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语)
本文重点介绍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语的概念,以帮助你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
兰州城关区聚集性疫情特点明显,源头尚不明确,当地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首先是兰州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例如兰州司机将组织一线司机对所有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并通过车载监控提醒乘客及时佩戴口罩;兰州社区进一步升级非接触式返兰人员网上挂号反馈措施,精准管理和建设辖区疫情防控墙;兰州轨道交通采用红外测温仪快速检测进站旅客,做到人群不聚集,减少站内停留时间,快速通行,并采取安检、公安、站内人员三方联防联控措施,确保通行市民自驾出行安全。
其次的措施是没必要,不必要离开兰州。真正需要离开蓝蓝的,需要通过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要出城的,必须提前向本单位报告。严格限制社区居民参加聚集活动,落实居民小区出入登记、测温验码等措施,继续开展公共区域卫生保洁消毒通风工作。
再者是严格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树立坚定的红线思维和底线思维,加强自查自纠,让大家感受到自己在自觉守护医院。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医院感染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首诊责任制、预检分诊和相关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四早”规定。不设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特别是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不得对可疑患者进行常规诊疗。
另外是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防控条件、保障本企业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复工复业。其中,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和餐饮住宿等居民生活服务保障,及时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业。支持零售企业增加补货频次,丰富蔬菜等生鲜商品货架,增加土豆等耐储商品供应,保障百姓“菜篮子”。
最美教师薛云娟作文。
薛云娟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多么高尚,她是一名人民教师,她这辈子就是为孩子活的,现在能为一个孩子燃起生命之火,为一个家庭带来希望之光,她感到无尚荣光!感谢患者,让她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她会珍惜这份难得的缘,用自己的血温暖患者一家人的心,希望他们在这个冬天里不再感到寒冷、无助,能够过个开心年。”
这是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薛云娟老师,于2012年1月12日在赴宁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会上的一段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真情告白。据悉,薛云娟老师是惠山区第3位、无锡第2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也是今年无锡首位配对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元月12日清晨,学校领导与部分师生一起聚集校园,为薛云娟老师举行了欢送仪式。在出发之际,2名少先队员代表学校1600多名学生向薛老师献上了鲜花,表达了崇高的敬意。阳山镇政府也非常重视薛老师“传递爱心”的举措,派专车把薛老师送至区政府参加隆重的欢送仪式。
市红十字会、教育局、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等有关领导参加了薛云娟老师的欢送仪式。区委常委、副区长计佳萍作重要讲话,并为薛云娟老师披上了“捐髓救人”的绶带
薛云娟老师于1991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表现突出,曾被评为 “先进党员”。她捧着一颗赤诚的心走上三尺讲台,历年来主要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她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孩子们的益友。她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赏识教育的光芒撒向每一个学生。她虚心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反思中改进,在探索中成长,在总结中发展。《擦亮眼睛看赏识教育》《战胜挫折,与成功相伴》《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谈学生健康情绪的有效培养》等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
1997年,她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1999年,她成为教导处的一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事务繁琐,但她从不叫苦叫累,默默承担,在她心里,学校工作总是第一位的。她坚持少说多做的原则,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工作二十多年来,薛云娟老师一如既往地热心帮助青年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得到了领导、同事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年度考核中,她屡获嘉奖和三等功,还获得“无锡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先进个人、“惠山区德育先进工作者”、“锡山市师德高尚好园丁”、“环保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05年5月,当她得知为了拯救数百万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需要、中国红十字会受政府委托开展了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工作时,就积极响应倡议,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因为她明白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并可有效治疗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地中海贫血、重症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然而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很难在亲缘关系者中找到合适的捐献者,因而要指望非血缘关系志愿者捐献。
2011年10月,她接到无锡市红十字会通知,她的骨髓与一位在北京接受治疗的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5岁小女孩初高分辨配型相吻。此后3个月里,她积极配合做各项体检,经过高分辨和全面体检确定其完全符合捐献条件。听到这一消息后,薛云娟老师毅然作出了无偿捐献的决定。2012年1月6日,薛老师与无锡市红十字会签署了同意书。她说,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她知道那个孩子需要她,那个家庭需要她,她非常乐意成为这个小女孩的人生加油站。她的言行感动了家人,并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丈夫王健放下一切工作,陪她一起赴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薛云娟老师“无偿奉献,传递爱心”的行动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薛云娟老师是所有志愿者的楷模,更是阳小的骄傲。或许,她只是教育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但她的言行平凡中透出伟大,普通中彰显崇高。她用实际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一伟大的公益事业,希望更多适龄、健康公民积极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为血液病患者奉献“生命火种”,帮助他们获得新生。
李玉霞是什么血行
2022年10月28日上午,青岛市红十字会、胶州市红十字会在胶州市行政东楼举行李玉玲赴青岛中心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这是一粒特殊的生命火种—Rh阴性血型造血干细胞,带着文明胶州特有的温度启程,去挽救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捐献成功后,李玉玲将成为青岛市第153例、胶州市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也将是青岛市首例熊猫血捐献者。
据了解,45岁的李玉玲出生于黑龙江省讷河市,2004年来到胶州市李哥庄镇,夫妻二人在一个家具厂打工。李玉玲是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0.2%—0.5%,全国大约只有500万人。2012年李玉玲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成为中国稀有血型联盟山东站的一员。2018年9月4日,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玉玲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她毫不犹豫留下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1年8月18日,胶州市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让她非常激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问她是否同意捐献,她没有丝毫犹豫:“同意捐献!当时留样时就是为了某一天能帮上别人救人一命,更何况我的血型特殊,能够配型成功,这是多么珍贵的缘分!”从接到电话那天起,李玉玲更加注意生活的调节,坚持跑步锻炼身体。直到2022年5月30日,李玉玲再次接到了进行高分辨通知,她怀着激动的心情于8月10日冒雨到青岛进行了体检,迫切的等待着捐献那一天的到来。她笑着说:“宝贝,别怕,‘熊猫’妈妈来救你了!”
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语、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