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原则(安全注射原则不规范的是)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安全注射原则及其相关知识,以帮助你。
注射的原则是什么?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给药原则是施行一切注射术必须遵循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排尽空气;检查回血;掌握无痛技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根据病人的病情、给药目的和药物性能评估给药的途径是否恰当。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禁忌在局部皮肤有损伤、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疾患处进针。评估病人对药物注射的认识及态度,是否有知识缺乏、焦虑或恐惧等问题。
扩展资料:
注射给药要求:
1、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去甲肾肾腺素等,不宜皮下注射。对少数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脱水的病人,也可采用皮下输液,以长针头刺入大腿内侧皮下,连接输液器将液体缓缓滴入,吸收也比较满意。
2、若肌肉放松,进针、拔针迅速,推药缓慢,则一般药物肌肉注射均无痛苦。若注射部位远离神经、血管,推药前回抽无回血,则肌肉注射比较安全。或静脉点滴时,不能进行皮下时,偶可采用肌内点滴,但肌肉组织紧密,药液不能快速注入且肌肉血管多,不安全。
3、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去甲肾肾腺素等,不宜皮下注射。对少数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脱水的病人,也可采用皮下输液,以长针头刺入大腿内侧皮下,连接输液器将液体缓缓滴入,吸收也比较满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射给药
安全用药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药店。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目前,大部分药品都属于处方药,如所有的注射剂、抗菌药物、毒麻药品等。
护理考试安全注射应当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三查七对;
(2)检查药物质量;
(3)有效期;
(4)安瓿和密封瓶是否完整;
(5)配伍禁忌。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2)注射器的活塞及针头应保持无菌;
(3)注射部位按要求消毒(以注射点作为中心,内向外,直径5cm以上);
(4)药液应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1)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
(2)注射器应完整无裂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头应锐利,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
(3)注射器和针头的衔接必须紧密;
(4)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效期内。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避开神经血管处、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2)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远心端到近心端。
5、排尽空气:
(1)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
(2)防止浪费药液。
6、检查回血:
(1)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
(2)动、静脉注射前,必须见回血,才可注入药液;
(3)皮下、皮内无回血。
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1)根据注射法选择;
(2)针梗不可全部刺入皮内。
8、掌握无痛技术:
(1)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
(2)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3)进针时做到二快一慢,推药速度均匀;
(4)刺激性强的药物,进针要深;先注射刺激性弱的药物。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1)做到一人一消毒,一人一垫枕,一人一止血带;
(2)使用后注射器和针头要先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打针前为什么要推掉一点药水
将针筒里的药水推掉一点点是为了保证治疗安全,因为在抽取药水的时候难免会将一些空气抽入,推掉一些药水就是将这一部分药水赶出来。
空气打入身体里,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将药水打到皮下,即使带一点空气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比如打防疫针时。
但是将药水打到血管里带着空气就不可以了,空气进入血液后会顺着血流一直向前跑,到了口径较小的血管的时候,空气泡挤不过去时就会形成一个栓子,像个瓶塞子似得堵在那里,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导致输送氧气和养料不足,这种现象就是所说的空气栓塞。
扩展资料
公众认识四误区:
一是认为输液能使疾病好得快。实际上,感冒期间服药或输液对缩短病程无显著效果。只有当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时,才需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二是认为输液可以没病防病,一些老年人甚至认为输液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疏通血管。实际上输液对血管的疏通作用是短暂的。而与所愿相反的是,输液时液体中的微粒容易黏附在血管上,产生病灶,反而不利于血管的疏通。
三是认为输液可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其他患者将营养输液当成摄取营养素、增强免疫力的手段是不可取的。
四是认为儿童服药麻烦,不如直接输液。殊不知,儿童由于脏器发育还不完善,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不适当的输液其风险大于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怎样输液才合理安全
安全注射原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安全注射原则不规范的是、安全注射原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安全注射原则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