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注射人血白蛋白的作用(人体输入人血白蛋白有什么副作用)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深入研究人体注射人血白蛋白的作用和人体输入人血白蛋白有什么副作用的知识,帮助你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在机体中具有以下重要的生理功能
1、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2、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
3、白蛋白能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液间的交流。
4、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
5、白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6、白蛋白具有黏性、胶质性,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起到解毒的作用。
扩展资料
白蛋白(albumin,又称清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浓度达38~48g/L,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肝脏每天约合成12g一20g的白蛋白。清蛋白以前清蛋白的形式合成,成熟的清蛋白是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一多肽链,分子形状呈椭圆形。
球蛋白的浓度为15~30g/L。白蛋白/球蛋白(A/G)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A/G的正常值是1.5~2.5:1。A/G增加可能是营养过剩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升高,或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缺乏。A/G降低可能是由于白蛋白的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有哪些用途
这又是一个挖坑的提问,给手术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有严格的适应症,哪来的都要让患者使用?
首先,人血白蛋白是一种用于临床急救的特殊药品,和其他血液制品一样被列入特殊药品进行管理,临床上使用有相对严格的适应症。
医院当然有人血白蛋白,并且,现在全国的医院都已经取消了药品加成,意思是,医院的药品价格与外面药店的价格理论上是一样的(至于外面药店有没有加价不知道,反正现在医院从药品上是没有赚一分钱的),如此,病人在医院买药与药店买药的价格理论上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医院会让病人在外面药房买白蛋白呢?
前面说过,人血白蛋白在管理上是比较严格的,要开处方,并且要上级医师,科主任签字,有时候找不到科主任,没人签字,就没办法开药,更重要的是,对于临床科室、一线医生而言,每一家医院都会考核一个指标:药占比。
一旦这个月你的药占比超标了,轻则扣工资奖金,重则通报批评,甚至行政处罚,这些,扣的可都是医生们的血汗钱啊。所以,有时候医生就会让患者家属出去外面的药房买,反正价格是一样的,医院附近都有药店,也很方便。
其次,要告诉这位提问者的是,给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有严格的适应症,并不是“做完手术都要使用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适应症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些情况下,是输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
人血白蛋白的认识误区
●人血白蛋白并非“神药”
目前临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制剂,是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后的健康人血浆,通过低温分离,再经60℃加温灭活病毒10小时后制成。由于其来源于血液制品,而在我国血液资源相对紧缺,所以价格也比较昂贵。尽管国家对血液制品实施了严格的监管制度,但是人血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常有人将其当成治病强身的“神药”买来随意使用,这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引起不良反应。
●输注人血白蛋白≠免疫力提高
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是免疫球蛋白,而不是白蛋白。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分属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它们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白蛋白在人体内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和物质运输,并不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大剂量输注人血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反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等,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输注人血白蛋白≠营养提高
低白蛋白血症只能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而不是营养指标。白蛋白是由585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000,属于大分子物质。从营养支持的角度来说,人体对于白蛋白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必须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才被机体利用重新合成为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而在生理状态下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5~19天,也就说白蛋白释放出氨基酸的速度很缓慢,所以当日输入的白蛋白还不能发挥营养作用。另外,白蛋白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并不全面,缺少一些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等,且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并不均衡。如此说来,白蛋白的营养价值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0年就不再推荐使用白蛋白,把它从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而美国的白蛋白使用标准也指出:对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营养不良是因为机体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提供足量、合理搭配的能量(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和营养底物(平衡型氨基酸制剂)。
●输注人血白蛋白≠病好得快
外科术后很多患者会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程度的降低,传统“缺啥补啥”的观点认为应给予白蛋白补充,维持有效循环容量,降低手术组织及切口的水肿,促进愈合。其实手术及创伤后的低白蛋白血症,是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白蛋白大量从血管内转移血管外,导致了术后的低白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
外源性的白蛋白输入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作为营养状况评价的敏感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无明显提高。循证学证据也表明,白蛋白不能改善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注射白蛋白有什么好处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
(2)血浆人血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3)血浆白蛋白的其它生理作用
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远比球蛋白多,亲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这使血浆中的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当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可使血浆球蛋白失去胶体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血浆球蛋白的稳定性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利用,引起相应的症状。
