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委中穴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max2023-02-09健康养生77

本文目录一览:

穴位密码-委中穴

概述

委中穴 Wěizhōng BL40 : 穴出《灵枢-本输》:‚膀胱出于至阴……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委中穴是百度云储存空间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委,《说文-女部》:委随也。词义本为随顺的意思,引申为萎弱、委曲之义,如《楚辞-离骚》云: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指绵延屈曲的样子。中,指代中间、中点的意思。因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该处为关节弯曲活动的地方,取穴时需要在关节放松屈曲状态进行,如俯卧伸足、膝关节微屈,或正坐垂膝下取穴。故而名之委中。

别名

腘中 :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胭窝横纹处中点。

郄中 :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

血郄 :血,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位置: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 肌腱 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效:舒筋活络 ,泄热清暑, 凉血解毒。

局部解剖: 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起始端、胫神经干和腘动、静脉经过。

进针层次①皮肤由股后皮神经分布,到该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2骶神经;②皮下组织,内有小隐静脉和股后皮神经的分支;③针通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该肌两头均有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2骶神经;④腓肠内侧皮神经的起始端,它由胫神经分出,伴小隐静脉下行到小腿后面;⑤胫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两终支之一,由第4、5腰神经和第1至第3骶神经的纤维组成,该神经干正当穴位,可刺中其内侧,从而产生强烈的触电感并向足底放射;⑥针的深面有股动、静脉,股静脉比股动脉浅,经大收肌裂孔后直接延续为股静脉。股动脉位于股静脉的深面,是股动脉经大收肌裂孔后的直接延续。上述血管均属中等大血管,所以该穴不宜盲目深刺,以免刺破血管造成出血。

主治

1、 腰背委中求

《四总穴歌》曰:腰背委中求。因腰部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脉所过,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是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故委中穴可治疗背腰部及下肢部的经脉病。

多用于治疗腰背疼痛,下肢痿痹,肌筋拘急,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临床上电针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延缓椎间盘退变、调节分子生物学反应、调整生物力学、减轻神经机械损伤、改善微循环有关。

邱氏等报道点揉委中穴可明显缓解腰背肌疲劳。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易气滞血瘀,多见经络所循处疼痛,故腰背肌病变多可责之于膀胱经。推拿膀胱经之合穴委中,可温阳行气活血,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之一。

2、 刺血以疗疾

委中穴所居之所血络极为丰富,具有治疗急性疼痛之功效,故有“血之郄穴”之称。

《素问·刺腰痛篇》曰:“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刺足太阳郄中出血”。《灵枢》有云: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血去则诸病除之,刺络放血可调气血、出瘀血、通经脉,可治疗 急性腰扭伤 ,血瘀证,丹毒,瘾疹等。

3、 合治内府

《针灸大成》云:“主膝痛及拇指,腰下脊沉沉然,遗溺……委中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委中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故能治遗尿,小便不利,尿潴留,水肿及肾脏疾病。

委中穴作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下合穴,又为“血之郄穴”,在治疗急慢性腰背部疾病方面具有特异性作用,拥有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腰背委中求”也一直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准则之一。从现代神经解剖学角度分析,委中局部的神经血管与腰背部神经血管具有一定联系性。

现代应用

近60年文献检索结果:使用频次 1%有12种,其中瘫痪384,脑梗死181,脑梗塞176;近20年文献检索结果:使用频次 1%有12种,其中瘫痪255,脑梗死181,脑梗塞162。根据标准和检索结果,推荐委中穴的主治病症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一级疾病之一。

许军峰研究委中穴不同刺法对中风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表明通过对委中穴的强刺激,可以促使脑中瘀滞疏通,气血流畅,废肢能用。针刺委中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学标准才能有很好的疗效。

特色应用- 雀啄刺

雀啄刺是一种刺法名,作为一种强刺激手法,指针刺时,针体在穴位内作浅而频数的提插,类似捣法而较轻。如鸟啄米,故又称提捣法。雀啄刺法虽提插,但幅度小,频率快,针感强烈,可激发经气感传,使针感由浅入深向四周放散直至病所。故运用此法治疗起到运行气血,加快经气运行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频率越快,疗效越好,得气好而持久,疗效也更加显著。

雀啄刺委中穴,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且源于石学敏“醒脑开窍"之大法,石氏针刺法针刺委中治疗下肢功能软瘫期障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还具有持续的治疗效果。针刺委中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学标准才能有很好的疗效,对其强刺激后,明显可以缩短病程。因其针刺有利的体位因素,更易诱发出肌力。针刺越早,效果越好。

但毕竟是强刺激,不宜过快、过深、过强,注意用量及时间,以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附:《四总穴歌》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 三里穴 ; 腰酸背痛 ,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

文章仅代表现阶段的研究认知水平 ,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医疗知识不断更新!

