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细胞移植文章正文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麻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麻醉方法)

干细胞移植 2023年03月19日 16:00 im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技术信息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百科探秘:我治好了糖尿病

今天有重播,你去看看吧.17:30

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

——记航天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成功完成第一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长,但除控制症状外尚无根治性疗法。胰岛移植和胰腺移植由于其固有的目前无法克服的两大问题,既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使其不能广泛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经动脉自体干细胞移植,是当前国际上新兴的有望根治糖尿病的前沿技术,通过该治疗,有望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甚至停止胰岛素注射而达到控制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目的。现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临床证实,但需抽取约500ml骨髓而使许多患者不愿接受,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不需抽取骨髓,具有损伤小、无痛苦、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国内外尚无此技术的相关报道。

航天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在王意忠主任带领下,吸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探索出一套包括干细胞动员、干细胞采集、干细胞植入的新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临床。2009年1月13日下午在进行了5天的干细胞动员后,首次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一位56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成功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获得干细胞悬液135ml,1月14日上午于我院介入中心在曲涛副主任医师、靳维华主任医师等协助下进行了经动脉导管干细胞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未出现任何术后并发症及不适,患者目前一般情况良好,血糖基本稳定,治疗获得了初步成功。我们将继续进行下一步的临床疗效观察,并进行追踪报道。

央视10频道(CCTV-10)《百科探秘》栏目即将对我院血液内分泌科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进行报道,欢迎收看!

节目时间表:

6月13日(周六)14:50首播如何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6月14日(周日)17:30重播

航天中心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15号 邮编:100049 信箱: 电话:8610-59971199

自体干细胞移植主要分为两步,即自体干细胞的采集和干细胞的移植。

在临床上根据自体干细胞采集的方法不同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者先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患者自体骨髓约500ml,通过分离、纯化等过程,制成含有足够数量干细胞的细胞悬液;后者是给患者注射5-6天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使其在外周血中达到一定数量,再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需要的干细胞进行移植。

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时,我们将通过以上方法制备好的干细胞悬液通过动脉导管迁移到胰腺组织中,在胰腺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胰岛样细胞并分泌胰岛素。

在治疗糖尿病足时,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有两种: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和下肢动脉导管注射。两种不同的移植方法在临床上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优点

费用低,效益好

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快,移植的费用/效益之比优于BMT。

不管是自体还是异体PBSCT,移植后的植活时间 (白细胞1.0x109/L,中性粒细胞0.5x109/L和血小板20×109/L) 大都在2周左右,比BMT至少提早1周;如果在移植后加用G-CSF或GM-CSF,则植活时间可以缩短至10天左右。

由于PBSC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为骨髓10倍,故移植快速重建免疫。

由于PBSCT后造血免疫功能恢复较快,移植后的感染等并发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降低,抗生素及血制品等支持治疗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因而其费用及效益优于BMT。

采集干细胞安全简便

采集PBSC可以避免采集骨髓干细胞时的麻醉及由麻醉引起的意外,也可避免采髓穿刺的痛苦。对于异体移植而言,动员供者采集PBSC可能比献髓更易被接受,有可能扩大供者尤其是无关供者的队伍。

对于部分晚期MM和肿瘤患者,由于 骨质破坏和肿瘤浸润等原因不宜或不能采髓时,采集PBSC是其干细胞的唯一来源。

受肿瘤细胞浸润或污染的机会较少

对于这一点尚有争议。 MM、恶性淋巴瘤和一些实体瘤动员采集的PBSC产物检测表明,PBSC并不能完全避免瘤细胞的污染,但其检出率及水平均低于骨髓。部分CML在联合化疗后可以采集到 Ph (-)的PBSC,而骨髓仍然 Ph (+)。

然而从现有的ABSCT临床资料看,其移植后的复发率并不比ABMT低,有作者认为 PBSC受肿瘤细胞浸润或污染少,其占采集细胞的比例低,但由于ABSCT时所回输的细胞数是ABMT的几倍至数十倍,因此ABSCT时所回输的瘤细胞总数可能并不比ABMT少。

潜在的抗残留病优势

PBSCT后免疫功能重建较早,可能有利于移植后的抗残瘤病作用。对于异基因移植而言,回输大量的异体T细胞和NK细胞,在理论上有可能增强移植后的移植物抗肿瘤细胞效应(GVLR),有利于清除残瘤病,减少复发。

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如何?

