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细胞注射文章正文

痔疮注射疗法经历(痔疮注射疗法适应症)

干细胞注射 2023年03月15日 05:21 im

请仔细阅读我们提供的内容,因为我们将努力帮助你理解痔疮注射疗法经历和痔疮注射疗法适应症之间的关系。

内痔注射疗法的适应症及具体操作

(1)适应症: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内痔部分。

(2)注射方法:患者取骑伏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麻醉,肛内放入新洁尔灭棉后予以扩张,此消毒棉球将肛镜上推,有组织污物下流之作用,故不必取出。以广口简式斜面肛镜涂润滑剂,缓慢插入肛道,抽出镜芯,观察直肠下段黏膜、痔核部位数目和大小,以便注射时心里有数。第二次插入肛镜后即可行痔体上黏膜下注射。此区又称高位或高平面注射,即注于痔的上界。

1928年Blanchorde认为,将注射药液注于此区有减少痔区供血、提高疗效的作用,故Gabriel将低浓度5%酚植物油2~3ml注于内痔上方的直肠黏膜下。先消毒注射区黏膜,如有黏液等物,可用纱布拭净。去稀有消痔药液的10ml针管,用5号针头刺入黏膜下0.3~0.5cm深,注药使之胀满,一般用量1~3ML,转换肛镜视野,右后,左中、右前三区注完后,祛除肛镜,高平面注射结束。继之行痔体注射。

此区又称低位或低平面注射,亦有叫痔间注射。此区注药时先于痔中央和痔中部齿线上刺入黏膜下约0.5CM深,注药后使痔充分胀满,一般用量较大。注药后再菲薄的痔表面出现黏膜上可见微细血管纵横其上。黄乃健称此为红色条纹症。如纤维组织增殖较重或注药欠胀满时,此征象可不明显。如痔表现红色条纹征,痔体漫肿呈水泡状,为注药充分胀满的标志。若黏膜出现白色圆点,如皮试之皮丘,为刺入黏膜内之征,有表浅坏死的可能,应停止注药,更换穿刺部位。

如痔体某处仍为原色泽或略有改变者,为注药不足,即变换刺点于该处注药,使其胀满变色。应注意齿线上勿遗漏注射区。三母痔应依次注药,所于小痔同时注射完。痔体注药应分区进行,注完一痔后,在注另一痔,因此需几次插入肛镜,而痔上黏膜下注射,仅依次插入肛镜,三区注药时变换肛镜视野即可。

注毕肛内放一九华膏棉球或注入九华膏,外贴敷料。伺候每日或隔一日换药一次。如痔未全消,7日后可再次注射。痔体小时,无需麻醉,可在肛镜下直接注药。

(3)操作注意要点:注意无菌操作;穿刺不宜太深,亦不可刺入粘膜内;回抽无血,方可注药;应使注区充分胀满,勿遗漏齿线上注射区;注药后当日勿解. 所用硬化剂的药物组成为:明矾、甘油、黄连素、普鲁卡因、苯甲醇等。主要有收敛、止血、止痛、抑菌等作用。注射后可达到组织硬化萎缩,并使松弛黏膜与肌层粘连固定。

(1)适应症:本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和静脉曲张性混合痔。

(2)注射方法:分两步注射。

①、母痔基底硬化注射:主要对三个母痔区进行注射。重点放在母痔基底上方的黏膜下直肠上动脉分支区(痔动脉区),这是本疗法的主要特点。患者取右侧卧位,局麻后,插入肛门镜,曝露痔核,或令患者努力自行脱出肛外,用左手食指触摸到内痔上的痔动脉搏动处,如无明显搏动,也要在痔核上方相应部位作为注射点。

由左肛缘(截石位3点)外括约肌下层内侧进针,沿肛管向内痔核方刺入3~4cm,直达内痔核上部黏膜下痔基底部的痔动脉搏动区或相应处,谈后呈扇形注药。同法注射截石位7点、11点内痔。每点痔核注药1~2ML,二个母痔核一次总量4~7ml。

②、内痔注射,作为基底注射的辅助:曝露痔核后,直接将药液注射于内痔中,先注入小痔核,后注于大痔核,一内痔稍充盈为宜,一次总量4~6ml。

(3)注意事项:

