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细胞注射文章正文

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要注射什么(病人需要补充白蛋白用哪种方法)

干细胞注射 2023年03月20日 18:10 im

我们将涵盖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要注射什么和病人需要补充白蛋白用哪种方法的全部内容,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什么样的人群可打白蛋白

你好!从名字上看,普通人或许会以为,人血白蛋白是一种营养药物;实际上,它绝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营养品,它只是可以用于低蛋白血症防治的特殊品。

低蛋白血症常见于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比如长期不能进食者,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病人。另外,在一些急诊病人中,人血白蛋白也能大展身手,如创伤失血、烧伤病人休克时,人血白蛋白对于抢救病人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风或颅脑损伤的病人在发病高峰期,颅内压很高,这时病人也需要用到昂贵的白蛋白治疗。另外,白蛋白还被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的辅助治疗。

辨别白蛋白的好坏,首先要知道有无必要使用它,因为它毕竟是血液制品,存在使用风险,一定要在必要情况下才使用白蛋白。因此,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在正规医院使用白蛋白,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假冒伪劣药物的伤害。希望能够帮助你

肝腹水患者需要怎么补充蛋白质

有不少的患者都存有这样的疑问:血浆白蛋白与肝腹水的形成有何关系呢?为什么要摄入白蛋白呢?这主要是由于血浆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肝硬化发生时就已经说明肝功能出现了障碍,由于肝细胞的受损,白蛋白的合成自然会受到影响,合成量自然会显著减少,这样就造成了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在门静脉高压因素的参与下,部分血浆从门静脉血管内渗透之腹腔,所以就形成了腹水。 白蛋白对维持血容量以及血浆胶体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它能够扩充血浆容量、抑制血细胞成分的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流量等,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防止腹水形成。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因一般扩容措施致使腹水蓄积、腹胀加重、蛋白合成障碍,导致低蛋白血症,尤其是白蛋白低到定程度时可以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出现腹水及双下肢水肿。因此肝腹水患者应输入白蛋白进行补充。但是白蛋白的输入量视病情轻重而定。

癌症晚期患者打人血白蛋白需要打多久好呢

问题分析:

您好,癌症晚期患者注射白蛋白bai主要是补充疾病消耗的蛋白质,预防du低蛋白血症,减轻身体浮肿症状,以免良性使用1-2周就可以了,zhi也可以考虑间断使用。平时多休息,dao遵医嘱积极药物对症治疗。

意见建议:

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医嘱合理注版射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定期就医权复诊,祝早日康复!

为什么好多人住院都要挂蛋白质

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

诊断低蛋白血症需要尽快补充蛋白,避免引起其它症状。比如水肿,胸腹腔积液等。

常用补充蛋白的是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是什么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水肿。

(2)血浆人血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人血白蛋白,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治疗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3)血浆白蛋白的其它生理作用

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远比球蛋白多,亲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这使血浆中的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当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可使血浆球蛋白失去胶体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血浆球蛋白的稳定性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利用,引起相应的症状。此外,白蛋白还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白蛋白在血浆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代谢更新,血浆白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作用。

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救命药”。它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炼加工而成,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其主要功能是增强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市场价300到400元一瓶。临床上主要用于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疗,以及低蛋白血症病人。

参考:1、白蛋白纯化;2、白蛋白的纯化方法;3、白蛋白和抗体的亲和生产工艺;4、包括加热处理步骤的人血清白蛋白的制造方法;5、沉淀法从动物血制取蛋白的方法。 在肝功能检查中,检查白蛋白的作用是根据白蛋白的检查结果来判断某些疾病。不同年龄段白蛋白的正常值也不相同,新生儿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28~44g/L,14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8~54g/L,成人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5~50g/L,60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4~48g/L。一般情况下,白蛋白增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烫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白蛋白降低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