APB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淋巴瘤和乳腺瘤等实体瘤的有效方法,尤其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

多发性硬化“脱髓鞘”怎样才能治好?

你好!首先祝你的朋友早日恢复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多发性硬化症”的问题。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青、中年多见,临床特点是病灶播散广泛,病程中常有缓解复发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

9)治疗方法

常采用治疗有:

1. 激素、免疫抑制剂

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症状。

① 甲基强的松龙1克/日,静滴,5--7天后改为强的松30--40毫克/日顿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② 硫唑嘌呤(2毫克/公斤/日),长期治疗(平均2年)对控制病情有效。

2. 神经营养药物

胞二磷胆碱(250毫克肌注1次/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DFGF1600u,肌注1次/日)可酌情选用。

3. 对症治疗

对痛性强直发作、三叉神经痛、癫痫发作者可用卡马西平0.13次/日,痉挛者可给安定等。

4. 蜂针疗法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奇特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目前病因仍不详。有些证据表明,它是病毒慢性感染引起的,使对神经起绝缘作用的脊髓鞘受到损害,导致脑和脊髓的神经束产生错误的神经传导。

多发性硬化症的初期不易被检查出来。如视力模糊或复视等,常见的症状有一定部位的肌肉僵硬,乏力、丧失控制能力,四肢异常疲劳、行走困难,头晕,膀胱控制失调,触觉、痛觉和温热感觉紊乱等,每个症状出现后又会消失。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相继发生,或继续恶化,最后可使患者吞咽困难。致残及卧床不起。目前还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效药物。

美国蜂疗专家姆拉兹(1993年)报道,他用蜂蜇治疗两名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妇女(年龄42岁),以后他又治疗了数例该病患者,疗效都很好。他指出疲劳是多发性硬化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经过蜂针治疗以后,这种最初的症状消失。

其它症状有的随后很快消失,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治愈。

伦纳德等人(1986年)在肌强直畸形病人的肌肉中曾检测出蜂针液神经肽(蜂针液明肽)的受体,这可能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蜂针液的一些成分,如肥大细胞脱颗粒肽及蜂针液神经肽,有与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神经及肌肉膜的受体结合的能力,这样的分子在药理上可作探针用,即这种物质可用于特殊蛋白质的定位。

10)自体疗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PBSCT)是治疗MS的一种新方法,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清除病人的免疫系统及体内已存在的免疫病理细胞。

采用CY/TBI方案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统,且TBI不受血脑屏障的限制,能直接杀灭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淋巴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MS病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疾病表现形式及各种症状,而且在疾病过程中不同病人的症状都不尽相同,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症状,因此,对每例病人进行综合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健康需求评估,并实施有效的对症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11)咖啡因法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咖啡因能防止老鼠罹患类似人类多发性硬化症的疾病。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防治多发性硬化症的新方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杰弗里·米尔斯等人通过实验发现,每天摄入一定量咖啡因(相当于1个人每天喝6--8杯咖啡)的老鼠,不容易患实验性自体免疫脑脊髓炎,这可能是咖啡因阻止免疫细胞进入老鼠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

实验性自体免疫脑脊髓炎是人类多发性硬化症的动物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机体的自体免疫疾病,会使脑以及脊髓神经受到损害。

此前的研究表明,腺苷在多发性硬化症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它可能负责帮助免疫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腺苷在人体内广泛存在,在生物化学上扮演重要角色,如转移能量、促进睡眠等。

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说,腺苷需要与腺苷受体结合才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咖啡因之所以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能与腺苷受体结合,因此咖啡因能被用来阻止腺苷发挥作用。

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还验证了一点:缺少腺苷受体以及在细胞外合成腺苷所必需的物质CD73酶,老鼠就不易患实验性自体免疫脑脊髓炎。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和咖啡因的相关作用,有助于推动基于腺苷。