每天学一点中医: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讲解的很细致,收藏吧

# 健康 科普排位赛#

1 少商

1.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消毒穴位,医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鱼际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关节处,捏紧拇指,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孔要大,挤出血10~15滴,使血由暗红变淡为宜。

2.外感身疼无汗:用0.5寸针刺该穴,捻转使局部刺痛。

3.中风急救: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手均刺,强刺激,或点刺放血。

2 合谷

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胸闷憋气,咽喉不爽,针之用补法:即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操作5分钟,可迅速理气宽胸。

配穴:三阴交用泻法,效佳。

2.牙痛:强刺激止痛好。

3.止汗,发汗:配复溜,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合谷、复溜双侧均针,以出现针感为度。

3 手三里

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后遗感。

方法:弹拨,如弹拨患者右侧之手三里时,医者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使肘屈成90°,用左手的拇指弹拨患者右侧手三里穴处的肱桡肌,同时让患者活动不适之处,当即缓解或消失。

4 曲池

1.降血压(1、2期效果较好):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数次,患者当即头脑清爽出针。

2.上肢要穴,可治半身不遂,肩周炎: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每过5分钟行针1次;或针曲池穴得气后起针,叫患者活动。

3.丘疹及面部痤疮: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常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效更佳。

5 内迎香

治红眼病。取穴:在鼻孔内上方的鼻中隔处。针法:清洁鼻孔,用三棱针由鼻孔的外下方向内上方刺入,有阻力时即出针,血即流出。

6 液门穴

液门穴是一个消炎的药库,如果我皮革护理怎样们能善用它,很多疾病能当下见效。

液门,顾名思义:液体之门,有降浊升清的作用。液体在人身经络之中循经而行。有时人体表现的上火,并不完全是人体火多了,或者说水少了,很多时候是液体循行的道路不通畅了,有堵塞了,表现在堵塞的局部有病痛了,这时要想办法疏通液体循行的道路,液门穴当仁不让,我们可以用艾灸、按压治疗都会有效的,不少上火的症状当下能完全消失。

7 照海穴

咽喉部痒痛,有时还伴有干咳、干呕的症状,西医上称为「梅核气」。慢性咽炎的人,消炎药物无法进入粘膜深层,吃药无效......空调吹久了,咽喉肿大、发炎、发烧......

这时你玻色因和视黄醇哪个更抗衰老可以按摩照海(和天突穴),可以消炎护嗓。每次指尖掐照海穴 3~5 分钟,天天不拘时候次数。天突穴可用指腹随时按揉,局部有酸胀感便可。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并闭着嘴不要说话。一会儿会感觉嘴里津液,慢慢吞咽下去,这样几次后可去除不适。

8 商丘穴

商丘穴属脾经经穴,正好对应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商丘穴主要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因为脾是管运血的,艾灸或者按揉商丘穴,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患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气血引下来。

9 丘墟穴

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正好位于足底反射区的上身淋巴反射区,主要消除上身的各种炎症。

丘墟穴专门治疗各种上火之症,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发炎症状,比如牙痛发炎、眼睛红肿发炎、嗓子发炎、咽喉肿痛,头痛和乳房痛的炎症,跟它就更有关系了。

现代生活压力大,人们生活作息不规律,失眠已成为了常态,失眠在中医学称之为“不得卧”或“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

轻者入眠困难,或入睡后易被惊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

耳穴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脏腑阴阳的作用,这是因为耳廓是诸经通过、终止、会合的场所,通过刺激耳部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内在生理状态的作用。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最主要的作用是疏通经络。

耳穴神门,具有镇静、安神、利眠作用。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主。当心阳不足,则出现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表现;心阴不足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失眠,如心悸、多汗等,多取”心”穴宁心安神。

【穴位定位】

神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的外1/3的上部。

心穴,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使用方法】

点掐或王不留行籽贴压神门穴、心穴,或用火柴棒的一端点按,以出现酸胀感或放散感为宜。

委中穴,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却任由腰痛、背痛折磨,这真是太可惜了。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我们不妨三顾茅庐,把它请出来,让它帮我们挺起 健康 的脊梁。

四总穴歌

“腰背委中求”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理解是:腰背上的病痛,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

求什么呢? 我们看一个 健康 的小孩,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你让他趴下来的时候,摸他那个委中的部位,会发现它是凹陷的,这是正常状态。如果这个部位有一个凸起的,或者有条索状物,或者有一个小包,或者有一处压痛点,这才是你所要“求”的东西。

委中穴位置: 在我们弯曲腿部时,膝关节的背面也就是凹陷处,最里端的正中点。

拍打法: 趴下,直接用拍痧掌拍打委中穴以及周围,以拍出痧为参考,这样拍委中才能治你的腰背。

功效: 拍打委中穴有舒筋活络、理气和血、祛风散寒的功效,它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对于急性腰扭伤、风寒湿热之邪所致腰痛及肾虚腰痛的人都可用。

委中的作用与好处有哪些?可治膝痛腹痛

【图解委中穴位的位置】

委中穴的位置: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膝盖后面的直线中间叫做委中穴)

取穴方法:在我们弯曲腿部时,膝关节的背面也就是凹陷处,最里端的正中点。委中穴对我们的腰酸背痛治疗效果非常好。

穴位解剖: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穴名解说】

委中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之合穴。别名:腘中,郄中,血郄。

委中穴,又名郄中,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又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故《针灸大成》称为血郄。

委中穴,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按摩委中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运动系统疾病:腰背痛、治疗下肢痿痹、风湿性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脖子酸痛、臀部疼痛、膝盖疼痛等腰及下肢病证。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癫痫等;

3、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腹痛、急性吐泻、急性胃肠炎、肠炎、腹痛等;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治疗小便不利、遗尿、尿潴留等;

5、皮肤科系统疾病:治疗丹毒、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等;

6、其它:提高性欲、丰胸美乳等。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委中穴位配伍: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主治便血: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

衄血剧不止:委中、隐白。腰脊强痛:人中、委中。腰背痛:委中、昆仑。遗溺:关门、神门、委中。股膝内痛:委中、足三里、三阴交。中暑:人中、十宣、委中。急性腰扭伤:龈交、压痛点、委中。

委中穴的养性作用:膝盖后方的穴道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延伸到这里,用手指轻轻抚压穴位,能提高女性的性亢奋度,同时对缓和紧张情绪引起的性欲下降特别有效。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