①务必将药液注射于内痔上端的痔动脉区;

②不可将药液注入外括约肌内,以免发生疼痛,水肿和坏死;

③切勿将药液注射到男性前列腺后后尿道,或女性的阴道到;

④注射内痔时,应将药液注入痔核中,不可注入肌层,以免坏死,也不应注射于齿线以下,以免引起水肿和疼痛 本疗法由南京市中医院所创用,选择明矾、黄连、鞣酸等制成消痔液,南京市中医院与南京武警医院联合经动物实验,切取标本病理检查,认为本消痔液的作用属于硬化范畴。

(1)适应症及相对经济症: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内痔合并轻度静脉曲张型外痔者均适用本法。各种外痔、内痔嵌顿,合并肛缘炎症感染,湿疹,伴有全身性严重疾病如心衰、高血压、肝硬化、泌尿道感染等均属禁忌。

(2)注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局麻、暴露痔核。指诊触摸痔动脉搏动区,取10ml或20ml注射器,吸入药液后,装5号齿科针头,与齿线以上0.5cm处穿刺,进针打黏膜下层,向痔上方抵痔动脉搏动区,然后注药,一般2~3ml,如无搏动区,亦需在相应处注射。

将针尖退至痔核中心部位,于黏膜下注药,使药液充满痔核。同法注射其余痔核。多个痔核时,应先注射小痔核,在注大者;环状内痔则在母痔区注射。注射剂量,每个痔核最少1ml,最多14ml,总量最多348ml.注射完毕,应将该痔完全复位,塔形纱布包扎固定。 用石碳酸和植物油配制成硬化剂注射痔核是一种传统方法。1871年美国Mitchell医生用石碳酸和橄榄油制成注射治疗痔核。1928年Morley医生描述了用5%酚植物油注射于痔上方黏膜下层1~2ml。每间隔5~7天注射1次的方法。认为有如下优点:

①用5%浓度石碳酸植物油可以大剂量注射,注射10~15ml亦无不良反应;

②用植物油配置的溶液不易吸收且反应小;

③注射局部后产生瘢痕少。

(1)适应症:

①初期内痔最为适宜;

②Ⅱ、Ⅲ期内痔,可消除或减轻脱垂症状

③痔术后再度出血或脱出者

④老年体弱,或全身火并疾病不严重者。

(2)注射方法:传统的5%酚甘油注射方法,可以在痔体下部的地位注射,也可在痔上方的高位注射,但都应当注射于痔黏膜下层中。应将真贱刺入痔核黏膜下层约0.5cm,刺入后针尖能向左右方向移动,即为黏膜下的明证。如刺入太深,进入肌层,针尖不易移动,应退出少许,抽吸无回血,即可注药。一般每个痔核注药2~4ml。山歌母痔注射后总量10~15ml。注射后黏膜内微血管清晰可见,如见黏膜呈苍白色,示针尖刺入过浅,应调整深度再注药。每次注射不超过三个内痔。

(3)注意事项:

①第一次注射剂量要足;

②注射针以20号腰穿针为宜,太粗易出血,太细难以注入;

③低位注射应在齿线上0.5cm处进针,过低药液向下浸润易引起疼痛;

④注射24小时内不应排便,以免痔脱出嵌顿;

⑤注射部位不宜过深、过浅、过低,以免局部发生疼痛、坏死、出血等。 本疗法以“603消痔液”注射疗法为代表,此法是由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共同研制而成,是以“去痹利筋脉”,畅通血流,改善血循环,而达到消痔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不同于硬化、枯痔坏死注射疗法。

“603消痔液”注射痔核所起到的治疗作用,主要是由于此种药液有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关注量、抗凝血以及松弛肛管平滑肌等作用,从而达到畅通血流,改善局部血循环消痔痔核的治疗效果。

(1)适应症:各期内痔、混合痔之内痔部分,静脉曲张性外痔等。

(2)注射方法:Ⅰ、Ⅱ期内痔用黏膜下层高低位注射法;Ⅲ期内痔、混合痔(外痔部分为静脉曲张型)去黏膜下层高低位法和“外肌四点注射法”相结合使用;单纯静脉曲张性外痔可取“外肌四点注射法”。