12)饮食疗法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明,感染、免疫、遗传和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可能是发病因素。

比如,维生素B族缺乏可使神经系统能量不足,使髓鞘形成或完整性受到破坏。嗜酒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B6缺乏可引起小脑共济失调,低钠、脱水可引起桥脑髓 鞘溶解等。

某些食品可引起多发性硬化症发作,这些有害食品包括牛奶、奶制品、咖啡因、酵母和鼓麦(可在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中发现),蕃茄酱、醋、酒和谷物也被证实有害,最好的办法是与敏感的特定的食品隔离,停食此食物1个月,然后再重新食用他,去观察此食物是否刺激肌体产生反应。

一些特殊食品被尝试用来改善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脂质失衡,两种方法(有时两种方法一起用旧逐渐显示其效果:一种是增加脂肪酸的摄人,另一种方法是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以后者更为常用。

尽管许多推荐食品中饱和脂肪酸很难达到被减少或清除的目标。例如:无过敏原饮食,严禁食用已知可引起过敏反应,如枯草热、气喘发作的食物。麦麸定为隔离食物时,禁食小麦、黑麦、大麦和燕麦食品及果糖,而且包括大剂量维生素的食品。

……

17)日常防护

此症通常发生于25--40岁的人身上。它缓慢地演变,而且可能消失一段时间,又间歇性地复发,复发的症状往往更剧烈。紧张、压力与营养不良等容易引发此病,所以,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避免各种诱因,日常积极防止病情的反复尤为重要。

日常防护保健措施:

1. 预防感冒

感冒是MS患者病情反复的一大诱因,所以遇到天气变化时,及时的加减衣物,避免接触流感人群尤为重要,另外,可选择适当食疗进行预防感冒。

2. 避免劳累

过度的劳累,超负荷的运动对患有MS患者都是不可取的。

3. 避免高温

避免极高温的热水浴,或过度温暖的环境,以免引发此症。

4. 水中疗法

游泳、伸展和肌肉活动均在许多多发性硬化症病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作一定程度的训练。对有痉挛状态、步态僵直和有脚、趾等伴发症的病人有帮助,在温水中作常规伸展动作,能帮助放松痉挛的肢体。

18)预防措施

1. 注意节约体能

患者每天要有计划表,恰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以便节约体能。一个人不能完成或勉强能完成的事情,最好有他人帮助完成,避免体能过度消耗。

2. 饮食

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来说,做到平衡膳食对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很重要。

有证据表明,鱼肝油、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作用,所以同心血管疾病一样,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高纤维膳食。

19)医院推荐

全国最佳医院排名--神经内科

No.1 北京宣武医院

No.2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No.3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No.4 北京天坛医院

No.5 北京协和医院

No.6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No.7 北京军区总院

No.8 上海市中医医院

No.9 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医院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操作名称 5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 6 准备 7 方法

7.1 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 7.2 2.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 7.3 3.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移植

8 注意事项

8.1 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8.2 2.注意防治下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合并症

1 拼音

zào xuè gàn xì bāo yí zhí

2 英文参考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3 概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此外,许多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通过此方法获得治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本质是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利用造血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重建患者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好比人体造血器官的“种子”,我们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是由它分化、成熟而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此外,许多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通过此方法获得治愈。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本质和基本步骤是:1)移植前预处理,使用超大剂量的放疗或化疗,最大限度地消灭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同时抑制患者免疫系统,使供者造血细胞能够顺利植入;2)根据供者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不同,可采集供者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的“种子”;3)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通过患者静脉输入体内,造血干细胞能自动定居在患者骨髓内,利用造血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重建患者造血功能,通常需要1~2月的时间,免疫功能的恢复需长达6月~1年的时间。

4 操作名称

造血干细胞移植

5 适应证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适应证包括:

(1)恶性肿瘤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及多发性骨髓瘤。

(2)非恶性血液病:如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Faconi贫血、地中海贫血、纯红再障,以及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

(3)遗传性疾病:如骨硬化病、联合免疫缺陷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

nb

6 准备

1.患者

(1)选择合适病例,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2)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治疗的利弊,以取得医患双方的配合。