1:人血白蛋白的生理基础: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由肝脏合成的,含量丰富的多功能非糖基化血浆蛋白,具备多种生理功能。白蛋白通常占血浆蛋白质总含量的50%以上,浓度约为0.6mmol/L。HSA是小的球形蛋白质,由585种氨基酸组成的 (66-69kd),有许多带电的残基(例如赖氨酸、天冬氨酸和没有辅基的基团或者碳水化合物),有少量的色氨酸或者甲硫丁氨酸残基。X线衍射晶体分析法显示白蛋白有一个心形的三级结构,但在HSA溶液中为椭圆体。大约67%的HSA三级结构由多个α螺旋组成。实际上,蛋白是由3个对应结构域组成(Ⅰ,Ⅱ,Ⅲ),每一个含有两个亚级结构域(A和B),每个亚级结构域又由6个α螺旋组成。两个亚级结构通过脯氨酸残基提供灵活的环结构作相对移动,这有助于结合物质,就如结构域之间二硫键连接那样灵活。HSA包含35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中大部分形成二硫键(共17个),构成整个的三级结构(图1)。

图1. 白蛋白三级空间结构

2:人血白蛋白的生化特性和治疗潜力

白蛋白是人体天然的生理产物,其独特的三级空间结构,使白蛋白拥有了多样的生化特性,为临床带来了更多的获益。

a:维持胶体渗透压:

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天然胶体,有效地维持着人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人体血浆中白蛋白含量约为35-50g/l,约占血浆总蛋白含量的60%,人血浆80%的胶体渗透压源自白蛋白产生。5%白蛋白(百特,商品名:Buminate,5%/250ml)的胶体渗透压有着与正常人体相似的胶体渗透压,是等渗白蛋白,输入后不会削减组织间液;20%,25%的白蛋白是高渗白蛋白,可以显著地削减组织间液。

b:物质结合和转运:

HAS能结合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与药物、营养物质的给予和疗效、解毒和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HSA所能结合的物质如:药物(抗生素、止痛药、抗凝药、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脂肪酸、维生素D3、氨基酸、酶、胆红素、激素、金属(铜)、一氧化氮、花生四稀酸代谢物等。纠正低蛋白血症使临床获益也可能和白蛋白这个功能是有关的。

c:协调血管内皮完整性

Dubniks等人在大鼠试验中,发现在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情况下,5%白蛋白有着比人工胶体更好的扩容效果。认为白蛋白可能可以和血管内壁构成完整的血管内皮表层,而血管内皮表层是阻止液体外渗的重要结构物质。

d:保护血细胞,调节凝血

白蛋白是人体血液的天然组成部分,所以白蛋白有着很好的血细胞保护和调节凝血的功能。在心肺旁路手术中,使用白蛋白作为预充液组成部分的患者,围术期的失血显著低于人工胶体。每100ml心肺旁路术预充液中,添加不少于0.0375g的白蛋白,可以很好的保护血细胞和血小板功能。Blanloeil等回顾分析了1954-2000年与血液稀释相关的文献,发现输注白蛋白,只要血液被稀释的比例不超过50%,不会对凝血有削弱作用。

e:不激活炎症反应

有证据表明白蛋白的巯基基团能基于氧化还原状态,发出炎症细胞调节变化信号。Alam等在猪的休克模型中采用不同液体进行复苏,也发现使用白蛋白和全血组,复苏后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与休克前相比并没有显著变化,而其他组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数增加。所以使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并不会激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了因为炎性物质白介素,干扰素的大量释放对人体造成的进一步的伤害。

f:器官保护

基于白蛋白不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所以使用白蛋白已经显示出在休克和复苏后,可以调节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减轻肺损伤。Martin等发现对于急性肺损伤患者,使用速尿联合白蛋白,比仅使用速尿的患者在24小时的氧合指数,心脏指数都有显著改善。白蛋白给药可能改善低白蛋白血症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如呼吸、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蛋白联合抗生素,可减少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腹膜炎患者的肾损坏和死亡发生率。在使用MARS(分子吸附循环系统,使用含有白蛋白的透析液)治疗4,000多位患有肝机能异常或衰竭的患者过程表明白蛋白对提高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有疗效,并减少大脑水肿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g:其他:抗氧化,损伤修复等

亚铁血红素被认为拥有通过铁氧化还原反应特性而获得的促氧化剂特性,HSA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亚铁血红素结合蛋白。一旦结合白蛋白,此促氧化剂特性就会被减弱,显示抗氧化剂功能。对于损伤修复,可能以提供氮源进行损伤修复的观点会受到质疑,因为合成蛋白质的最小单位是氨基酸,白蛋白输注后需要分解成氨基酸,再合成组织修复相应的蛋白质,这个过程显然是过长且不经济的,不如直接输注氨基酸来的直接。如何解释临床上观察到的白蛋白对于术后伤口愈合带来的益处,有学者就发现白蛋白对于修复组织的帮助可能是通过加速新陈代谢而达到的。

