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移植权威吗)
本文的目的是加深你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移植权威吗的认识,以帮助你理解它们的关系。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治疗白血病效果如何
上海治疗白血病的医院还是很多的,我知道有一家叫上海海空医院血液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血液研究和治疗,以中医为主,最近推出一个新的疗法,叫原基因干细胞造血疗法
原理:
恢复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生理功能是治愈血液病的关键,原基因造血疗法就是用健康或者原始的胚胎造血干细胞取代患者的病态造血和免疫功能。该疗法不仅能以超强的生物活性与穿透力,抑制血液病致病因子,清除血液里面的细胞毒素,防止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原常血细胞成份基因突变和幼稚细胞 恶性克隆,达到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同时平衡脏腑功能,改善造血微环境,修复损伤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促进生血生骨髓,实现彻底治愈血液病的目的。
北京人保存脐带血都是在哪保存的?
“存储脐血,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如今,几乎在北京各大医院都可以看到存储脐带血的宣传单。
“可以治疗白血病、肿瘤等80多种疾病,宝宝和家人都可以用。”新京报记者探访数十家医院,均得到这样的说法。
那么花两万元存储自体脐带血真的这么有用吗?不少专家表示,客观上,自体脐带血应用概率非常小,并非移植首选。北京脐血库首席执行官邓钺透露,筹建14年来,北京自体脐血库存储量达到20万份,临床上用于自身及亲属的有15例。而靠捐献存储脐血的公共库存储2万多份,应用700多例。
商业利益驱动下,更多的脐带血被引向自体库,专家呼吁公众捐献脐带血,发展公共库。国家卫计委近期下发《关于延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规划设置时间的通知》,称在2020年之前,不再新增脐带血库,并在筹划建立国家级脐带血库。
保存脐带血 一次性缴费19800
1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大厅熙熙攘攘。大厅内“北京脐血库”的咨询柜台很是醒目,三四名宣传人员笑脸相迎,向过往孕妇及家属详细介绍脐带血的存储情况。
“脐血存储可一次性交费, 共19800。”宣传人员说,脐带血存储一般为18年,也可以分期付款,分期首次付7780元,以后17年每年980元,共18年。而18年后,则由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继续存储脐血。
宣传人员介绍,脐血库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两种。自体库则为自己独有,他人无法使用。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新生儿的脐带血可用于孩子,也可用于家人,可治疗80多种疾病,“肿瘤、糖尿病都可以。”
位于昌平的积水潭回龙观医院内,产科的胎心监护室,也有脐血库的工作人员驻守,向孕妇宣传自费存储脐血的好处。
在宣传人员解答孕妇咨询过程中,有电话打入胎心监护室,宣传人员接起电话说,“您好,积水潭回龙观医院,有什么事?”俨然医护人员。
“存储脐血,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在宣传人员提供的脐血存储资料上,醒目地写着这样的宣传语。内页详细介绍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适应症。“你看这些肿瘤、白血病、糖尿病都可以治疗,现在能治疗1000多种呢。”
该“治疗千种疾病”的说法与前述宣传人员所说“脐血可治疗80多种病”出入极大。面对记者的疑问,该宣传人员并未作出解释。直到记者询问是否可以捐献脐带血时,对方才表示脐血可以存放在公共库,不需付费存储,享有优先配型权。“但捐了就不是你的了,万一被用掉就没有了,存还是捐得自己做决定。”
记者注意到,上述两家医院的脐血宣传册末页上公司的名称均为“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批准的自体脐血库。”脐血库建于1996年,于2002年获得审批,开始存储第一份自体脐带血。
脐带血移植仅限7岁以下?