(3)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

(4)全面体检,特别要注意有无感染病灶。

(5)血液学、免疫学及心、肺、肝、肾功能的检查。

(6)组织配型(HLA血清学检查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

(7)拟定模型测定照射剂量。

(8)术前10d开始服用肠道灭菌药物。

(9)术前8d理发,药浴后进无菌室,并开始无菌饮食。

(10)术前7d留置静脉导管。

(11)术前6~3d化疗,同时补充入水量、静滴碳酸氢钠和口服别嘌呤醇至骨髓输注日。

(12)术前2d休息。

(13)术前1d照射(以1次性全身照射为例)。

2.供者

(1)体检及常规化验。

(2)组织配型(同患者)。

(3)循环累积自身血液贮存。

(4)在手术室麻醉后采集干细胞,并过滤加肝素抗凝,干细胞作计数及培养。采髓过程中输入自身血液。

7 方法 7.1 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

(1)根据造血干细胞供者的不同可分为:

①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gene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供、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基本相同,见于同卵双胎孪生子之间的移植。这种移植是治疗重症再障的最理想方法,但同基因供者的机会极少,且不适合用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供、受者为同一种族,供、受者虽然基因不完全相同,但要求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这种移植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重症遗传性免疫缺陷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功能衰竭,如再障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疗效最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通常按供者来源不同又分为同胞兄妹供者和无血缘关系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条件。

A.HLA抗原的匹配:人类决定HLA抗原的HLA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HLA基因决定了细胞表面带有以下抗原:Ⅰ类抗原,包括HLAA,B,C抗原;Ⅱ类抗原,包括HLADR,DP,DQ;此外,还发现有Ⅲ类抗原,其对异基因移植的重要性尚待证实。同胞兄妹中HLA完全相合的机率为1/4,而在中国人中无血缘关系供者HLA相合的机率仅数万至十万分之几,联决于患者HLA基因表现频度。

B.供者选择:供者年龄应<60岁,无严重心肝肾及骨髓疾病,无活动性肺结核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移植前应对供者作仔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实验检查。

(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预处理超剂量放、化疗前,采集患者自己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分离并深低温保存。待超剂量放、化疗后再回输给病人,以此重建造血功能。适合于淋巴瘤和实体瘤的患者,经治疗已获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若无合适的异基因供者,也可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不同可分为

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通过多点骨髓腔穿刺,抽吸含造血干细胞的骨髓血混合液,是经典的移植方法,效果可靠。但采髓需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②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PBSCT):使用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循环血中收集造血干细胞。与骨髓移植相比,具有采集方便、供者不需麻醉、移植后造血恢复快、而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无明显增加的优点。由于其发展的时间尚短,远期疗效以及是否能彻底代替骨髓移植尚待定论。

③脐带血干细胞移植(cord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lon,CBSCT):胎儿脐带血中含有大量具有增殖活力的造血干细胞,且免疫原性不成熟,在同胞兄妹中HLA配型不完全相合者也能植活,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仍需要作HLA配型。由于受采集的脐带血干细胞数量限制,目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儿童患者。

7.2 2.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

(1)预处理的目的:清除患者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或骨髓中的异常细胞群;抑制及摧毁受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使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得以成活。

(2)预处理方案:白血病患者经典的预处理方案有两种:①CY+TBI方案:环磷酰胺60mg/kg×2天,全身照射80~100Gy,分两次完成。②BUCY方案:白消安4mg/kg×4天,环磷酰胺60mg/kg×2天。重症再障及遗传性免疫缺陷病的病人预处理方案常用环磷酰胺50mg/kg×4天,也可在此基础上加小剂量TBI或全淋巴照射(TLI)。

7.3 3.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移植

(1)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①在进行BMT前2~3周,采用“蛙跳式”自体储血法,收集供者自体血800~1000m1备采髓时使用。

②供者在麻醉的情况下,用采髓针在供者的髂前或髂后上棘作多点穿刺抽取骨髓血。对于重症再障病人,若进行synBMT所需的有核细胞数仅为0.35×108/kg,所需采集的骨髓血量约200ml;AlloBMT所需的有核细胞总数应达3×108/kg,通常所需的骨髓血量一般在800~1000ml左右。

