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细胞移植文章正文

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后治疗(骨髓瘤干细胞移植成功)

干细胞移植 2023年03月21日 16:29 im

我们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解决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后治疗你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请继续关注。

多发性骨髓瘤如何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恶性浆细胞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尤其是60多岁的老人发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多发性骨髓瘤,发现的早也可以早期进行治疗干预,如果发现的晚,则要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者放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了。

无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实是无需治疗的,只有出现了症状之后,才需要开始治疗。对于那些高危的无症状多发现骨髓瘤患者,两年之内有极大可能性会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如果早期发现的话,也能够及早干预治疗。对于高危无症状的多发性脊髓瘤,在医学上是有一定定义的,例如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必须要大于60%,血清游离轻链的比值要大于100等等,对于不懂医学的人来说没必要管这么多,我们只需要听医生的建议就可以了。

因为多发性骨髓瘤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血红蛋白低于每升60克,肾功能衰竭,高黏滞血症等等,医学上会根据并发症来进行相应的治疗,而这种治疗方式也属于一般治疗。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可以进行化疗,但是常用的药物有靶向药物,或者是传统的化疗药物等等。后续还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般是针对那些有条件的患者所推荐的一种治疗方式。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有一部分的年轻高危患者也可以采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最后我们还能用放疗的方式来治疗,放疗主要应用于局限性的骨髓瘤,局部骨痛或者是脊髓压迫症者。其实关于多发性骨髓瘤,发现的早了就能够及早治疗,痊愈的可能性自然也会大大增加。如果身体上出现莫名其妙的病理骨折,骨痛,骨络变形,贫血出血等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了。

指南:多发性骨髓瘤如何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近期我国血液科相关专家又对MM指南进行了更新。

一、MM如何治疗?

1、1)对有症状的MM应采用系统治疗,包括诱导、巩固治疗(含干细胞移植)及维持治疗,达到SD及以上疗效时可用原方案继续治疗,直到获得最大程度缓解;不建议在治疗有效患者变更治疗方案;未获得MR的患者应变更治疗方案。

2)对适合自体移植的患者,应尽量采用含新药的诱导治疗+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中避免使用干细胞毒性药物(避免使用烷化剂以及亚硝脲类药物,来那度胺使用不超过4个周期)。

3)所有适合临床试验的患者,可考虑进入临床试验。

2无症状骨髓瘤:

暂不推荐治疗,高危无症状骨髓瘤可根据患者意愿进行综合考虑或进入临床试验。

3

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治疗:

骨型浆细胞瘤对受累野进行放疗(45Gy或更大剂量)。骨外型浆细胞瘤先对受累野进行放疗(45Gy或更大剂量),如有必要则行手术治疗。疾病进展为MM者,按MM治疗。

4

有症状骨髓瘤的初始治疗:

(1)诱导治疗:患者的年龄(原则上≤65岁)、体能及共存疾病状况决定其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的适合性。

移植候选患者诱导治疗不宜长于4~6个疗程,以免损伤造血干细胞并影响其动员采集,硼替佐米皮下使用可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初始治疗可选下述方案: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18]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

•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PAD)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19]

•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20,21]

•沙利度胺/阿霉素/地塞米松(TAD)

•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

•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TCD)

•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

不适合移植患者的初始诱导方案,除以上方案外尚可选用以下方案:

•马法兰/泼尼松/硼替佐米(VMP)

•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MPT)

•马法兰/泼尼松/来那度胺(MPR)

•来那度胺/低剂量地塞米松(Rd)

•马法兰/泼尼松(MP)

•长春新碱/卡莫司汀/马法兰/环磷酰胺/泼尼松(M2)

(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肾功能不全及老年并非移植禁忌证。相比于晚期移植,早期移植者无事件生存期更长。对于原发耐药患者,ASCT可作为挽救治疗措施。对于移植候选者,建议采集足够2次移植所需的干细胞量。若首次移植后获得CR或VGPR,则暂不考虑第2次移植;若首次移植后未达VGPR,可序贯行第2次移植。第2次移植一般在首次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

(3)巩固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反应深度,以强化疾病控制,对于诱导治疗或ASCT后获最大疗效的患者,可采用原诱导方案短期巩固治疗2~4个疗程。

(4)维持治疗:长期维持治疗(毒副作用轻微)通过延长疗效反应的持续时间与无进展生存期,最终可改善患者总生存。可选用来那度胺或沙利度胺单药、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或泼尼松。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轻、高危、复发难治患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6)原发耐药MM的治疗:换用未用过的新方案,如能获得PR及以上疗效者,条件合适者应尽快行ASCT;符合临床试验条件者,进入临床试验。有以下方案可供选择: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

