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内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三要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实用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内容的技术知识,帮助你解决此类问题。
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指主要有哪些
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1、及时掌握本辖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2、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 4、进行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进行报告。 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 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对集贸市场和外来人口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上门串户通知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片区负责人员每二个月一次对外来儿童进行查漏补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一次抽查1/4居委会外来儿童接种情况。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对外来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 8、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内容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内容如下:
一、告知事项
在为受种者接种时,需告知以下事项:
1、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疫苗的禁忌、不良反应。
2、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
3、现场留观注意事项。
4、疫苗免疫周期预计半年以上。
二、7类人群禁止接种
1、对疫苗已知成分过敏,包括辅料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严重过敏反映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史者。
4、患急性疾病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
5、正在发热者。
6、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7、疫苗说明书规定的其他禁忌人群。
三、慎重接种人群
1、糖尿病患者及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
2、免疫缺陷疾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及任何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3、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4、医生认为应当慎用的人员。
四、接种流程。
1、接种对象18-59岁。
2、接种途径上臂三角肌外侧,肌肉注射。
3、剂次与间隔时间国内投入使用的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一般至少间隔14天。
4、两剂次只能接种同一厂家统一规格疫苗。
5、注意如已接种其他灭活疫苗的,应间隔14天以上,接种减毒活疫苗的,应间隔28天以上;接种新冠疫苗后,如需接种其他疫苗的,要求同上。
预防接种之百白破疫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预防接种是比任何保险都更有价值的终身保障。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下内容将对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等进行详细说明,并解答妈妈们关注的相关问题。
百白破疫苗(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接种时间:出生后第3、4、5个月和18~24个月间;接种方法:肌内注射;副作用:接种部位肿痛)
百白破疫苗是为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疾病而制成的混合疫苗。接种时间在出生后的第3、4、5个月。接种后最常出现的异常反应是注射部位变得硬肿,并伴有疼痛、发烧,大多在1~3日后自然恢复。这种副作用会随着孩子年龄增加、接种次数的增多而更加明显。虽然非常罕见,但有时也会出现持续发烧至40℃、痉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严重反应。所以尽量将接种安排在上午,接种后不要让孩子疲劳,并注意观察反应。
白破疫苗(预防疾病:白喉、破伤风;接种时间:6周岁以后;接种方法:肌内注射;副作用:接种部位肿痛)白破疫苗是为预防白喉、破伤风而制成的混合疫苗。接种时间在6周岁以后,有的家长想等到入学后再注射,但是7岁后接种的副作用会更明显。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用于百白破疫苗后的白喉和破伤风加强免疫。
疫苗接种宣传内容有哪些?
疫苗接种宣传内容:
1、给儿童适时免疫是每个儿童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2、儿童免疫要全程,儿女才有好前程。
3、预防接种,享受健康。
4、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5、免疫接种是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的一次最佳机会。
6、关爱儿童做好免疫从现在开始。
7、好好免疫,天天健康。
8、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9、一分预防一片心,预防接种献爱心。
10、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来。
11、接种疫苗花费少,漏种疫苗患病花费大。
12、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3、要健康,先预防。
14、接种疫苗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15、是每个儿童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16、常打预防针,宝宝不生病。
17、预防接种,为儿童筑起健康的起跑线。
18、让每一名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19、宝宝即时接种,就是种下希望。
20、计划免疫——一个都不能少。
21、免疫——传染病的天敌。
22、疾病——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23、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24、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25、预防接种好,宝宝疾病少。
27、打针防病有好处,子女健康才能富。
28、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29、别忘打针防病保健康。
30、关爱儿童,计划免疫。
31、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控制麻疹流行。
32、健康就是幸福。
33、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34、接种疫苗,远离疾病。
35、播种健康,呵护未来。
36、实施计划免疫,让您的娃娃获得抵抗力。
37、防病要打预防针,快去当地疾控中心。
38、儿童健康乐全家。
39、服糖丸防瘫防残防麻痹,种疫苗利国利民利自己。
40、一分预防胜于十二分治疗。
儿童预防接种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1)根据鸭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要了解本地区或本场鸭传染病的疫情和流行情况,同时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雏鸭)、鸭群抗体水平(通过抗体检测)和疫苗的性质,制定合理而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免疫时机。(2)正确使用疫苗所有疫苗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均应按要求保存,用法、用量应严格按说明书或兽医指导操作、使用。不用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剂量不是越大越好,过大会导致免疫麻痹而造成免疫失败。(3)灭菌操作免疫接种操作中,从一开始就要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接种用的器具设备应事先灭菌。吸取疫(菌)苗的针头要固定,切勿用刚注射的针头吸取疫苗,以防止整瓶疫苗受到污染。油乳剂疫苗一经开瓶、稀释后应在当天最短时间内用完,活疫苗在稀释后2小时内用完。(4)给予抗应激药物为减少免疫应激带来的损失,接种时鸭应是健康的,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应在5天以上。免疫前后,最好能给予抗应激的药物。对免疫效果有影响的药物,在免疫接种期间应停止使用。(5)免疫后的工作接种后,注意观察鸭有无异常反应,发现过敏的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最好在免疫2~3周后监测抗体水平,检验免疫效果,以确保免疫成功;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尽量减少和避免应激,从而保证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群体性接种工作内容?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查缺补漏,并及时进行补种。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并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内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三要素、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内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内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