3:白蛋白和液体复苏

a:白蛋白作为复苏液不增加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SAFE 研究vs. Cochrane荟萃分析

白蛋白作为液体复苏液使用源自20世纪40年代,在二战中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1998年的Corchrane荟萃分析(24个研究1419个病例)显示使用白蛋白与使用晶体液相比会使危重症病人的死亡风险增加6%.该文章的发表引起巨大波澜,FDA对此结论也发出使用白蛋白的警告,全球白蛋白处方量明显减少。不过,随后又有多达22篇的文章发表,一致反对Cochrane研究的结论。其中Wilkes等人对更多随机对照研究(55个研究3504个病例)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采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并不增加患者的死亡率。直至2004年里程碑式的SAFE(Saline versus Albumin Fluid Evaluation)研究结果发表,明确了作为危重症患者的复苏液白蛋白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死亡率的结论。美国FDA也因此撤销了对白蛋白的警告,白蛋白处方量恢复到了1998年之前的水平。SAF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即对照研究,入选病例多达6997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如研究的名称一样,是证实白蛋白的安全性,首要终点是在重症患者中比较等渗白蛋白与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在28天治疗期内的死亡率。因此该研究的设计并未对入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设限,,两组病人基线白蛋白水平均值在27g/l以上,因此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所带来的可能获益无法在该研究中很好体现。在SAFE的亚组分析中发现对于脓毒症患者,使用白蛋白有更好的生存率。对于脑外伤病人,发现使用白蛋白会增加死亡率,但文章认为由于该亚组样本量很少差异很可能由于机会误差产生,另外脑外伤6个月后才是评价死亡率的合适时间。随后也有文章认为白蛋白增加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结果不可信,因为使用白蛋白的整体器官功能和28天死亡率并没有增加。

b:白蛋白作为液体复苏液的理由

l 白蛋白最大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纠正低蛋白血症。所以如果液体复苏患者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那使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就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l 白蛋白的器官保护作用。病人休克时间越久,就越可能诱发肾功能损害,所以使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可以更好保护肾脏等诸多脏器。

l 凝血保护。对于大剂量的液体复苏,凝血风险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使用白蛋白可以减少凝血功能遭破坏的风险。

l 白蛋白的扩容效果好。白蛋白可能参与构成了完整的血管内皮表层,所以在大鼠试验中观察到的结果是无论血管通透性正常还是增加,5%白蛋白3小时内的扩容效果都要优于明胶和羟乙基淀粉

l 白蛋白半衰期较长。在正常的健康青年男性人群中作放射标记的白蛋白分解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半衰期在12.7-18.2天(平均为14.8天)。这个特点可以使得白蛋白在血管内维持更长久。另外,白蛋白如果渗漏至组织间液,会通过淋巴管重新回到血管内,不会造成在组织间的蓄积。

c:5%等渗人血白蛋白和高渗人血白蛋白

国内市售的人血白蛋白制剂有4%、5%、10%、20%和25%几种浓度,其中以5%和20%为主流产品。两种白蛋白由于渗透压的不同带来了临床使用的差异,5%白蛋白是等渗人血白蛋白,不引起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5%/250ml等渗白蛋白输入后,其血浆扩容量约为250-500ml之间;20%是高渗白蛋白,显著削弱组织间液,更适合水肿病人,20%/50ml高渗白蛋白输注后,其血浆扩容量约为230ml。因为5%等渗白蛋白不会导致组织间液向血管内显著的液体流动,所以能更好的稳定人体内环境,对于心功能不好的患者也可减少心衰风险的发生。在美国,比起高渗白蛋白,等渗白蛋白在扩容方面更受临床医师欢迎。

d:什么情况下使用应该首选人血白蛋白作为液体复苏液

对于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液体复苏患者,可以考虑首选人血白蛋白,根据病人是/否水肿来判断使用高渗/等渗白蛋白。

