高自体移植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990年后这种治疗手段迅速发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数达到4.7万例以上,自1995年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超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占总数的60%以上。同时移植种类逐渐增多,提高了临床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和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方案是环磷酰胺60毫克/公斤体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这种方案对病人损伤较大,多用于原来身体较好、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为了使儿童和年纪稍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是有了对上述经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称之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通常是减少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不加或减少全身照射剂量。这对于病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
二是受者和供者应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它存在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医生称其为HLA-A,B,C和DR位点,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位点关系尤大,必须相合,这样成功机会大,风险比较小。
三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数。这点不难理解,既然作为种子细胞,就要到适合于它的新的“土壤”环境中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其过程会有损失,没有一定数量是不行的。这些主要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它带给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机会,同时又受屏障和条件的限制而埋伏着风险,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不完善的逐渐完善,没认识到的逐渐被认识,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获得健康。 有排斥反应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器官移植,不过它不是大的组织,大的器官,也是人体的细胞,人体的本身的免疫功能,都有一个认自己,排别人的东西,自己体内的东西都可以和平共处,不是自己身体里面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的排斥出去。机体有两个屏障:一个是个体发育屏障,一个是免疫屏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屏障,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生物的多样性,人和人不同。具体到造血干细胞移植,除了同卵双胎外,其他的都存在着差别,只不过差别有大有小而已。现在已经知道胎儿发育到3个月以后,胎肝便有造血干细胞,胎儿开始自己造血。但这种造血功能还很不完善,各种细胞成分的比例还很不稳定,红细胞系统造血比较旺盛,免疫功能细胞不够完善,抗体数量不足,这时如果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别人,则有不易植入而易被排斥的可能,对于受者而言此即个体发育屏障。而成人的造血干细胞,包括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就可因性别、内分泌、免疫功能和基因的内在差别而影响植入,这即谓之免疫屏障。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本身也有排斥的过程,这样我们就要在移植造血干细胞之后,大夫要密切观察排斥的现象,根据排斥现象,要用一些药物来进行预防它的排斥。如果说人体本身的一个功能,应该要有,但是由于我们严密的进行分型和配型,我们的配型是全相合,所以排斥的情况也不一定特别严重,我们也要预防,也要注射一些抗排斥的药物。所以采集以后,主要两大问题,一个是排斥问题,一个是抗感染的问题。
关于干细胞移植前的准备及采集工作和做干细胞移植需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干细胞移植前的准备及采集工作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