•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RVD)

•来那度胺/泼尼松/马法兰(MPR)

•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RCD)

•来那度胺/阿霉素/地塞米松(RAD)

•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顺铂±硼替佐米(DCEP±B)

•地塞米松/沙利度胺/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硼替佐米(DT-PACE±V)

•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

•低剂量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CP)

(7)MM复发患者的治疗:复发患者的异质性较大,需要对复发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决定治疗的时间。对于仅有M蛋白升高而没有SLiM、CRAB表现的"生化复发"的患者,不需要立即治疗,但需每2~3个月随访、复查相关指标。对于伴有CRAB表现或快速生化复发的患者,需要立即启动治疗。对于复发的MM患者,优先推荐进入临床试验。6个月以内复发的患者,可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方案;6~12个月复发的患者,首选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方案,也可使用原药物再治疗;12个月以上复发的患者,可使用原方案再诱导治疗,也可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方案。

化疗后复发:缓解后半年以内复发,换用以前未用过的新方案;缓解后半年以上复发,可以试用原诱导缓解的方案或换用以前未用过的新方案(参照原发耐药中的方案);条件合适者进行自体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是治疗复发MM的关键药物,常与在功能上具有相加或协调作用的药物(如蒽环类、烷化剂、激素)联合使用。对于复发的MM患者,再诱导的疗程数为6~9个,尽管某些患者在1~2个疗程时就已经获得较深程度的缓解。

移植后复发:如果有冻存的干细胞,且首次ASCT后缓解时间超过2年,可以考虑行第2次ASCT;使用以前未使用的、含新药的方案;年轻患者有同胞相合供者时可考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8)支持治疗:

①骨病的治疗:口服或静脉使用双膦酸盐:包括氯屈膦酸、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双膦酸盐适用于所有活动性MM患者。无症状性骨髓瘤不建议使用双膦酸盐,除非进行临床试验。静脉制剂使用时应严格掌握输注速度。静脉使用双膦酸盐建议MM诊断后前2年每月1次,2年之后每3个月1次或医生根据利弊权衡。口服双膦酸盐可以长期使用。若出现了新的骨相关事件,则重新开始至少2年的治疗。使用前后注意监测肾功能,并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有引起颌骨坏死的报道,尤以唑来膦酸为多,双膦酸盐使用前应该进行口腔检查,使用中避免口腔侵袭性操作。如需进行口腔侵袭性操作,需前后停用双磷酸盐3个月,并加强抗感染治疗。有长骨病理性骨折、脊柱骨折压迫脊髓或脊柱不稳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低剂量放疗(10~30Gy)可以作为姑息治疗,用于不能控制的疼痛、即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或即将发生的脊髓压迫;在干细胞采集前,避免全身放疗。

②高钙血症:水化、碱化、利尿,如患者尿量正常,则日补液2000~3000ml;保持尿量1500ml/d;使用双膦酸盐;糖皮质激素和/或降钙素。

③肾功能不全:水化、利尿,以避免肾功能不全;减少尿酸形成和促进尿酸排泄;有肾功能衰竭者,应积极透析;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避免使用静脉造影剂;长期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需监测肾功能。

④贫血:可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⑤感染:如反复发生感染或出现威胁生命的感染,可考虑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若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方案,应考虑预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和真菌感染;如果有条件,可以接种肺炎和流感疫苗;使用硼替佐米的患者应该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HBV携带者应预防性使用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并注意监测病毒载量。

⑥凝血/血栓:对接受以沙利度胺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方案的患者,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

⑦高黏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黏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二、如何评判疗效?

IMWG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严格意义的CR(sCR)、免疫表型CR(ICR)、分子学CR(MCR)、部分缓解(PR)、非常好的PR(VGPR)、微小缓解(M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17]。在治疗期间需每隔30~60d进行疗效评估。

1

CR:

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软组织浆细胞瘤消失,骨髓中浆细胞5%;对仅依靠血清游离轻链(FLC)水平作为可测量病变的患者,除满足以上CR的标准外,还要求FLC的比率恢复正常(0.26~1.65)。以上指标均需连续两次评估。

2

sCR:

满足CR标准的基础上要求FLC比率正常以及经免疫组化或2~4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骨髓中无克隆性浆细胞。以上指标均需连续两次评估。

3

ICR:

满足sCR标准的基础上,要求经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至少4色)检测106个骨髓细胞,证实无表型异常的浆细胞(克隆性)。

