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焦虑(血府逐瘀丸能打通全身经络吗)
本文目录一览:
血府逐瘀汤
看电视的时候,尤其是白细胞低是免疫力低吗家庭伦理剧,经常会看见这么一幕:家里的老人,破口大骂不顺着自己心意的子女,然后捂着心脏倒下了……然后家里人慌慌张张的就送到医院挂水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有发生。当情绪激动的时候,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脏冠脉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产生胸闷、憋气、心慌、心绞痛等症状。时间长了,甚至会引起心肌坏死,相当于形成了一次心梗。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相对轻一些,也更常见的表现,就是生气后,觉得胸闷憋气,有时也有心绞痛发作,很像一个冠心病的表现。于是,为了保险一些,选择去医院检查,做了冠脉造影,放了支架。但是症状仍然存在。怎么办?
在中医看来,这是由于生气的时候肝气上逆,影响了人身体的气机运行,产生胸闷、憋气、心绞痛等症状。气推动血液运行,长期的气滞,则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也就是常说的血瘀。血瘀可以进一步阻滞气机的运行。于是,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这时候,清代的医家王清任告诉我细胞周期的四个时期图们一个方子,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之一。从方名来看,是治疗“血府”的瘀血,而“血府”是王清任通过观察婴儿尸体总结得出的人体的结构,“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从王清任的描述,大概位置就是在人体胸中。虽然在人体并不存在真的“血府”但是王清任通过观察,发现胸中很容易出现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胸闷、憋气、心慌等等。治疗上,就是在胸中活血化瘀。而瘀血多归肝脏所主,因此,在血府逐瘀汤中,有柴胡、赤芍、枳壳、甘草四味药,是张仲景的四逆散,可以梳理肝经气滞;有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赤芍,是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主力部队;有桔梗、牛膝,一升一降,使气滞时候堵住的人体气机恢复升降。几部分相配合,就可以做到理气活血,驱逐“血府”的瘀血。
当然,血府逐瘀汤的主治远不止胸闷憋气这一条。在书中王清任列了十九条,常见的有头痛、胸痛、天亮出汗、心里热、急躁、呃逆、饮水呛、失眠、心慌、早晨出汗、容易生气、干呕等等等等。总结起来,很多都是由于生气以后,或者长期喜欢生气导致的一些疾病,都可以用这个作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比如老年人长期有个气虚,可以加上黄芪、党参等;经常有食积,可以加上白术、莱菔子等等。
分享中医杂志《家庭中医药》内的一篇《神奇的四物汤》·上海龙华医院李祥云医生,基本吧四物汤的变形都说了……
怎么治疗抑郁症啊方法有哪些
抑郁症在当下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群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下面就由我来告诉你无丝分裂有细胞周期吗的简单介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哪些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5.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忧郁症的有效治疗偏方
1.柴胡疏肝汤
处方为柴胡、当归、大腹皮各10克,杭白芍、枳壳、香附、茯苓各15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焦三仙12克、大枣10枚、小麦50克、琥珀3克(冲服)。
肝阳上亢者加草决明、黄芩、钩藤;胃气上逆者加旋覆花、竹茹;气血虚者加党参;胸阳不振者加瓜蒌、佛手;腹气不通加大黄、龙胆草;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改杭白芍为赤芍;咽有异物感者加半夏、厚朴、代赭石。
2.宁神解郁汤治郁症
药方组成为百合30克、五味子10克、枣仁30克、合欢花15克、夜交藤30克、郁金15克、香附20克、当归12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槴子12克、苍术15克、神曲12克。
百合为主药,其甘寒直入心肺二经,益气清心、宁神定魄;五味子、枣仁养心安神;夜交藤安神益肾;合欢花、郁金、香附解郁安神,当归、丹参、川芎养血活血,加强药方宁神、解郁、活血之效。
3.六味地黄丸治更年期忧郁
更年期为老年人的一段过渡时期,因机体衰退、内分泌失衡,并以情绪忧虑或焦虑紧张为主的一种症候群,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健脑益智之效,本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重在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为主药,山萸肉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茯苓、牡丹皮泻三阴虚火,以治其标。
4.补源解郁汤治妇女忧郁症
妇女忧郁多见郁症后期虚证的证型,由於心、脾、肝、肾虚损,气血失和,女性以血为主,善感多虑,多从伤血致伤气、忧思伤肝脾引发,以补源解郁汤治之,药方组成为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薄荷5克、党参20克、黄耆15克、枣仁15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甘草15克、地黄30克、桂枝15克、合欢花20克、枸杞子20克,全方有解郁、养血、益脾、宁心、补肾的功能,调整脏腑机能,使之相互协调为用,机体气血充足,自可回复正常功能,病则愈之。
5.四逆散加味治郁症
予四逆散每日一剂,肝气郁结、胸肋胀满疼痛者加郁金、青皮、佛手;痰气郁结、胸闷不舒者加旋覆花、苏梗;热势绞甚、口苦、便秘、气郁化火者加龙胆草、大黄;咽中有异物感加半夏、厚朴、紫苏、茯苓;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加酸枣仁、茯神、生地;多思善疑、眩晕神疲,心悸胆怯、心脾两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耆、龙眼肉;本方疏肝理气,和中缓急、气机调畅,郁病缓解。
6.血府逐瘀丸治郁症
采用血府逐瘀丸每次二丸,轻者每日两次,重者每日三次,血府逐瘀丸中桃人、红花、赤芍、牛膝可活血化瘀,当归、川芎、生地可以养血活血,柴胡、桔梗、枳壳可以理气行血,甘草和中解毒,本方可以可活血理气、袪瘀补血,气血方通能解除郁症。
抑郁症的10个前兆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中医历史上对于瘀血的论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应该是一座承前启后的奇峰。其六大逐瘀汤的运用,堪称经典。和伤寒杂病论五大泻心汤相映生辉。 现摘录如下。
王清任(1768年6月30日~~1831年3月29日)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字勋臣。青年时曾 “纳粟捐千总”,获“武庠生”衔,未入行伍。二十岁许学医,终成医林巨擘。1820年(嘉庆廿五年)开始居北京行医。由于技术高超,颇负盛誉。 晚年将其一生医学理论与治验成书并刊印《医林改错》,撰成中医不朽经典,影响巨大而深远。1830(道光十年)此书刊行后不久病故,享年64岁。
