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谈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完全缓解并解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完全缓解。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怎么样?
异基因移植对急性白血病有很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由于缺乏适合的供者,同时也无法承担较高的移植费用,从而使移植受到限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异基因移植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方式。目前,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资料,但由于各种报告的疗效相差较大,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尚有争议。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例,在初次完全缓解期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长期无白血病存活率(LFS)报道为30%~70%。有的资料认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LFS,但也有资料证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初次完全缓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接近,远优于单纯化疗。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目前,有报告显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化疗3年以上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和3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分别为48%和22%,这说明移植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组。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取得完全缓解后,如无合适的供者应不待复发就进行自体移植为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旦复发,取得第2次缓解后单用化疗的长期存活率便会变得很低,而自体移植可使1/3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有高复发危险的患者,在移植后给予维持治疗可能有益于减少复发。
至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在何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问题,多数学者认为除少数化疗治疗效果较好的亚型如M3外,大多数患者均应在第1次完全缓解期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因素有哪些?
(1)患者病情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率与移植时患者的病情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第1次完全缓解期时接受移植的疗效最好,其复发率为20%左右。而在第2次完全缓解期或复发期移植,则复发率达50%以上。对于慢性白血病患者而言,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2)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移植时,均需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以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因此,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将直接影响其移植的疗效。
(3)移植物质量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与移植疗效相关。因此,造血干细胞采集后或自体造血干细胞冻存复苏后,均需行有核细胞数量、CD34阳性细胞数量检测,符合要求的方能进行移植,以此来保证移植的成功。
(4)预处理方案移植后疾病是否复发,与预处理方案中放化疗药物及放射线剂量的强弱也有关系。
(5)年龄及性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因素。供、受体均在40岁以下者疗效最佳。女性患者或供者,尤其是有妊娠或分娩史的女性供、受者对移植疗效的影响较大。
(6)HLA匹配程度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是供受者之间主要或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若是差异较大,患者便会出现较高的移植物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这也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的最大限制,最好做到HLA-A、B、DR的全相合。
干细胞移植后经常满头大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结合具体情况,有引起盗汗,自汗比较明显增加,需要多注意,一般多是身体缺钙影响导致,
指导意见:
建议这样情况需要及时补充身体必须钙剂可以恢复改善,平时还需要多注意,加强营养,多吃富含钙丰富食物,利于身体健康发育,也可以去医院就诊检查微量元素后调节,
现役军人病退有哪些标准
列举介绍如下:
1、神经系统疾病经治疗后遗留肢体瘫痪(单肢瘫痪肌力2级以下,或双肢瘫痪肌力3级以下,或三肢瘫痪肌力4级以下并1项以上相关的阳性体征或客观检查)、球麻痹、失语;
2、中度癫痫;
3、经正规治疗1年以上疗效欠佳的重症肌无力;
4、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导致轻度以上运动障碍;
5、遗传及非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轻度以上运动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6、由各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永久性轻度以上智能减退;
7、肌张力异常性疾病导致中度以上运动障碍;
8、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年以上;
9、精神分裂症;
10、偏执性精神障碍;
11、反复发作性情感性精神障碍
12、难治性强迫症;
扩展资料
《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办法》
第七条 申请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的军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士官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
(三)门诊、住院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等材料复印件;
(四)本人近期正面半身免冠小二寸彩色照片5张。
第八条 团级以上单位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受理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申请后,应当会同司令机关军务部门、政治机关干部部门逐级审核,并将审核合格的有关材料按照联勤渠道上报至军区级单位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
第九条 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由军区级单位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于每年9月1日至10月31日集中组织实施。
第十条 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由总医院或者由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指定的医院承担。
第十一条 承担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的医院,应当根据申请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人员的病情,抽组相关学科专家成立医学鉴定专家组,医学鉴定专家组成员不少于7人,组长从组员中选举产生。
医学鉴定专家组具体承担医学鉴定的实施工作。
第十二条 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专家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第十三条 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专家组成员与被鉴定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医学鉴定公正、公平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 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结论,由鉴定专家组成员根据被鉴定人的病情和临床检查结果,结合既往门诊、住院病历和其他有关资料,按照《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标准》,
集体讨论通过后,填写《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士官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经专家组成员集体签名,报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区级单位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审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靠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吗?
多发性骨髓瘤普通化疗的有效率约为50%,但完全缓解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为3年左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能治愈该病,但因该病以老年患者为主,不适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此,目前对该病多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且移植年限可根据患者情况放宽至70岁,采用以大剂量美法伦(马法兰、苯丙氨酸氮芥)为主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后完全缓解率达70%左右。在第1次移植后6~12个月以内,再做一次移植,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异体(同基因或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用于治疗罹患急性放射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则主要适用于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及对化疗或放疗敏感的实体瘤(最好是骨髓未受侵犯)患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完全缓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完全缓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完全缓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