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成功后能活多少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谈论骨髓移植和解释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
1、骨髓移植:是通过静脉输注造血干、祖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治疗方法。
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通常是致死剂量的放化疗),有时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然后再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二、特点不同
1、骨髓移植:使用预处理方案可以制造空间、免疫抑制以及清除疾病。预处理方案的强度以既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防止移植排斥、又可达到患者对其副作用的耐受为目标,故有多种预处理方案可供选择。
2、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即无关移植);按移植物种类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三、发展不同
1、骨髓移植: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其疗效已经渐趋稳定。移植供者的选择困难成为制约移植的主要障碍。HLA不完全相合的亲属供者、HLA单倍体相合亲属供者及无关供者的应用及相关技术改进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非清髓技术也带来了观念上的革命。
2、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很多先进的药物从遗传学水平治疗这些患者,但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治愈这些疾病的惟一治疗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骨髓移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造血干细胞移植
什么叫骨髓移植
分类: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问题描述:
骨髓移植是什么
解析:
骨髓移植简介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种血液肿瘤、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谢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疗方法。近年来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显示骨髓移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的趋势;而因骨髓移植所带来的病人长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种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症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适当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长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愈率,这些成果皆远非传统之化学疗法所能及,这也是这什么我们需要发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什么是骨髓移植呢?如何作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还是老办法"骨髓移植"。由于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只有极少数会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条"路"获得造血干细胞,因此称之为"骨髓移植"。为了采集600毫升骨髓,必须给供者做局部麻醉,经过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过程中,供者流失的带氧红细胞比较多,所以手术后会感到头晕、乏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但近10年来,"骨髓移植"已渐渐被"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这种方法对供者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
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所以,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供者很安全。造血干细胞的供给者通常只要请半天假就能完成整个手术,不用作任何额外的休息和调养。
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其他还有多发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由于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疗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它也是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实体肿瘤的根治性办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国外巳成为这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骨髓移植治疗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系统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但这类病人应严格掌握移植的适应症,权衡利弊问题。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区别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采集和移植造血干细胞,种植到患者体内,维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状态下采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给供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从发现造血干细胞可被动员到血液中来并可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后,目前多数的移植都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与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复快、采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优点,供者易于接受,对供者的健康无任何影响。
自体骨髓移植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操作名称 4 自体骨髓移植的适应证 5 准备 6 方法
6.1 1.骨髓输注 6.2 2.术后处理
7 注意事项
1 拼音
zì tǐ gǔ suǐ yí zhí
2 英文参考
AMBT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3 操作名称
自体骨髓移植
4 适应证
自体骨髓移植适用于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等。
5 准备
1.选择合适病例,尽可能行强烈化疗,使患者骨髓内肿瘤细胞减少到最低水平。年龄可比异基因骨髓移植适当放宽。
2.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治疗的利弊,以取得医患双方的配合。
3.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
4.全面体检,特别要注意有无感染病灶。
5.血液学、免疫学及心、肺、肝、肾功能的检查。
6.拟定模型测定照射剂量。
7.自身骨髓的采集时间,应依骨髓细胞保存条件及是否进行体外净化而定。
8.术前10d开始服用肠道灭菌药物。
9.术前8d理发,药浴后进无菌室,并开始无菌饮食。
10.术前7d留置静脉导管。
11.采集的自身骨髓细胞超低温保存者,放化疗预处理日程安排可参考异基因骨髓移植。如以4℃保存,预处理日程安排可作适当调整,以保证保存时间不超过72h。
6 方法 6.1 1.骨髓输注
(1)当天自体骨髓回输,如骨髓细胞系深低温保存,应在40℃水浴中迅速解冻后再回输。
(2)骨髓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
(3)开始全静脉营养。
6.2 2.术后处理
(1)术后第1天开始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滴,连续3d。
(2)化疗预处理结束后24h可开始应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GCSF或GMCSF)150~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白细胞总数达1.0×109/L以上。
(3)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应输注血小板悬液。
(4)血制品在输注前均应经25Gy照射。
(5)如有感染,应根据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选用足量抗生素。
(6)术后第1d开始每天查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达安全范围后改为3/周。术后第1d开始查尿、便常规3/周。移植后3周内查血钾、钠、氯每周3次,肝肾功能每周2次,血清免疫球蛋白及有关免疫功能检测每周2次。
(7)细胞遗传学检查术后第1个月查2次,以后每月1次。
(8)细菌学检查(含真菌):包括鼻腔、咽部、皮肤等部位及导管,移植后1个月内,每周2次。血、尿、便的检查酌情进行。
(9)每日记录出入量,直至迁出无菌室。
(10)迁出无菌室一般需2个月左右,但具体时间应视病情而定(至少要求粒细胞>0.5×109/L,连续3次)。
(11)静脉导管一般在迁出无菌室前3~5d拔管。
(12)迁出无菌室转入普通病房作短期观察后出院,定期随访。
7 注意事项
注意防治下述合并症
1.免疫缺陷性感染 移植后患者处于严重粒细胞缺乏和免疫缺陷状态,移植后1月内以粒细胞缺乏最突出,此期以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多见,真菌感染也可发生,此期患者应住入层流病房给予环境保护。免疫功能需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移植后3月~1年内,威胁生命的感染主要来自病毒,尤其以巨细胞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最严重,亦可有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等。
2.间质性肺炎 发生间质性肺炎的中位时间是移植后60天,45%与巨细胞病毒(CMV)有关,15%由其他病毒引起,血清检查CMV抗体阳性的受体,或接受CMV抗体阳性的供者供髓,则移植后发生CMV感染的机会较多。鉴于CMV间质性肺炎的病死率高,对CMV抗体阳性的患者,可在移植前-8天至-1天,静滴丙环鸟苷(ganciclovir),5mg/(kg·d),qd,或膦甲酸钠(Foscar),在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后再用药7~14天预防CMV间质性肺炎。如已发生了间质性肺炎,除使用上述抗病毒药物,可加量静滴丙环鸟苷至5mg/kg,q12h,此外,还可使用抗CMV免疫球蛋白。
关于骨髓移植和骨髓移植成功后能活多少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骨髓移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