1月27日为北京自体脐血库开放日,市民可前往参观。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脐带血在脐血库的“家”——液氮罐。
在1500平米的液氮库中整齐排列着上百个世界上单体储存量最大的银色液氮罐,超过20万个宝宝的脐带血保存在这些-196℃的液氮罐中。所有储存罐的状态及液氮的补充均由中央控制室电脑控制,为了保证脐带血的安全,液氮库配备了24小时闭路监控、红外线报警、双电路供电以及对液氮液面的24小时监控。
脐血库技术中心专家魏晓飞介绍,存储脐带血需经过采集、运输、制备、检测、存储等。入库脐血的体积要求50ml,但最终以其内所含的细胞计数为准。
“在孕妇28周时会交给她们一个采集器具包,里面有血袋、记录表、采血管等,孕妇生产时由医护人员采集,我们会在24小时之内将器具包送到收血室进行外观检查、称重、编码。”魏晓飞说。
另外,解放军第309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张永清解释说,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用液氮在零下196℃保存后,理论上可以保存50年。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干细胞的数量也会衰减。并且脐血量较少,适合体重40公斤以下的人来用,成人移植一份脐带血则远远不够。
“一般7岁以下的儿童比较适合用脐带血移植,因为体重较轻。”中国武警总医院细胞移植科安沂华主任说,我国也有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用于98公斤患者的成功案例,但是用两份他人的脐带血移植,并非自体脐血。
海军总医院儿科主任栾佐也表示,脐血容量低,很难满足高体重患者,“40公斤以内患者可以使用脐血移植,40公斤以上则需要双份脐血移植。”
对于北京市脐血库宣传册子上所提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的适应症,张永清分析,脐带血并非包治百病,大部分是对他人有用。“自体移植,用上脐带血干细胞的概率非常低。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是明确不能用于自体移植。
自体脐带血移植基因缺陷风险高
魏晓飞说,一般遗传性血液疾病多发生于一岁以内,这种情况不建议用自己的脐带血,一岁以上一般是没有问题。而这些,脐血库工作人员在医院宣传时并没有提到。
据上海媒体2014年报道,8个月的小南南不幸患上白血病,一家人为求医四处奔走,心力交瘁。所幸,南南出生时,南南父母花费2万元为宝宝在上海市脐带血库自体库储存了一份脐带血。原本以为这是袋“救命血”,没想到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就诊时却遭拒绝。为此,南南父母大为恼火,质疑上海市脐带血库夸大宣传,引人上当受骗。
当地儿童医学中心解释说,小南南患的是急淋的M3和M4型两种白血病,病情非常复杂,基因或先天存在缺陷。因此,不建议其使用自存脐血。直至2015年,小南南从公共脐血库调取了其他人的脐血进行移植,手术成功。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因脐血基因检测项目繁杂、费用高昂,且基因问题导致不能移植为小概率事件,所以这项检测存储前一般不做。
魏晓飞介绍,在采集脐带血的同时,脐血库会采集母亲的外周血,进行病毒检测。“主要是对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不包括致病基因检测。“国外也是用母血来间接评估脐带血的安全性。”
张永清对此则有不同意见,他说,由于脐带血血量少,现在技术上还做不到进行病毒检测的同时不减少血量。用母血代替脐血进行病毒检测,理论上可行,但绝对的安全不能保证,只能说达到95%-99%。
张永清说,国家对于基因检测正在试行阶段,只有血友病等少数疾病治疗时才会做基因检测。如果患儿所患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基因,或移植前检测出基因缺陷,医生则不建议自体脐血移植,患儿还需再找其他配型。
基于这种基因缺陷,海军总医院儿科主任栾佐更是直言,“治疗白血病一般不会首选自体脐血。”
他解释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机理是用移植物抗体消灭白血病细胞,自体移植有时候起不到这个作用。只要能找到异体脐带血、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也认为,一般情况下,得了血液病首选是化疗,并非移植。韩忠朝表示,脐带血量少,含有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够,细胞分裂生长速度慢。“通常移植手术后进仓一个月就出来了,脐带血移植需要两个月,费用要大大地增加,进仓治疗一天就要上万元。”
自体脐血库移植应用不足万分之一
北京脐血库首席执行官邓钺透露,2003年至今13年,目前自体库存储量达到20万份,临床上用于自身及亲属的有15例,其中用于自体移植有6例。公共库存储2万多份,应用700多例。按此比例计算,自体库应用比例不足万分之一。
新京报记者在积水潭回龙观医院随机问了数十名孕妇,有三分之二称:“费用太高,得考虑考虑。”
然而,并非是交了钱,脐血的安全就有保障,对于脐带血采集环节,亦容易出现问题,《齐鲁晚报》2011年报道,市民李先生交了1万多元在山东脐血库保存儿子的脐带血,不料却因采集过程中被污染失去保存机会。李先生极度失望,追问被污染原因,对方没有给出详细解释。只是称,之前交纳的保存费会退还,但要扣除1000元的成本费用。
无独有偶,据合肥当地媒体中安在线报道,2012年合肥市民管鹏在妻子临盆当晚被医生游说,与安徽省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22年,总费用28650元的脐带血储存合同。1个月后,他被告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受感染,无法储存,只能储存未受感染的充质干细胞。
管鹏称,公司方没有一句解释,态度蛮横地让其自愿变更合同,并称如不然,将扣其500元检测费和8000余元制备等费用。
管鹏追问对方造血干细胞受感染原因,未获答复。他想起诉,结果对方翻出协议中一个条款,“交易中发生任何事故,公司不担责任”。而安徽省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不在国家卫计委批准的7家合法脐血库之列。
对于脐血存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北京市脐血库首席执行官邓钺表示,北京脐血库与用户签的协议写明:如果最终因脐血库冻存质量问题导致脐血不能使用,将双倍返还脐血存储费用,并为用户在公共库甚至国外寻找配型相合的脐带血。
京师律所医疗纠纷事务部主任律师白飞云告诉新京报记者,脐带血广告提供的主要是存储服务,不属于医药广告范畴,目前尚无明确具体的针对性规定。