/iknow-pic.cdn.bcebos.com/0df3d7ca7bcb0a461995f2ee6763f6246a60afb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xbca4ff37c69a671c6 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df3d7ca7bcb0a461995f2ee6763f6246a60afb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拓展内容
滥用白蛋白可能致命
白蛋白本来是在临床中应用于血液中缺少白蛋白的危重患者。但现在白蛋白却成了一种时髦的补品。不少人认为输入白蛋白越多越好,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于是,大病初愈者、身体虚弱者,甚至健康人补身体也用起了白蛋白。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白蛋白不是营养品,不可滥用,用不好会有生命危险。
八成白蛋白使用不当
白蛋白是从人的血浆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在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病症的治疗和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医院,存在着不管患者得什么病,都用白蛋白补充营养的现象。这种滥用白蛋白的情况可以说比较普遍。其原因,一是医生缺乏对白蛋白的了解;二是医院追求经济效益;三是患者有急于康复的心情。
据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张继春教授介绍,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美国的使用标准,白蛋白的适应症只有三类:白蛋白低于25克/升的重症患者;白蛋白低于30克/升的肝硬化腹水或胸水患者,以及癌症腹水或胸水患者;需维持较高胶体渗透压的大手术,但用量不能超过60克。
张继春教授说,有专家从2001年起,对某医院的白蛋白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如果采用上述白蛋白使用标准来衡量,这家医院使用白蛋白符合标准的比例仅为20%。这就是说有80%的白蛋白用的不合适。
不能靠白蛋白补充营养
张继春教授介绍说,之所以出现较大比例的不合理使用白蛋白现象,是因为目前临床白蛋白普遍用于危重患者补充营养。但白蛋白究竟能否对危重或营养不良者有所帮助,国际上也提出了质疑。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0年就不再推荐使用白蛋白,把它从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而美国的白蛋白使用标准也指出:对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和外科蒋朱明教授经过研究,也发表观点认为: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
于康教授和蒋朱明教授指出,白蛋白并不能在人体内马上转变为氨基酸,它的转化需要较长时间,半衰期约要21天。而人体仅能利用降解而成的氨基酸,因此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立即发挥营养作用。然而,白蛋白费用较贵,其费用高于使用其他普通营养溶液数十倍。10克一瓶的白蛋白在200元至400元左右。因此,使用白蛋白补充营养并不合适。
还有些人认为,使用白蛋白可以改善疾病的预后,能让患者康复得更快、更好。其实,这也不一定。于康教授和蒋朱明教授在研究中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可以降低血液中低白蛋白者的死亡率;而给危重患者使用白蛋白,反倒可能导致死亡率增高。
参考资料:/"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滥用白蛋白,要命"人民网—滥用白蛋白,要命
人血白蛋白有什么作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
(2)血浆人血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3)血浆白蛋白的其它生理作用
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远比球蛋白多,亲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这使血浆中的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当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可使血浆球蛋白失去胶体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血浆球蛋白的稳定性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利用,引起相应的症状。
/iknow-pic.cdn.bcebos.com/0df3d7ca7bcb0a461995f2ee6763f6246a60afb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xba77c7648550c6f9b 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df3d7ca7bcb0a461995f2ee6763f6246a60afb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拓展内容
滥用白蛋白可能致命
白蛋白本来是在临床中应用于血液中缺少白蛋白的危重患者。但现在白蛋白却成了一种时髦的补品。不少人认为输入白蛋白越多越好,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于是,大病初愈者、身体虚弱者,甚至健康人补身体也用起了白蛋白。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白蛋白不是营养品,不可滥用,用不好会有生命危险。
八成白蛋白使用不当
白蛋白是从人的血浆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在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病症的治疗和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医院,存在着不管患者得什么病,都用白蛋白补充营养的现象。这种滥用白蛋白的情况可以说比较普遍。其原因,一是医生缺乏对白蛋白的了解;二是医院追求经济效益;三是患者有急于康复的心情。
据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张继春教授介绍,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美国的使用标准,白蛋白的适应症只有三类:白蛋白低于25克/升的重症患者;白蛋白低于30克/升的肝硬化腹水或胸水患者,以及癌症腹水或胸水患者;需维持较高胶体渗透压的大手术,但用量不能超过60克。
张继春教授说,有专家从2001年起,对某医院的白蛋白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如果采用上述白蛋白使用标准来衡量,这家医院使用白蛋白符合标准的比例仅为20%。这就是说有80%的白蛋白用的不合适。
不能靠白蛋白补充营养
张继春教授介绍说,之所以出现较大比例的不合理使用白蛋白现象,是因为目前临床白蛋白普遍用于危重患者补充营养。但白蛋白究竟能否对危重或营养不良者有所帮助,国际上也提出了质疑。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0年就不再推荐使用白蛋白,把它从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而美国的白蛋白使用标准也指出:对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和外科蒋朱明教授经过研究,也发表观点认为: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
于康教授和蒋朱明教授指出,白蛋白并不能在人体内马上转变为氨基酸,它的转化需要较长时间,半衰期约要21天。而人体仅能利用降解而成的氨基酸,因此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立即发挥营养作用。然而,白蛋白费用较贵,其费用高于使用其他普通营养溶液数十倍。10克一瓶的白蛋白在200元至400元左右。因此,使用白蛋白补充营养并不合适。
还有些人认为,使用白蛋白可以改善疾病的预后,能让患者康复得更快、更好。其实,这也不一定。于康教授和蒋朱明教授在研究中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可以降低血液中低白蛋白者的死亡率;而给危重患者使用白蛋白,反倒可能导致死亡率增高。
参考资料:/"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滥用白蛋白,要命"人民网—滥用白蛋白,要命
关于人体注射人血白蛋白的作用和人体输入人血白蛋白有什么副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人体注射人血白蛋白的作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