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过程是怎样的)
这篇文章谈论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是,并描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是。
HLA是什么?
HLA:全称human leukocyte antigen,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fe Antigen),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
由于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HLA存在差异,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捐献者和患者的HLA型别进行配型确定,从而选择与患者HLA相匹配的捐献者进行移植。所以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扩展资料:
HLA分子的功能:
1、参与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提呈内源性抗原, 如病毒或肿瘤抗原, 这些抗原都是在细胞内部合成的。完整的抗原在胞浆内部加工成为抗原片段, 再运输到内质网腔与新合成的 MHC-I分子的肽结合沟结合, 使之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
接着β2m蛋白与之结合形成稳定的肽-MHC-I类分子复合体, 最后经内质网腔, 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 并提呈给CD8+T 细胞。这种加工抗原的方式称为胞浆途径。
2、提呈外源性抗原,如细菌和毒素蛋白等:由于MHC-II分子主要分布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所以,只有抗原提呈细胞才能呈递外源性抗原,活化CD4+T细胞。
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通过胞吞或胞饮作用将外源性蛋白吞入胞体内,形成吞噬小体,后者再与胞浆中的溶酶体结合,形成内体。溶酶体的酶将完整抗原分解成为肽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LA血型系统
关于捐赠造血干细胞
健康者在多大年龄适合捐献造血干细胞?
年龄在18-45岁的健康者均可登记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18-55岁健康者可采集造血干细胞。
为什么45-55岁的健康者不再接受登记?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最佳年龄为18-55岁,捐献者登记入库后到寻找到相合患者需要一定的时间。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检测资金,登记年龄以不超过45岁为宜。
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健康标准?
凡年龄在18-55周岁,身体健康,经下列血液检查合格者,都可以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单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
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
梅毒试验:阴性
怎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如果你适龄、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与当地红十字会的热线电话联系报名、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并抽取5毫升血液。组织配型实验室将会对你的血液进行HLA分型等检验,并把你的所有相关资料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计算机数据库中,以供渴望移植治疗的患者寻找配对,这样你就成了一名光荣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我如何知道自己已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设于全国各地的捐献者服务机构将会通知你被接纳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并经常与你保持联系。
捐献登记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补贴吗?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爱的奉献和救人善举。一般不提倡补贴。
志愿者报名登记后,是否马上就要捐献造血干细胞?
志愿中报名登记后,首先要安排你抽取5毫升血做HLA分型检验,数据储存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备查。当某一位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由移植中心将患者的HLA分型数据传送到资料库,如果检索结果得只你的HLA正好与患者吻合时,省级管理中心将通知你做捐献的准备。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要等若干年。而大部分志愿者可能没有捐献的机会。
作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你或你联系人的电话、地址发生变化时,希望及时通知登记部门,以便在需要时能很快找到你,使患者的疾病及时得到治疗,并保证你实现救人的愿望。
我是否可以随时改变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
造血干细胞登记及捐献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登记后资料库会对你的自愿性进行再确认。因检测你的HLA资料库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为了节约经费,如果提出终止捐献,请作慎重考虑。但移植前,尤其签署捐献同意书后就不能撤消捐献决定,因为在这个时候,患者为准备移植必须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和化疗,这时患者已经丧失造血能力,此期间若你终止捐献,再临时寻找配型相合者已来不及,患者将有生命危险。
报名参加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什么要捐献者本人填写同意书和捐献者登记表?
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是崇高的奉献行为,在需要的时候,捐献者将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给患者,因此,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必须得到捐献者的是书面承诺,并且通过登记表了解捐献者准确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返回目录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介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其前身是1992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 2001年12月,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资料库”),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白细胞抗原(HLA)分型、为患者检索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移植治疗服务等。
建设“资料库”是人类文明和医疗事业的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地中海性贫血、重症免疫性疾病以及因癌症接受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疾病。在我国每年有近百万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余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与捐献者两者的HLA分型必须相合,这种相合率在同卵双生兄弟姐妹之间为100%,在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之间为25%。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如患病后很难找到与之相合的同胞供者。要想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只能依靠社会上非血缘的志愿捐献者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但非血缘关系中HLA相合率约为1/400---1/10000。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30万人份以上的“资料库”,才能适应临床为白血病等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是政府委托中国红十字会的一项特殊任务。它是红十字会人道主义救助工作新的服务领域,也是红十字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实事、好事。近两年来,“资料库”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目前,全国已建立了24个省级分库、24个HLA定点组织配型实验室和1个质量控制实验室。可用于为患者检索服务的白细胞抗原分型资料6万多份,截至2003年8月底已受理检索3000多人次,其中,近300份志愿者的资料与患者白细胞抗原分型相合,已为50多例白血病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
建设“资料库”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救助工程。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继续关心、支持“资料库”的建设,以拯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让中国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的人道主义宗旨得到广泛传播,使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返回目录
科 普 知 识 介 绍
一、什么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
二、人体中有多少骨髓?
人体骨髓量与体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三、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它能再生吗?
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
四、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此一过程既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六、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某些恶性实体瘤等,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贫血等。
七、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八、采集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有二种主要方法
1、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全麻或局麻,从捐献者髂骨中抽取骨髓血。
2、外周血中采集干细胞:给捐献者注射动员剂,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术,从捐献者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九、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哪种方法采集造血干细胞?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
十、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有危险吗?
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将会消失,所用的器材都经严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安全 。
十一、捐献者大约需采集多少造血干细胞?