1月30日,北京市卫计委相关人员部门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脐血库应科学宣传自体存储脐带血的意义,客观介绍自体存储脐带血的临床作用,在充分保证公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由储户自主选择脐带血的储存方式,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夸大宣传。
2020年前不再新增脐血库
中国武警总医院细胞移植科安沂华主任认为,自存脐血使用率低,应由国家大力筹备公共库,由大家捐献脐带血,捐献数量越大,患者配型的成功率和使用率就会越高。
他表示,国家投钱建设公共脐带血库并不需要采集每一个新生儿的脐带血。如果存100万份脐带血可以满足中国人配型移植使用,每年有10万人需要使用,那么每年补充10万份脐带血就可以。
“脐血库最早是我和陆道培等血液专家发起的。”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介绍,当时提倡的就是建立公共库。目前脐血库采集、分离的技术还不够,相对于日本、欧美的脐血库应用量,我国应用比例非常少。在日本脐血采集完全是公共库,应用率达到15%。
而作为筹建中国首家脐血库的专家,北京陆道培医院副院长童春容强调,脐带血是有用的,但不能夸大宣传。
“脐带血目前主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今后还可能有更多用处。”童春容说,要使脐血广泛应用,前提它应该是公共的。
海军总医院儿科主任栾佐介绍,对于自体库如何发展,山东脐血库有个创新,“自己存的可以给别人用,让他人付存储费用,不至于浪费”。但是是否会耽误自己孩子的使用,需要考虑清楚。
国家卫计委近日答复新京报记者提出的脐血库相关问题时表示,脐血库应规范执业,坚持公益性,保障临床医疗需求。目前,全国7家脐带血库公共库存储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但仍需提升质量和存储水平。
为更好地发挥脐带血库的公益性,经相关部委批准,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正在筹建国家脐带血库。
1月初,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延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规划设置时间的通知》,称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现有的7家公共库存储能力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在2020年前将不再新增脐带血库。同时,未来将筹建国家级公益性脐带血库,为临床、科研提供相应支撑。
为什么很多人储存脐带血?脐带血储存有意义吗?
自体保存脐带血的意义何在呢?希望下面的信息可以带给大家更为全面的了解。
脐血留存最原始的生物信息,可用于疾病的检测和辅助治疗
脐带血保留了个人最原始的遗传信息,其出生后的相关重大疾病,均可通过与该遗传信息进行比对,来推导疾病可能的发病原因,进而明确诊断和治疗。
2岁的小媛媛在2008年5月被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此类疾病通常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但经过检查后,媛媛的外周血中也存在致病的肿瘤基因,当医生得知媛媛存储了自己的脐带血后,便决定使用媛媛自体存储的脐带血进行移植。为了保证脐带血不存在致病基因,北京市脐带血库及患者家属将媛媛冻存的脐带血样本带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相关肿瘤细胞的筛查,最终筛查结果显示该份脐带血不含致病基因,是安全可用的,媛媛最终顺利获救。
2013年初,北京一位孕妇怀了双胞胎,产检时检查出其中一个孩子心脏有缺陷,生下来就要进行手术,为了缓解手术过程中输入他人异基因外周血的副反应,阜外医院的医生为孩子回输了自体脐带血。由于自体脐带血没有受到污染和破坏,完全可以回输给新生儿用以补充血容量之用。
家族患有遗传病,更需考虑自体存储脐带血
陆道培教授表示遗传病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人类的干细胞是增殖到一定程度才不正常的,可用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自身的疾病,临床证明有效;对于遗传性的疾病,也可以作为病危时的过渡,为患者赢得时间来进行后期的治疗,甚至是根治。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有些遗传病需要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发病,对于这些遗传病,使用自体脐带血即使无法根治,也可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因此,有家族遗传病史患者存储和使用脐带血有以下两种可能:第一种是通过基因检测脐带血没有遗传致病基因,完全可以用于移植和手术治疗;第二种是如果不幸也有致病基因,但在患者病情紧急时,进行回输以挽救生命。待病情稳定后,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自体脐带血临床使用不需要配型,能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救治
通常情况下经医生确诊,一旦患者病情紧急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就成为首要难题。由于骨髓库是资料库,从患者在骨髓库查到配型,到联系和沟通志愿者进行捐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自体储存的脐带血和存者自己配型完全相合,并以造血干细胞的实物形式进行储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用,可为急重型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科孙媛主任曾有多次使用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案例,她表示,在患者患有急重型疾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自体脐带血不存在配型问题,细胞植入相对较快,移植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因为自体脐血的基因和配型完全吻合,不会出现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排斥现象。在此类疾病的治疗时,如果有病人自身储存了脐带血,将首选利用其进行治疗。
自存脐带血不仅可以供自身使用,还可增加亲属间找到造血干细胞配型的几率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