【血府逐瘀汤主要适应病症】
1.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2.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3.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4.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血府逐瘀汤主治】
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血府逐瘀汤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药物组成:当归3钱,生地3钱,桃仁4钱,红花3钱,枳壳2钱,赤芍2钱,柴胡1钱,甘草2钱,桔梗1钱半,川芎1钱半,牛膝3钱。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 “血府” 。于是根据 “血府” 可以产生 “血瘀” 的理论,创立此方。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 “血府” 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 “血府逐瘀汤” 。
本方除桔梗引药上引,牛膝引邪下行,甘草和中调药外,其余药物均入肝经。如当归、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疏肝,适用于血瘀热证;桃仁、赤芍、红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气不活,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剂。
本方以活血逐瘀、通调气血、化瘀止疼为立方原则。
方中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四味,即妇科良方四物汤。有活血、养血、补血的作用;桃仁,红花破血去瘀,合成桃红四物汤,攻中有补(桃仁、红花攻逐,四物活、补),以此六味,行血分之瘀。
柴胡功能疏肝升阳,枳壳职在宽中消积,桔梗宽胸利膈,以此三味为主,解气分之郁。牛膝既降低上部充血,又引药下行;桔梗祛痰止咳,又载药上行,此二味并用,使气血升降,各得其所,寓理气于活血之中。最后加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协调统一。正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意思。
王氏此方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究其源流,实集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为一方,化裁而出。其妙处在于加入了桔梗、牛膝二味,使清升浊降,各得其所,遂成推陈出新、别开生面之名方。
各家论述
《医林改错注释》:
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又能开胸膈滞气,宣通气血,有助于血府瘀血的化与行,与枳壳、柴胡同用,尤善开胸散结,牛膝引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使气血更易运行;甘草缓急,通百脉以调和诸药。
《方剂学》:
本方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上扰清窍,则为头痛;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则饮水则呛。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症自愈。
医家点评:
本方系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功能活血逐瘀、理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四药相得益彰,共奏活血逐瘀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善行胸中气滞,气行则血行;桔梗开宣肺气与枳壳相伍开胸散结,能载药直达“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以利瘀血消除;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润燥(兼清瘀热),甘草和中以防祛瘀药之破泄,理气药之辛散而耗伤阴血伤正。
抑郁症为何又叫郁证、忧郁、百合病、灯笼病、梅核气?
中医认为,抑郁症的辨证以虚证为主,以心、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兼有肝郁症状,其中又以肾虚最为常见,其症状在多种中医病名的症候群中出现。 郁证,亦有称为郁病的 郁证泛指任何人体机能的闭塞郁滞引起的疾病,包括脏器郁、病气郁、客气郁、情志郁、药郁,其中的情志郁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情志郁最早见于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说道:「 ”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等,将其作为郁证的病因之一,原因就是忧愁等不良情绪引起。当代中医,认识到抑郁症主要由于气血郁滞,故治疗郁证通常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等药物为主,辅以精神调摄、行为引导、针灸、 *** 。 忧郁,因元气亏虚引起情志忧郁 如受后世尊为「 ”药王”的明代医家张景岳就提出,「 ”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不无失矣。兹予辨其三证,庶可无误。盖一曰怒郁,二曰思郁,三曰忧郁。”其中的怒郁、思郁为实证,而忧郁为虚证,因而将忧郁从郁证中分离出来,强调因肝肾气血亏虚而引起情志疾病。 百合病 「 ”医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记载百合病的症状为「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这一症候群可用百合治疗而得名。认为百合病的重要病因是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然因为惊疑,突然遭受景遇变故等引发。百合病与西医学抑郁症的病因、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 灯笼病 见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因瘀血内停所致里热外凉之症状,因与灯笼的里热外凉相似,故名灯笼病,用血府逐瘀汤治之。灯笼病类似于抑郁症瘀血内阻所致者。 梅核气 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因症状象「 ”梅核”咔于咽喉而无实物只有气聚,故名。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现代医学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与情志波动密切相关,因此,梅核气常常也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 梅核气如何治疗呢?早在2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内经》提出「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说明气机不畅是郁证病机的基本核心。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将之称为梅核气,并指出「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