(2)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供者经造血 *** 因子(GCSF或GMCSF:5μg/kg×5~6天)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选取单个核细胞(MNG)分离程序,全血流速35ml/min,终点为2倍全血容量(约8~10L),终体积200ml,采集的MN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要求CD34+细胞数达2×106/kg以上,通常需采集1次到数次。

(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健康产妇分娩时待胎儿娩出后,迅速结扎脐带,以采血针穿刺脐静脉收集残留于脐带和胎盘内的脐带血。通常所需的有核细胞数应>1×107/kg(受者体重),若需分离和冷冻保存,应至少达2×107/kg。

(4)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采集后当天经静脉输入给患者,若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应将红细胞分离去除,常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或血细胞分离机作骨髓细胞淘洗。自体造血干细胞加含10% DMSO的冷冻防护液,经程控速率降温后置-196℃液氮保存,待预处理完成后在40℃水浴中迅速解冻后直接回输给病人。输入的造血干细胞会自动在受者骨髓中定居。

8 注意事项 8.1 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1)急性白血病:

①儿童标危组患者经适当化疗,可达长期缓解,通常不主张在CR1期作移植,而在CR2时再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长期存活30%~50%。

②儿童高危组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1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5年以上长期生存者达50%。

③急非淋白血病患者CR1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缓解50%~70%。

④急性白血病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生存率低于异基因移植,5年生存率约50%~60%,这是因为缺乏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

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又次于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者不到50%,原因是除缺乏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之外,还存在移植物被白血病细胞污染的问题。

(2)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治愈慢粒的唯一方法,在慢性期进行移植的患者,5年存活率达80%,而在加速期或急变期接受移植者,复发率可高达50%。故对慢粒病人,应尽早作HLA配型,以免错过治愈患者的时机。

②由于CML基因病变在于细胞水平,通常放、化疗很难除去CML的Ph1阳性细胞,CML患者一般来说不适合作自体移植,体外长期培养或药物处理及反义BCR/ABL寡核苷酸等方法从移植物中除去Ph1阳性细胞再作移植,可能是今后的发展的趋势。

(3)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再障病人的最佳治疗选择,但机会太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合于年轻患者。30岁以下,有同胞兄妹供者应首选,移植后治愈率可达60%以上。拟作移植者,应尽量减少输血,以免激活淋巴细胞,增加移植排斥的机率。30岁以上患者可先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ATG等,无效时再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遗传缺陷性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重症地中海贫血、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遗传缺陷,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造血或免疫功能得以重建,疗效可达80%左右。

(5)其他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若有合适供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骨髓未受浸润者可取得较好疗效,随着肿瘤细胞体外净化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正确和妥当地处理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出现的合并证是关系到移植最终成败与否的关键。

8.2 2.注意防治下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合并症

(1)免疫缺陷性感染:移植后患者处于严重粒细胞缺乏和免疫缺陷状态,移植后1月内以粒细胞缺乏最突出,此期以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多见,真菌感染也可发生,此期患者应住入层流病房给予环境保护。免疫功能需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移植后3月~1年内,威胁生命的感染主要来自病毒,尤其以巨细胞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最严重,亦可有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等。

(2)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的一个最严重的并发症,系由供者免疫活性T细胞对抗患者体内存在的抗原所引起,可能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关,按GVHD出现的时期分为2类:

①急性GVHD:常在移植后100天内发生,移植后10天内出现者称超急性GVHD。主要涉及的靶细胞有皮肤、肝脏和肠道。临床表现为皮肤红疹、斑丘疹、水疱甚至剥脱性皮炎;腹痛、大量水样腹泻;肝功能异常伴进行性高胆红素血症。皮肤活检可确诊,必要时可考虑肝及肠粘膜活检。急性GVHD的临床分级见表1。