京都儿童医院血液科孙媛主任表示,现在脐带血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是非常理想的,总体的移植疗效超过70%,但自体脐带血疗效会更佳,因为没有移植后排斥的问题,移植后绝大多数孩子是不需要免疫抑制剂的,恢复得非常快,相对于异基因的脐带血,它有更多的优势。
根据2007年美国血液学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有亲缘关系脐带血的临床移植效果更好,患者存活率高,移植后排异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孩子的脐带血与父母至少是半相合,脐带血在非孪生兄弟姐妹间的配型全相合率是25%。因此,储存脐带血可增加家族成员找到合适造血干细胞来源的几率,节省在造血干细胞配型上耗费的大量时间。
对于同胞间脐血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病例也并不罕见,2015年8月,襁褓中的妹妹用自己的脐带血救治年仅2岁患有白血病的哥哥,患者恢复良好。据主治医生介绍:使用同胞妹妹的脐带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配型相合率高,移植效果好。因此在二孩来临的时代,如果第一个孩子未能存储脐带血,那么为第二个孩子存储脐带血或许将为两个孩子同时提供保障。
除了同胞间的使用,孩子脐带血救父母的成功案例也屡见不鲜,2009年,四川一位妈妈在怀孕时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但她坚持生下孩子,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将孩子的脐带血进行了储存。生产后找不到配型相合的骨髓,医生使用患者父亲的骨髓血以及孩子留下的脐带血进行联合治疗,挽救了这位妈妈的生命。2015年6月,北京6岁男童也用自己的脐带血成功挽救95公斤身患白血病的胖爸爸。
自体存储脐带血,脐血库附赠保险,解决高昂的治疗费用。
每个在正规脐血库自体储存脐带血的孩子都会获赠一份脐带血干细胞储存医疗保险。 一旦孩子需要使用脐带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附赠的保险最高可报销30万元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费,可以大大缓解家庭的医疗负担。孩子如果一直健康,保险中的意外医疗保险和住院保险也可节省爸妈们一些给孩子看小病的费用。所以自存脐带血一旦被用于移植治疗,将同时解决“配型难”和“巨额医疗费”的两大障碍,可谓脐带血“资源”、“资金”双保险,比起单纯的保险更有价值和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脐带血储户保险理赔占比约为14%,单人次理赔金额高达10万元。涉及疾病高达30余种,以小儿常见的肺炎、支气管炎、腺体肥大、麦粒肿、急性肠胃炎等疾病为主。
自体脐带血的存储,是为未来提供长远、前瞻性的保障
脐带血除了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以外,还可治疗免疫系统、遗传代谢性及先天性疾病等。在世界范围内,脐血已经应用于治疗80多种疾病。
全球自体脐血应用已超过1000例,在国内常见救治白血病的使用,全球只占1%,全球应用占比最大的是脑瘫、1型糖尿病及脑损伤这些发病率高,又无法得到有效药物治疗的疾病。截止2015年6月,在NIH上注册的脐带血临床试验超过1039项,并在不断增加,这些研究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及非血液系统疾病,如I型糖尿病、肝硬化等。
可以说脐带血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脐带血的潜力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2015年北京地区围产医学学术年会上,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罗荣牡主任表示脐带血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已有临床试验证明脐带血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新生儿疾病。包括脐带血自体输注改善早产儿免疫低下、改善早产儿贫血、治疗婴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于新生儿心脏手术、治疗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对于早产儿的脐带血,罗主任引用的一篇文章提到,早产儿脐血与足月脐血相比,含有更高比例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并且集落的形成能力也更强。因此罗主任建议,在不影响孕妇和早产儿健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存储脐带血,用于对早产儿日后疾病的治疗。
近日,各方专家对于脐带血自存还是捐赠展开讨论,其中不乏专家大力倡导尽快建立国家级公益脐血库。对此,全国七家正规脐血库之一的北京市脐血库也表示:“1996年,北京市脐血库为响应国家规划筹建,填补了我国脐带血储存行业空白。通过20年的运营,北京市脐血库向近800位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北京市脐血库未来也将配合国家级公益脐血库的建设,为行业市场提供有益补充,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家临床应用需求。”
一直以来,国家卫生主管机构通过一系列前瞻性行业政策的颁布,本着对公民负责的态度,对脐血储存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始终报以严谨的规范和标准。未来,国家对于公共库的相关政策导向势必会对于脐带血行业带来健康的发展。而在政府监管和市场健康秩序的环境下,在当前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民众健康意识和知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现有自体库的运营和发展,也将更加贴合储户的个体存储需求,提供更为优质和个性化的存储服务。
关于骨髓移植,希望了解的人士进来回答下~
供参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第100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5岁的小宇昨天顺利出院。医生们用“移植经验分享会”的形式庆祝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更关键的是,他们希望借由这个好消息,让更多的人了解骨髓移植,进而志愿参与其中。