大约需采集10克的造血干细胞。
十二、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前,为什么要对捐献者使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药物?对人体有副作用吗?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药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国际上目前的报道,药物动员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副作用。
十三、什么是HLA,它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是什么?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因而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进行HLA配型。
十四、捐献者和患者为什么要进行HLA 分型?
由于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HLA千差万别,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捐献者和患者的HLA型别进行确定,从而选择与患者HLA相配合的捐献者进行移植,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十五、兄弟姐妹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为100%,非同卵(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是1/4。
十六、什么是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指同胞兄弟姐妹、父母、表(堂)兄弟姐妹;非血缘关系是指与患者无任何血缘关系者。
十七、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中与患者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1/400-10,000,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性,高相合率人群减少,今后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第一个就是患者具备了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以及他的身体条件符合这个我们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要求;第二个条件就是供者的条件,就是要给患者找到适合他的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我们就一般用配型的方法,我们可以让患者从三类渠道里去找到合适的干细胞,第一个当然是同胞的兄弟姐妹,第二种情况就是不全相合的就是单倍体相合,第三个渠道就是咱们的中华骨髓库,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检索找到合适的供者,在征求供者的完全自愿,然后开展干细胞捐献的活动。
如需咨询病情或药物指导,可以戳下方【官方网站】获取帮助。
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基础知识
1、什么是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即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潜能。它不仅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有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还可跨系统分化为多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因此是多功能干细胞。
2、造血干细胞可以再生吗?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网眼中的海绵状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一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
造血干细胞主要栖息于红骨髓中,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当人体因大量失血、严重贫血等需要大量造血,或因捐献造血干细胞而使工作中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时,人体的黄骨髓会迅速转化为红骨髓制造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可增至正常情况下的6~8倍,数量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3、骨髓每天可制造多少克血细胞?
红骨髓是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它能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部分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主要栖息于红骨髓中。根据造血细胞动力学估算:一般情况下,一个体重为50公斤的健康成人的骨髓每天可生成20×个红细胞,11.5×个粒细胞,12×个血小板,这些血细胞的总重量约为200克,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约合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5倍。
4、所有造血干细胞都参与日常造血活动吗?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红骨髓中栖息着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平时只有约5%的造血干细胞参与造血活动,制造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血细胞,而另外95%的造血干细胞则处于静止休眠和备战状态。
当人体因大量失血等需要大量造血,或因捐献造血干细胞而使工作中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时,处于休眠和备战状态的造血干细胞,会马上活跃起来参加造血活动。
5、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龄、健康的公民捐出自己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到原已衰竭或摧毁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此过程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6、“骨髓”移植的实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吗?
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血、外周血、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骨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统称。通常所说的骨髓移植,其实质是采集骨髓血移植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之一。
7、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部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近百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包括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放射病、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瘤、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
8、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几类?
根据造血干细胞采集途径不同,可分为骨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华骨髓库目前主要通过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
根据造血干细胞个体来源不同,可分为同基因、异基因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9、什么是HLA?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
10、捐献者和患者为什么要进行HLA 配型?
由于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HLA存在差异,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捐献者和患者的HLA型别进行配型确定,从而选择与患者HLA相匹配的捐献者进行移植。所以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11、兄弟姐妹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间HLA相合率为100%,非同卵(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间HLA相合率为25%。
12、非血缘关系捐受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几百分之一到几万之一,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在血缘关系中找到相合供者的机会很小,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供者。
为什么白血病人需要的造血干细胞很难配型成功?
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鼻祖,是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如白血病)。因为造血系统原始细胞恶性增生、不会凋亡,从而导致了白血病发病,而救助他们的方法就是将这些恶性细胞全部杀灭,但是化疗是敌我不分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导致人体血细胞缺乏,危及病人生命。当病人需要根除白血病时,就要一次性杀灭癌细胞,但是这样超大剂量的化疗往往也将正常干细胞杀灭的寥寥无几。为了让病人尽快恢复造血功能,挽救生病就需要输注造血干细胞,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骨髓移植。但是自体的骨髓移植虽然成功率大,排异反应小,但是在采集的时候难免会混杂有白血病细胞,造成以后复发的来源,所以有时需要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但是不是任何人的骨髓拿来都可以移植的,如果两个人免疫标记相差太大就会造成过强的排异反应,使得移植失败,病人死亡。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地中海性贫血、重症免疫性疾病以及因癌症接受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疾病。在我国每年有近百万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余人。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与捐献者两者的HLA分型必须相合,这种相合率:
1.在同卵双生兄弟姐妹之间为100%,
2.在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之间为25%。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如患病后很难找到与之相合的同胞供者。要想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只能依靠社会上非血缘的志愿捐献者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
3.非血缘关系中HLA相合率约为1/400---1/10000。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30万人份以上的“资料库”,才能适应临床为白血病等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
正是因为HLA相合率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不健全,加上病人自身可能出现排斥反映等,使白血病人需要的造血干细胞很难配型成功。
干细胞移植需要哪些条件
一、移植前的预处理。
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和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方案是环磷酰胺60毫克/公斤体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这种方案对病人损伤较大,多用于原来身体较好、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为了使儿童和年纪稍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是有了对上述经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称之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通常是减少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不加或减少全身照射剂量。这对于病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
二、受者和供者应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
它存在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医生称其为HLA-A,B,C和DR位点,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位点关系尤大,必须相合,这样成功机会大,风险比较小。
三、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数。
这点不难理解,既然作为种子细胞,就要到适合于它的新的“土壤”环境中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其过程会有损失,没有一定数量是不行的。这些主要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它带给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机会,同时又受屏障和条件的限制而埋伏着风险,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不完善的逐渐完善,没认识到的逐渐被认识,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获得健康。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过程是怎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