4

MCR:

满足CR标准基础上要求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PCR(ASO-PCR)检测阴性(敏感度为10–5)。

5

PR:

(1)血清M蛋白减少≥50%,24h尿M蛋白减少≥90%或降至200mg/24h;

(2)若血清和尿中M蛋白无法检测,则要求受累与非受累FLC之间的差值缩小≥50%;

(3)若血清和尿中M蛋白以及血清FLC都不可测定,并且基线骨髓浆细胞比例≥30%时,则要求骨髓内浆细胞数目减少≥50%;

(4)除上述标准外,若基线存在软组织浆细胞瘤,则要求浆细胞瘤缩小≥50%。以上指标均需连续两次评估。如做影像学检查,则应无新的骨质病变或原有骨质病变进展的证据。

6

VGPR:

蛋白电泳检测不到M蛋白,但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阳性;或血清M蛋白降低≥90%且尿M蛋白100mg/24h;在仅依靠血清FLC水平作为可测量病变的患者,除满足以上VGPR的标准外,还要求受累和未受累FLC之间的差值缩小90%。以上指标均需连续两次评估。

7

MR:

血清M蛋白减少25%~49%,24h尿轻链减少50%~89%;若基线存在软组织浆细胞瘤,则要求浆细胞瘤缩小25%~49%;溶骨性病变数量和大小没有增加(可允许压缩性骨折的发生)。

8

SD:

不符合CR、VGPR、PR及PD标准。如做影像学检查,则应无新的骨质病变或原有骨质病变进展的证据。

9

PD:

诊断至少应符合以下1项(以下数据均为与获得的最低数值相比):(1)血清M蛋白升高≥25%(升高绝对值须≥5g/L),若基线血清M蛋白≥50g/L,M蛋白增加≥10g/L即可;(2)尿M蛋白升高≥25%(升高绝对值须≥200mg/24h);(3)若血清和尿M蛋白无法检出,则要求血清受累与非受累FLC之间的差值增加≥25%(增加绝对值须100mg/L);(4)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25%(增加绝对值≥10%);(5)原有骨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增大≥25%,或出现新溶骨性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6)出现与浆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高钙血症(校正后血钙2.8mmol/L或11.5mg/dl)。在开始新治疗前必须进行连续两次疗效评估。

除以上外,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开展PET-CT、新一代流式细胞术等新技术的检测。

三、如何监测MM?

1

无症状骨髓瘤:

每3个月复查相关指标。包括血肌酐、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清钙、β2-MG、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电泳及血免疫固定电泳、24h尿总蛋白、尿蛋白电泳及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清FLC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骨骼检查每年进行1次或在有临床症状时进行。

2

孤立性浆细胞瘤:

孤立性浆细胞瘤分为骨型或骨外型,需排除MM。随访和监测开始时每4周进行1次;若浆细胞瘤治疗后M蛋白完全消失,则每3~6个月进行1次,或在有临床症状时进行相关检查;如M蛋白持续存在,则继续每4周1次的监测。每6~12个月进行1次影像学检查。

3

有症状骨髓瘤:

诱导治疗期间每2~3个疗程进行1次疗效评估;不分泌型骨髓瘤的疗效评估需行骨髓检查;血清FLC有助于疗效评估,尤其是不分泌型骨髓瘤的疗效评估;骨骼检查每6个月进行1次,或根据临床症状进行。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通过干细胞移植过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效果明显。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990年后这种治疗手段迅速发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数达到4.7万例以上,自1995年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超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占总数的60%以上。同时移植种类逐渐增多,提高了临床疗效!

干细胞的移植不会对于贡献者造成什么身体的影响!干细胞移植成为现代医学中间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原理是:首先借助大剂量放疗和化疗手段,最大限度消灭患者体内恶性细胞,再输人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被植人的干细胞在新环境中“定居”下来,分化增殖,帮助病体“重建家园”,度过血液和免疫系统经重创后失去正常功能的那一段困难时期。

使用大剂量的放射线和化学药物也可以杀死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有效遏制白血病的发展。但是这种杀伤是“敌我不分”的,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无论放疗还是化疗,都不及骨髓移植,准确说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临床医学成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淋巴瘤等;某些恶性实体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性肺癌、生殖细胞癌等;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重症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血红蛋白病、

急性放射病等。

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又有一些新突破,如针对重症天疱疮严重并发症(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治愈的病种还在不断地增加。

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四种。

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后治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骨髓瘤干细胞移植成功、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后治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后治疗

发表评论

干细胞治疗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30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