中华骨髓移植库近年来的扩容,给许多身患绝症的孩子以再生的希望。儿中心血液肿瘤科陈静医生说:“现在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都能配对成功,而且有的一配可以配上好几个。”儿中心骨髓移植的100个患儿中,40%以上属于异体移植。在中华骨髓库配对失败后,医生们现在还能继续查询脐血库。小宇就是在脐血库内找到了合适的脐血。
儿中心目前是全国儿童骨髓移植数量最大的医院,移植成功率达到94%,长期生存率超过60%,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长期生存率高达100%。本报3月31日曾报道过17个月孪生哥哥捐骨髓救弟弟,昨天医院公布最新检测结果,骨髓移植已经在弟弟体内发挥作用,弟弟骨髓中已长出所需要的酶,疾病有望得到控制和改善。
医学专家表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对血液病儿童和其他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最佳的治疗方法之一。移植成功是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但孩子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儿中心目前有八九位配对成功正在等待移植的孩子,阳阳和小敏就在其中。他们的妈妈爸爸也参加了分享会,与已经接受移植的病儿家长沟通,为孩子们即将面临的挑战,例如排异、不适应等生理和心理反应作好准备。
目前,中华骨髓库入库HLA分型资料为36万人份,中华骨髓库目前库容量可以使50%成人和儿童患者初配成功。到2010年,中华骨髓库有望达到100万人份。
5岁的小宇是儿中心第100位接受骨髓移植的患儿。
参考资料:
骨髓移植简介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种血液肿瘤、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谢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疗方法。近年来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显示骨髓移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的趋势;而因骨髓移植所带来的病人长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种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症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适当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长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愈率,这些成果皆远非传统之化学疗法所能及,这也是这什么我们需要发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什么是骨髓移植呢?如何作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还是老办法"骨髓移植"。由于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只有极少数会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条"路"获得造血干细胞,因此称之为"骨髓移植"。为了采集600毫升骨髓,必须给供者做局部麻醉,经过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过程中,供者流失的带氧红细胞比较多,所以手术后会感到头晕、乏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但近10年来,"骨髓移植"已渐渐被"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这种方法对供者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
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所以,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供者很安全。造血干细胞的供给者通常只要请半天假就能完成整个手术,不用作任何额外的休息和调养。
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其他还有多发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由于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疗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它也是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实体肿瘤的根治性办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国外巳成为这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骨髓移植治疗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系统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但这类病人应严格掌握移植的适应症,权衡利弊问题。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区别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采集和移植造血干细胞,种植到患者体内,维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状态下采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给供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从发现造血干细胞可被动员到血液中来并可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后,目前多数的移植都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与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复快、采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优点,供者易于接受,对供者的健康无任何影响。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移植权威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