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解大全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有什么经叫甲本心经?
- 2、风池穴详细资料大全
- 3、求金庸老先生在其小说中所涉及到的穴道大全,有重赏,我骨骼抗衰骗局想研究一下其正确性,谢谢了免疫力能传给别人吗。
有什么经叫甲本心经?
有什么经叫甲本心经
佛教就一本心经,不过译本很多。
中国历史上,至宋朝为止,可考的至少有11次汉译,现存9本。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 吴·支谦译 缺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402-413年)略本 存
梅湘涵小楷心经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译(649年)略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那经》 唐·菩提流志译(693年)缺
《摩诃般若髓心经》 唐·实叉难陀译(695-710年)缺
《佛说波罗蜜多心经》 唐·义净译(695-713年)略本 存
梅湘涵小楷心经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别本 唐·法月译(初译)(738年)广本 存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法月译(重译)(738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般若共利言等译(790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智慧轮译(847-859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法成译(敦煌石室本)广本 存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宋·施护译(980-1000年)广本 存
其中以玄奘法师汉译本流通最广,共260字。其译本内容约有20处与今日所见的梵文本不同。日本通行的汉译本共262字,比中国通行本多了2字,即“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中的“一切”。
唐代义净的汉译本,在咒语后有一段不同一般译本、独有的流通分,描述读经的功效[7]。有些学者认为此版本可能是上海莱士免疫球蛋白怎玄奘汉译本的误用,因此《大正藏》未收录,但日本存有此本的抄本。
依藏文本汉译的有:
《大内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清康熙据西藏番字旧本译。依此版本,雍正皇帝御制《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藏满蒙汉对照版,雍正元年十二月初八日制成。
1948年贡噶呼图克图于上海依藏文本作汉译本《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
梅湘涵小楷心经
1994年方广锠依《敦煌遗书》的《心经》异本作修订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8]。
依梵文本所造的汉字音译本有:
敦煌遗书S2464号“观自在菩萨与三藏法师玄奘亲教授梵本不润色·《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9],及S5648号。白石真道曾将此本还原成梵文。
房山石经藏不空汉字音译本[10]。福井文雅曾将此本还原成梵文
房山石经藏慈贤汉字音译本[11]。福井文雅曾将此本还原成梵文
梅湘涵小楷心经局部
宋·兰溪大觉禅师,汉字音译本[12]。此本于西元1246年(宋·宽元四年)。
《玄奘感观音亲授记梵文心经》,此本引自愣严解冤释结道场仪,为明清时期云南阿咤力僧常用之科仪,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底本藏于云南图书馆。[13]
藏文本
德格版《西藏大藏经》中,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译本。其一是由印度堪布无垢友(梵Vimalamitra)及译师宝车(藏Rin chen sde)比丘所翻译,经名《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归入续部。另一版本,经名《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者佚名,归入般若部。均为广本。
敦煌藏文文献中,有第三种藏译本,经名《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略本,收录在《敦煌大藏经》中,有20种抄本,内容大致相同。
英译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毕尔(Samuel Beal)于1864年依玄奘汉译本所译。
穆勒(Max Muller)于1884年将梵文本转写成天城体及罗马拼音,并首次将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译成英文传至欧美国家。穆勒转译时间早,且当时英文的佛教用词尚未固定,故此译本以今日标准看并非佳作,但这无损于穆勒在心经研究史上的地位。
1957年及1967年,孔睿(Edward Conze)校订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并译成英文。孔睿是二十世纪欧美研究般若经典最出色的学者,其心经译本几乎被当成标准本,地位等同玄奘译本在汉字文化区的地位。
其他语文译本
其他语言译本多依梵文本、玄奘汉译本、藏文本而译。
德译本:1960年何内等三人(I. B. Horner,D. Snellgrove,A. Waley)依孔睿校订本及略本梵文心经,译成德文。
1982年法勇比丘(Bhikkhu Dharmaviro)依玄奘汉译本作德译本。
法译本:1984年吴其昱依玄奘汉译本作法译本。
日译本:1972年松原泰道依梵文本作现代日语译本。1977年榊亮三郎依法隆寺修订梵文本作日文意译本。1988年白石真道依修订梵文广、略本作日译本。昭和16年,高岛米峰、清泉芳严依法月、般若共利、智慧轮、施护、法成等汉译本作日译本。昭和52年,寺本婉雅依藏文本作日译本。
俄译本:1989年,切连契耶夫(Terentyev A. A.)作俄译本。
韩译本:1994年,越祖,宋醉玄著《般若心经讲论》,依鸠摩罗什、玄奘、法月等汉译广、略本心经作韩文音译及意译。
越南文:净行法师依玄奘汉译本作越文音译及意译本。
荷译本:Rob Janssen依梵文本作荷兰文译本。
风池穴详细资料大全