注射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有便秘者应用通便剂,必要时以生理盐水灌肠,做“外肌四点注射”时应肛周备皮。各病种可多次注射,一般以三次为限,每次间隔3~7天为宜。具体操作如下:

①黏膜下层高低位注射法:在痔核的顶部,即直射最上缘,或肛管直肠环部正上方称高位;在痔核本体,齿线附近,向下不超过齿线,其正上方至痔中部称低位。上下两部的黏膜下层均受到药液的充分浸润,但不应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a、患者取右侧卧位,插入肛门镜,暴露内痔核及齿线,使拟注射之痔核突于肛镜口上方,勿使扭曲,大痔核尚须向上推进,使痔核上部完全暴露清楚。然后用1%新洁儿灭或0.25%洗必泰棉球消毒并拭干。

b、取装有“603消痔液”的注射器,装上6号长封闭针,于内痔核最上方穿刺如黏膜下层,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此时边缓慢推药,边疆肛门镜缓缓后撤,使药液渐向痔核本体浸润,使整个痔核呈水池状胀满至痔黏膜浅表面血管纹理清晰可见为止。一般小痔核经一次穿刺即可完成注射,较大的痔核经高位穿刺注射,地位部分浸润不全者,则于齿线上方再行穿刺注射,直到整个痔核呈水泡状胀满为止,但药液不应进入到齿线以下。

c、注射药量:一般单个内痔3~5ML,三期内痔可达10ml左右,三个母痔区或环状混合痔可达30~40ml,但最大不超过60ml,以避免黏膜胀满漏液或者出血,病导致幡然溃疡等不良后果。

d、注药时,如见黏膜发白,呈皮丘样突起,示穿刺过浅,不在黏膜下层内,应再稍向前推进,然后注药。此时推药应无阻力感,黏膜呈水泡状均匀彭隆。如穿刺过深,推药应有阻涩感,且不见黏膜有水泡状隆起,示针尖已达肠壁肌层,应将针尖稍后退出。

e、多颗痔核时,先注射小痔核,再注射大痔核,环状混合痔则以三母痔区为主要注射点,其余部位为辅,必要时再分期注射。

f、穿刺时慎刺破血管,否则易导致黏膜下血肿,此时常见黏膜呈局限性暗红色或针孔出血,可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注射完毕退出肛门镜时,应用棉棒经肛门将痔核推入肛内,使其完全复位,并用塔形纱布加以固定,以免痔核脱出嵌顿。

②“外肌四点注射法”:即从肛门外截石位2.5.7.10四位点,距肛缘2~2.5cm处,经皮肤穿刺,使针尖在内外括约肌之间平面进行,达肛管直肠环部位。注药后应使改部位肛管周围的药液均匀分布。具体操作:

a、患者取右侧卧位,肛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左手食指摊入肛内,摸清肛管直肠环,以作穿刺定位之引道,在注射完毕前,左食指始终保持在肛内,不可中途退出,以免污染定位点。

b、穿刺点皮肤再消毒一次,取1:1的“603消痔液”20ml,注射器装上5号牙科针头,可先将截石位5点做穿刺,距肛缘2~2.5cm,穿刺针与肛管纵轴约成30°角,按放射方向进针,在指诊引道下缓缓进针,推进约3.5cm时。即可达到注射部位。此时针尖可在齿线上方肛管直肠环的稍下方被触知,且有覆以肠壁肌层的韧性感。此时即可推药,针前无阻力,且指尖有被推动感。如有阻力,示针尖不在内外括约肌平面内,应稍退出,在指诊引导下,再行定位,定位正确后,抽吸无回血,即可注药。其余各点依上法一一注射。

c、注射完毕后,退出食指,插入肛门镜,观察直肠黏膜,应无明显水肿,亦不呈水泡状胀满,肛管周围皮下午肿胀,而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即表示注射成功。“外肌四点注射”时,注意务必损伤组织或将药液注入前列腺和尿道组织,必要时可变更注射点。外肌注射治疗肛裂时,因指诊引起肛门疼痛,则可在注药前于肛裂溃疡底部局麻,然后再按上法操作。

痔疮的注射疗法是怎么回事?