对于伴有凝血风险,肾损害风险或心功能较差的液体复苏患者,可以首选5%等渗人血白蛋白。

4:纠正低蛋白血症能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危重症病人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国内著名专家黎介寿发现严重感染的危重病人,白蛋白水平大于35g/l,死亡率为0;而白蛋白水平小于20g/l时,死亡率高达54%。

一项大型荟萃分析,包括90个分析低蛋白血症对预后的预测性的队列研究 (n=291,433) 和9个研究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的前瞻性对照试验 (n=535)发现,低蛋白血症患者白蛋白水平每降低10g/l,其死亡率增加137%,并发症发生率增加89%,ICU停留时间延长28%,住院时间延长71%,治疗费用增加66%,文章认为低白蛋白血症是增加危重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外源性白蛋白需达到血浆白蛋白浓度达到30g/L以上,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79项随机试验,荟萃分析了使用白蛋白与使用晶体、人工胶体、不使用白蛋白或小剂量白蛋白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共4755例患者,其中59项(占79项的74.7%)试验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认为使用白蛋白带来了临床获益。发现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中,大剂量的白蛋白可减少死亡率,说明在不同的临床领域,使用白蛋白可带来临床获益。所以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只要临床觉得有使用必要,就不应该限制使用。

5:白蛋白产品安全性

因为白蛋白是人体天然的产物,所以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各种人工胶体来得低,参考白蛋白和其他胶体液用于扩容的安全性的比较(表2)。白蛋白的急性反应事件和威胁生命的严重不良事件均是最少的。

表2.白蛋白和其他胶体液用于扩容的安全性的比较

10家全球主要白蛋白供应商在1998年-2000年总共向市场供应648,000,000克白蛋白,一共收到198个非致命性不良事件和13个致命性不良事件报道。若以40克为一次处方剂量,那么分析显示:每1000,000次处方中非致命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4.65,致命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0.185。结论显示:人血白蛋白具有非常好的安全记录。

6:使用白蛋白的经济性

因为白蛋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保护凝血功能等,所以整个疗程价格反而是更加经济的。一项美国的研究,统计了5156名脓毒症患者,发现使用白蛋白每个生命可以节约6037欧元,而每年每人可以节约617欧元。对美国较大医院的数据库的出院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19,578个冠脉搭桥术患者在操作中应用了胶体,使用白蛋白组死亡率为2.47%,低于非蛋白胶体组的3.03%,应用白蛋白,每个生命可节省52,000-54,000美元

哪些是优质蛋白质?癌症病人该如何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的重要性

蛋白质之所以在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中位列第一位,因为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原料,人体的组织器官都是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50%,除了水分,蛋白质是人体占比最高的物质。

什么是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以氨基酸的形式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不同氨基酸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如皮肤、毛发、心、肝、脾、肺、肾等。

氨基酸分为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外界食物获得的氨基酸,一共有九种。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不需要从外界食物获得的氨基酸,一共有十几种。

根据含有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比例是否适当,我们把蛋白质分为 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 ,含有九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蛋白质,叫做完全蛋白质,也叫优质蛋白质,其余的就是不完全蛋白质或非优质蛋白质。

癌症病人该如何补充蛋白质

癌细胞具有无限生长和无序增殖的特点,一旦获得了充足的营养,可能会比正常细胞长得更快。所以我们经常会听说,癌症病人不能吃高蛋白食物的说法。

癌症病人的机体也需要蛋白质,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癌症病人的蛋白质摄入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数量在精不在多 :癌症病人不需要吃过多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质量是最主要的。也就是癌症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能够满足身体需要就可以,不要吃得过多,同时尽可能使摄入的蛋白质以优质蛋白质为主。

普通人的蛋白质摄入建议优质蛋白质在总蛋白质的占比在30-50%,癌症病人优质蛋白质占比可以达到50%以上,以便于使身体能够充分利用,又不会造成因摄入过多引起的代谢产物增多等问题,以减轻身体的代谢负担。

2.单次摄入量不要太多: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次不要吃的太多,以减轻身体的代谢压力。每天的需要量按照1克-1.5克/公斤体重为标准。

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禽、蛋、鱼、奶等,但癌症患者不适合多吃动物性食物,可以多选择植物性食物。

