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多久才能出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多久才能恢复造血功能)
本文讨论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多久才能出院,并描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多久才能出院。
解惑:骨髓捐献5大担忧
1 解惑:骨髓捐献5大担忧 骨髓捐献是要抽取骨髓吗?
虽然“骨髓移植”一说深入人心,但专业的叫法应该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捐献骨髓真正捐献的是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成分。
骨髓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体骨髓量与体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因为人体绝大部分的造血干细胞是分布在较大骨骼腔隙中的红骨髓(刚出生时,骨骼腔内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内脂肪增多,即为黄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而黄骨髓只是保有造血功能潜质),所以早期是采用抽取骨髓的办法来获取造血干细胞,不过这是较早前受技术所限而采取的办法,现在已经较少采用了。
目前临床进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
骨髓是从脊髓里抽取吗?
很多人在想象中认为,“骨髓移植是要在捐献者的脊髓中抽取骨髓”。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有两个错误:首先,尽管都是名为“髓”,但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其组成乃无数的神经(彷如身体的中枢电缆线),而绝非“骨髓”,跟造血干细胞更没有关系。
其次,临床上抽取骨髓的部位并非脊髓,甚至都不是脊柱。在真正的“骨髓”捐献过程中,捐献者捐献时需要被麻醉,医生用针刺入其髂骨(髂前上棘和/或髂后上棘)抽取一定量的骨髓用以移植。
医生抽取髂骨处骨髓示意图。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如何捐献?
除了红骨髓中蕴含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以外,人体还有不少地方亦含有造血干细胞,例如外周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我们通常所说的“骨髓移植”实际上大多都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无关供者(unrelated donor)捐献时大多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在外周血采集干细胞不足或某些亲属捐献病例中才会联合“骨髓移植”方法。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是将捐献血液抽出后流经细胞分离机,在把干细胞挑出来后,再将血液输回捐献者体内。这种方法能够避免骨髓穿刺带来的痛苦,使得移植对捐献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这一过程无需麻醉,和献血很像。
捐献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示意图。
不过,因为正常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极少,移所以植前需要利用药物将捐献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以便更有效地收集造血干细胞。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动员药物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它能刺激粒细胞系造血,促进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并促使造血干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至血流,增加其在外周的数量[2]。
一般情况下,在连续皮下注射动员药物4天后,捐献者将在第5天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分离收集操作;如果第5天采集细胞数量不够,那么捐献者就再次注射一针动员药,并在第6天继续采集细胞[3](这里要注意:“连续”两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一些国家的规定中属于“同一次”捐献[4])。
我国的捐献程序与国外类似,先以5微克/千克(体重)/日的量应用4-6天的动员剂,然后就可以开始分离收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了。
另外,刚出生婴儿脐带血中也含有造血干细胞,只是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多用于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捐献有损捐献者健康吗?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6]。
由于动员药物的作用,捐献者大多会有一些药物带来的短期不适感受。近八成的捐献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轻中度的骨痛,但用普通止痛药大多能够有效缓解疼痛[7];其他诸如过敏反应、脾损伤、咳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乃至死亡等副作用尽管在临床上亦有报道,但对于健康的骨髓捐献者而言十分罕见[2][8]。
除了上述明确与药物有关的副反应之外,捐献后有1/4的捐献者会有较明显的头痛、恶心等症状,其中女性捐献者发生率更高[7]。
另外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时,会使用外周血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而把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在此过程中,捐献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低钙血症、手足麻木、一过性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偶有捐献者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大多都能自行或在药物辅助下恢复。大多数捐献者在骨髓捐献后两天内即可回复正常作息[1]并在捐献后第二天就能出院回家[9]。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副反应都是短期、暂时的。在长期随访研究中并未观察到干细胞捐献对捐献者存在任何长期的不良作用,捐献者的癌症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人无异。
一次捐献,终生负责?
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顾虑:如果骨髓配型成功,是否意味着一辈子都要对病人负责?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各国对再次(多次)骨髓捐献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标准。挪威就规定首次捐献后必须间隔4周才能进行第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且该国禁止连续3次捐献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美国在这方面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定,不仅同样禁止捐献者为同一名受捐者进行2次以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且在无特殊情况下,既往捐献者也不应当被要求再为其他受捐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实际上各国对于向同一名患者再次(多次)捐献骨髓的申请处理都比较谨慎,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向移植委员会提交申请并证明“为什么”患者需要接受再次移植。只有当申请得到审批之后,方能进行再次(多次)移植。
因此,捐献者对于“终身负责”的顾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干细胞移植手术需要几个疗程
干细胞移植的疗程:在病人入院以后要接受一系列的身体检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干细胞移植方法。在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后,就进入了长达七天左右的结合、生长的过程。病人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四五次这样的植入,植入的细胞越多,治疗的效果越显著。
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造血干细胞的时间不好评估,任何手术都不能用时间来评估,普通的阑尾手术都可能出现异位阑尾。回输的时间估计两小时,明显你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外科手术等同了。
捐献骨髓以后身体需要多久可以完全恢复
1至2周内,骨髓采集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骨髓移植,移植的核心不是骨髓,而是造血干细胞。通过外周血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采血量甚至比献一次全血还要少,对捐献者自身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白血病患者而言却可以拯救生命。
骨髓采集技术已采用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式,也就是说,捐献者不再需要手术,整体采集过程只通过血液分离机就可以完成,类似于血站采集血小板。在采集中,只通过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
采集完成后,轻微疼痛感和不适感也将在几天内消失。1至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扩展资料:
骨髓移植技术的发展:
骨髓移植,在早期移植的就是骨髓血。骨髓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骨(如髂骨)的骨松质中。
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栖息于红骨髓中,它就像种子一样,虽然在骨髓中含量只有1%左右,却可以生根发芽,不断自我复制,并且可以分化成各种血细胞。
为了获取足够的干细胞,早期的移植需要对供者进行半身麻醉,从髂骨采集1000毫升左右的骨髓血,这对健康供者来说代价就太大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应用细胞动员剂可以将造血干细胞动员入血中,通过采集血液就能获得所需的干细胞。这是移植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大减少了干细胞采集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捐献骨髓,捐的是“髓”吗 1—2周内,捐献者血液中各
人民网-我国骨髓捐赠者两成会反悔 亲属施压系流失主因
请问骨髓捐献一共需要几天,从抽5毫升血初检开始到采集完造血干细胞回输完成一共需要几天?
1,现在大多做的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做的较少,但是有的医院是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做(主要是有血缘关系的,非血缘的一般不作)。
2,如果只做骨髓穿刺,不需住院,很快的,十几分钟的事,做完直接就能走。
3,骨髓如果配型成功需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一般提前一周住院,先做化验检查,然后做动员,动员3~4天就采集干细胞。采集1次或者2次。采完后即可出院,过后按医嘱来复诊就行。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多长时间才能够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自体移植后至少6个月应避免工作和上学,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休整,在配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至少需要6个月至1年的时间在家休养,而配型不合的患者则需要至少1年以上的时间,但最终还是要根据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向医师咨询之后再决定何时开始工作和学习,然而去上班的合适时间还要根据其所从事何种工作及工作的强度,例如:一名在家工作的计算机顾问也许会比一名教师能更早地重返工作岗位,所以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给自己充分的时间休息和恢复是必要的前提。
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多久才能出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多久才能恢复造血功能、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多久才能出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多久才能出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