风池穴是人体的穴位,别称热府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其穴义是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这样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线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风池穴 出处 :《灵枢·热病》 分类 :穴位 别称 :热府穴 位置 :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取穴方法,解剖,主治疾病,穴位配伍,刺灸法,名词解释,气血特征,运行规律,功能作用,治法, 取穴方法 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当风府与翳风之间,或颞骨乳突尖(下端)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连线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在颞颥(脑空)后发际陷者中”; 《外台秘要》:“夹项两边”; 《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 《医学入门》:“耳后一寸半,横侠风府”; 《针方六集》:“侠风府两傍各开二寸”; 《循经考穴编》:“平耳坠微上,大筋外发际陷中,与翳风相齐”。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疾病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 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 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风池穴(热府) 名词解释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面部穴位示意图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 Tip: 1、以食、中指一起 *** 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神催眠较为有效。 偷懒小办法”——梳头 人体头部穴位较多,可以用木梳,或者是手指腹每天从前发髻向头顶轻轻梳理,这样能同时对头部穴位 *** ,有助于全身放松。对于男士而言更应常梳头,因为额部有前列腺的全息穴区,同时头部的许多穴位有调神舒肝的功效。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求金庸老先生在其小说中所涉及到的穴道大全,有重赏,我想研究一下其正确性,谢谢了。
武侠小说 穴位大全
中 会 脉 俞 臂 二间 十宣 八风 八华 八邪 人迎 人中(水沟) 三间 三里 三焦 上关 上星 上脘 上廉 上篌 下篌 下廉 下脘 下关 下聋 大巨 大包 大迎 大都 大抒 大横 大赫 大陵 大钟 大肠 大敦 大椎 小肠 小海 子宫 飞扬 太乙 太白 太冲 太阳 太溪 太渊 少冲 少海 少商 少府 少泽 少溪 中冲 中极 中府 中注 中封 中渎 中庭 中脘 中都 中渚 中枢 中篌 天井 天宗 天府 天鼎 天冲 天溪 天枢 天牖 天听 天窗 天池 天篌 天容 天柱 天突 风门 风市 风池 风府 气中 气冲 气穴 气海 气户 气舍 五号 五枢 五里 五处 五束 巨骨 巨阙 巨篌 水分 水泉 水道 水突 内关 内庭 支正 支沟 仆参 心俞 日月 止泻 长强 牙痛 历兑 丰隆 不容 孔最 尺泽 公孙 云门 四号 四白 四强 四渎 四满 四缝 外丘 外关 外陵 石门 石关 玉枕 玉堂 玉液 头维 头颞 禾篌 归来 申脉 本神 目窗 正营 丘墟 印堂 兰尾 阳白 阳交 阳池 阳谷 阳纲 阳辅 阳溪 阳陵 阴交 阴市 阴包 阴谷 阴郄 阴都 阴陵 阴廉 曲池 曲泉 曲差 曲垣 曲泽 曲骨 曲鬓 会阴 会阳 会宗 关门 关元 关冲 至阴 至阳 后溪 后顶 地仓 地机 冲门 冲阴 合阳 合谷(虎口) 次篌 华盖 囟会 耳门 行闻 交信 迈步 兴奋 光明 伏兔 血海 百会 列缺 夹脊 灵台 灵道 灵墟 听会 听宫 听灵 听穴(聋穴) 附分 附扬 医风 医明 扶突 肘尖 肘篌 肓门 肓俞 身柱 库房 完骨 条口 劳宫 极泉 间使 肝俞 迎香 志室 鸠尾 束骨 角孙 步廊 兑端 承灵 承泣 承光 承山 承扶 承浆 承满 承筋 肩井 肩贞 肩腧 肩篌 乳中 乳根 鱼际 鱼腹 侠白 侠溪 肾俞 肾脊 委中 委阳 京门 京骨 经渠 周荣 治瘫 忠阳 直立 府舍 金门 金津 环中 环跳 抬肩 青灵 秉风 居篌 建里 命门 和篌 肺俞 昆仑 定神 虎边 泽田 神门 神堂 神庭 神道 神封 神阙 神藏 前谷 前进 前顶 指掌 指缝 胃上 胃仑 胃俞 胞中 胞室 胞肓 复溜 举臂 眉冲 络却 胆俞 临泣 急脉 哑门 郄门 幽门 俞府 带脉 食窦 屋翳 陷谷 胛缝 通天 通谷 通里 脑户 脑空 消泻 消泺 浮白 浮郄 缺盆 殷门 秩边 脊中 涌泉 陶道 素篌 胸乡 窍阴 悬枢 玄厘 悬颅 悬钟(绝骨) 商丘 商阳 商曲 维道 维胞 梁门 梁丘 率谷 率角 球后 偏历 章门 辄筋 渊腋 趾平 隐白 液门 颅息 腕背(养老) 腕骨 阑尾 跗阳 温溜 筋缩 犊鼻 然谷 筑宾 颌厌 期门 厥阴 紫宫 落地 强间 腓肠 脾俞 颊车 提垂 喘息(定喘) 腋缝 腰俞 腰眼 腰奇 腹结 腹哀 解剪 解溪 意舍 意桌 睛明 督俞 魂门 廉泉 照海 跟平 跳跃 箕门 魄门 膏肓 龈交 膀胱 膈关 膈俞 漏谷 膝关 膝眼 横骨 璇玑 增音 镇静(安眠) 鹤顶 膺窗 髀关 膻中 翳风 攒竹 蠡沟 颧篌 十七椎 上阳关 上睛明 上廉泉 上膂俞 上巨虚 下巨虚 下膂俞 三阴交 三阳络 三焦俞 大肠俞 小肠俞 气海俞 中膂禹 手三里 手五里 白环俞 白环跳 四神聪 头临泣 头窍阴 丝竹空 外定喘 纠外翻 阳陵泉 阴陵泉 关元俞 血压点 百虫窠 地五会 足三里 足五里 足临泣 足窍阴 足通谷 肩中俞 肩外俞 结核点 通么骨 清冷渊 溃疡点 厥阴俞 滑肉门 腰阳关 腹通谷 膏肓俞 膀胱俞 膝阳关 瞳子篌
2人体穴位图解
;z=0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人体穴位图解大全%20高清pn=1spn=0di=154951411120pi=rn=1ie=utf-8oe=utf-8cl=2lm=-1cs=2817482033%2C3043074043os=1481038975%2C579358621adpicid=0ln=21fr=alasme=0cg=objurl=http%3A%2F%2Fimg0.winxuancdn.com%2F7632%2F11547632_5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254j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r6517vpAzdH3FAaaandlllcl_z%26e3Bip4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