植物性优质蛋白质来源的食物有大豆制品、粗杂粮、菌藻类、坚果类等,饮食搭配可以多选择这些植物性来源的食物。

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利特·马尔德在1838年发现的。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蛋白质的英文是protein,源于希腊文proteios,意思是“头等重要”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人体中的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54%,目前有两万多种被发现且命名。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余种,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包括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共8种。在体内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人们通常将含有大量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被称为“优质蛋白质” 。

含优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有:1.奶类,如牛奶、羊奶、马奶等;2.畜肉,如牛、羊、猪肉等;3.禽肉,如鸡、鸭、鹅、鸵鸟肉等;4.蛋类,如鸡蛋、鸭蛋等;5.鱼虾类;6.豆类;7.干果类,如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上述人体所需蛋白质的食物可划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两类。

癌症病人该如何补充蛋白质?

很多癌症放化疗病人或者晚期病人食欲都比较差,进食量少且挑食,有部分病人似乎把粥当成了每天的主食。这样是绝对不行的,粥里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不仅排空快,而且能量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这时候就需要蛋白质和脂肪供能,如果没有外界食物供应,就会消耗机体本身的脂肪和蛋白,病人就会日渐消瘦。所以,癌症病人需要补充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尤其是鱼、肉、蛋、奶等动物性蛋白质。

蛋白质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18-50岁的成年人,男性蛋白质摄入65g,女性蛋白质摄入55g。恶性肿瘤患者因为还存在着肿瘤的消耗,因此需要量更多,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1-2克。一个60公斤体重的癌症病人,蛋白质摄入量要达到60-120g,以优质蛋白食物为主。

蛋白质的烹饪方式要注意避免蛋白质食物烹制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特别是炸、烤、煎等方法会使蛋白质更易受到破坏,一般采用蒸、煮、煲汤等方式。

癌症病人更需要的是均衡的营养,除了优质蛋白质的补充,还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饮食上也要补充蔬菜和水果。食欲不振的病人尽可能少食多餐,变换菜的花样。市面上的蛋白粉以植物性蛋白质居多,并不能替代一日三餐。对恶性肿瘤病人来说,“蛋白粉”的整体营养价值不如肠内营养液或肠内营养粉。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占人体重量的16%~20%,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正常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8-1.0克。 举个例子,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每天需要摄入蛋白质为48~60克。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入的。

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奶、畜肉、禽肉、蛋类、鱼、虾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动物蛋白;黄豆、青豆、黑豆等豆类,以及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花生等干果类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植物蛋白。大米、小麦、玉米等主食中也含有蛋白质。

哪些是优质蛋白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优质蛋白,它指的是蛋白质模式和人体的蛋白质模式比较接近,有利于人体想消化和吸收,并且富含必须氨基酸,吸收率和利用率比较高。

公认的优质蛋白质是乳类、肉类、鱼类以及大豆蛋白质 ,我们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 如果每天平均摄入肉1两、鸡蛋1个、鱼1两、大豆半两、牛奶300克 ,就能保证身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的数量。当然了,以上的推荐量是按照普通成年人的平均体重推荐的摄入量,对于超重或者肥胖的人来说,要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另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也要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肉类、鱼类等生鲜食物来说, 最好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既能提高消化吸收率,同时也能杀灭其可能含有的微生物。 煎、炸、烤等烹饪方式,虽然做出来的食物比较美味,但容易使蛋白质或脂肪变性,从而产生有害物质,即损失了营养,长期使用还会伤害身体。

癌症病人该如何补充蛋白质?

有些癌症患者担心吃得太好会给癌细胞提供更多的养分,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所以故意挨饿,想要把癌细胞饿死。这是不科学的。癌症是消耗性疾病,对营养的需求比较多,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如果不重视合理营养,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感人甚至是衰竭恶化。

癌症病人补充蛋白质要根据蛋白质缺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如果蛋白质缺失严重,需要去医院,通过注射蛋白质营养液来补充;如果蛋白质缺失不严重,可以从食物中摄入,多吃一些瘦肉、牛奶、鱼类、大豆、蛋白等食物。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补充蛋白质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要注射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病人需要补充白蛋白用哪种方法、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要注射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要注射什么

发表评论

干细胞治疗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30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