对急性GVHD重点在于预防,常用的方案是甲氨蝶呤+环孢素A,预防性用药应持续至移植后3~6月。若发生急性GVHD,可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0mg/(kg·d)×3天,继以10mg/(kg·d)×4天,以后每4天减量一次至1mg/(kg·d)。必要时可加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急性GVHD病死率为10%~30%。

②慢性GVHD:发生在移植后100天之后,发生率25%~40%。临床表现可局限于皮肤(局限型),类似于硬皮病,皮肤色素沉着或减少,也可广泛损害内脏(广泛型),肝功能损害而导致肝硬化、胆汁潴留性黄疸,以及肠道病变、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局限型预后良好,广泛型预后较差。

治疗慢性GVHD,强调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对多数患者有效。常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环孢素A、环磷酰胺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也有一定疗效。

(3)间质性肺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中位时间是移植后60天,45%与巨细胞病毒(CMV)有关,15%由其他病毒引起,血清检查CMV抗体阳性的受体,或接受CMV抗体阳性的供者供髓,则移植后发生CMV感染的机会较多。鉴于CMV间质性肺炎的病死率高,对CMV抗体阳性的患者,可在移植前-8天至-1天,静滴丙环鸟苷(ganciclovir),5mg/(kg·d),qd,或膦甲酸钠(Foscar),在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后再用药7~14天预防CMV间质性肺炎。如已发生了间质性肺炎,除使用上述抗病毒药物,可加量静滴丙环鸟苷至5mg/kg,q12h,此外,还可使用抗CMV免疫球蛋白。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移植有什么区别?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与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细胞的采集方式不同。

造血干细胞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髓中,骨髓移植需要通过骨髓穿刺从骨髓腔中抽取骨髓,然后分离、采集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

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通过药物,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血液,再利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细胞。

施行骨髓移植术时,捐献者需要在手术室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由术者在髂骨上多部位穿刺,抽取骨髓混合液数百毫升。而施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时,只需从志愿者的静脉中采血,并通过机器富集,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人体,最终采集约50~100mL的干细胞即可。与骨髓移植术相比,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相对简单,对供者伤害较小。具体说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具有下面这4个优势。

(1)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快,移植的费用/效益之比优于骨髓移植术不管是自体还是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的植活时间大都在10天~2周左右,这比骨髓移植提前了约1周。由于外周血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其数量为骨髓的10倍,免疫重建快,感染等并发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降低,抗生素及血制品等支持治疗减少,住院时间缩短,费用及效益优于骨髓移植术。

(2)采集干细胞安全简便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可以避免采集骨髓干细胞时的麻醉及由麻醉引起的意外,也可避免采髓的痛苦。对于异体移植而言,动员供者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能比动员其献骨髓更易被接受,这有可能扩大供者尤其是无关供者的队伍。对于部分晚期肿瘤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由于其骨质破坏和肿瘤浸润等原因不宜或不能采集骨髓时,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是其干细胞的唯一来源。

(3)受肿瘤细胞浸润或污染的机会可能较少但对于这一点,目前尚有争议。

(4)潜在的抗残瘤优势异基因移植时,移植物中含异体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它们可增强移植后的移植物抗肿瘤细胞效应,有利于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复发。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怎么样?

异基因移植对急性白血病有很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由于缺乏适合的供者,同时也无法承担较高的移植费用,从而使移植受到限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异基因移植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方式。目前,也积累了较多的临床资料,但由于各种报告的疗效相差较大,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尚有争议。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例,在初次完全缓解期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长期无白血病存活率(LFS)报道为30%~70%。有的资料认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LFS,但也有资料证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初次完全缓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接近,远优于单纯化疗。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目前,有报告显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化疗3年以上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和3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分别为48%和22%,这说明移植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组。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取得完全缓解后,如无合适的供者应不待复发就进行自体移植为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旦复发,取得第2次缓解后单用化疗的长期存活率便会变得很低,而自体移植可使1/3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有高复发危险的患者,在移植后给予维持治疗可能有益于减少复发。

至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在何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问题,多数学者认为除少数化疗治疗效果较好的亚型如M3外,大多数患者均应在第1次完全缓解期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麻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麻醉方法、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麻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麻醉

发表评论

干细胞治疗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30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