痔的注射疗法是指采用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痔疮的方法,注射疗法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注射疗法的药物和剂型非常多,可列举出数百种。凡是可以导致内痔核硬化或坏死的药物都可以用来作为注射剂。根据药物对痔组织产生的作用不同,把引起痔组织坏死的药物称为坏死剂;使痔组织产生炎症导致痔组织纤维化的称为硬化剂。 由于使用坏死剂常发生感染和大出血,特别是广泛的组织坏死的感染,不但治疗时间长,而且容易形成瘢痕性直肠狭窄等后遗症。因此多数学者主张采用硬化剂治疗痔疮。近年来在祖国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研制出多种由中药制成的硬化剂或枯痔注射液。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注射疗法治疗痔疮,由于制剂不同,其优缺点如下:优点是操作简便、可多次使用、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缺点是适应证仅限一期和二期内痔、复发率高、注射液的量不易掌握,量过多易造成痔硬结过大、坏死及大出血等并发症。

产后痔疮可以恢复吗,产后痔疮注射疗法疼吗

有人说,十个男人里面有九个是有过痔疮的,当然其实女性也是会有痔疮的,女性一般在怀孕的时候或者是刚生完宝宝之后比较容易得痔疮,后面那种情况也可以叫产后痔疮,那么产后痔疮可以恢复吗?得了痔疮应该怎么做?

产后痔疮可以恢复吗

由于子宫增大,盆腔内压力增加是无法改变的,但可防止痔疮的加重,如避免便秘,避免久立久坐,调整饮食等。产后,随着胎儿的娩出,胃,小肠,大肠恢复到正常位置,由于压迫因素的去除,肠蠕动变慢,加之分娩后盆腔肌肉及肛门周围肌肉过分紧绷,会阴伤口疼痛及痔疮痛,产妇不敢用力大便,产后多卧位,活动少,腹壁松弛,又多进食少渣食物,易发生便秘,使痔疮加重。

痔疮多发于女性产后,而且一般难以治愈,医学把这一时期痔疮称为“产后痔”。女性产后痔疮长期不治还会导致病菌入侵血液引起阴部、乳腺、盆腔及附件、直肠癌、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说产后痔疮一定重视,并尽早治疗。

初期可以多喝水,或多吃些纤维质的食物,可防止大便干结。也可用药物治疗,如擦药或塞药,使用软便剂,可以让产妇排便,伤口较不严重时,不建议使用泻药;也可以坐浴促进血液循环改变便秘情形。新妈妈生活要规律,每天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还要勤换内裤、勤洗肛门,并且保持外阴干燥。

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或坐浴,治疗痔疮效果尤佳。为了减轻肛门疼痛,还可以局部冷敷或热敷,亦可涂痔疮油膏,或外敷九华膏等。

产后痔疮注射疗法疼吗

首先调理自己的饮食,忌辛辣刺激类食物,忌烟酒。多吃可以增加大便通畅性的食物,排便的时间不要过长。如出现大便困难、便秘等症状,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大便完成之后需将肛门清洗干净,如有痔块脱出,应轻轻将痔块塞回。经常运动,避免久坐。每天睡觉之前可用热水坐浴,促进肛门处的血液循环,缓解痔疮症状。

治疗一期内痔,首选注射疗法,仅需一针,无需开刀无痛性便血为一期内痔的典型症状,在此时,若及早治疗,可选择注射疗法,注射后痔核开始萎缩,一周左右即可。但也有必要认识一下统注射疗法,其使用的注射剂为硬化剂,痔核是原地坏死,故而不能一次注射所有的内痔,只能分段分次注射,这样疗程较长,正常需一个月时间,且有肛门狭窄的并发可能。

大的内痔和那些对注射硬化治疗无效的痔疮可采用橡皮筋结扎治疗,使痔无痛地缩小脱落。可间隔2周或更长时间结扎一次。一般需要3~6次结扎可治愈。还可应用激光、红外线(红外线光凝术)或电流(电凝术)来破坏痔疮以达到治疗目的。

痔疮注射疗法经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痔疮注射疗法适应症、痔疮注射疗法经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痔疮注射疗法经历

发表评论

干细胞治疗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30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