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 正文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心流的概念是谁提出的(产生心流的前提是)

max2023-02-14新冠十万个为什么77

本文目录一览:

“心流”与当下的力量

“心流”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它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可被实践的状态,是知行合一、全情投入物我衰老性皮肤怎么护理两忘的境界,它带来了自我价值感、独特感以及掌控感,这种巅峰体验和喜悦让我们感觉到幸福。 通过在生活中增加“心流”体验,使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外部环境仍然可以通过“心流”提供的方法获得幸福感。 “心流”带来的喜悦和全神贯注让我不仅联想到佛教中的一些要义,心流跟这些要义之间又有何联系和区别呢?在生活中,如何结合起来理解和应用呢?

1、心流与活在当下

我们今天常听到的词语如“活在当下”、“置心一处”都来自于佛教,那么什么是活在当下?其实就是专注于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这个此时此刻是每一个细微的瞬间,置心一处就是 把注意力敛在这每一个瞬间实现整个身心的高度聚焦 ,高度的聚焦带来了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带来了很多别样的感受,平静、喜悦、如庖丁解牛般处理事务的掌控感,时间的异常感受,高度的沉浸和全然的享受。

当下的呈现可以是一霎间领悟了一朵花开的生命美感的绽放,可以是跟随呼吸回到了古时候领略历久弥香后的久久不愿离开,可以是因为沉浸于一首《流浪者之歌》而为吉普赛人威武不屈的精神而震颤流泪,可以是半夜突然醒来记录飞入脑中的学术灵感,可以是像庖丁解牛一般自如的完成挑战得到了跃迁的感受......,置心一处带来当下的代入感,使我们产生一种物我两忘浑然天成的酣畅淋漓的巅峰体验,这就是所谓当下的力量。

我认为 心流是当下的力量中的其中一种呈现 。心流的特征是所做的事情自己感觉是有挑战感的、是复杂的,要做的这件事做没做到位是有明确目标的。当心流体验过后,会感到自己的特别和心智上的成长,从而带来喜悦感受。当下的力量则涵盖的更广,比如吃饭这件事情,基本上不能称之为挑战,但我们依然可以因为聚焦食物的美味带来非常美好愉悦的感受,也有可能因为味蕾打开的一瞬间而豁然开朗。

心流要求所处理的事务既不是无聊的重复,也不是焦虑的受压,是自己能力范围可控的,能根据即时反馈来确认的 ,在这种带有挑战性的事务处理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巅峰体验,它让人感觉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掌控性的、有种行云流水的舒畅感和成就感,它更强调的是自我能力的超越。而佛学中的当下的力量的要义是借由感受到这样的巅峰体验而看到自己的觉性及万事万物的本来从而得到生命的无限拓展。因此, 心流的体验是当下力量在成就感、掌控感、独特感等感受上的投影体现。

2、 心流与开悟

开悟是非文化的不可思议,是切入念与念之间的空并明白了觉性的宏大,也称明心见性,它带来了平静喜悦和了了分明,是一种明白了以后的彻然和通透。 感受中除了喜悦平静这些跟心流很像的特征以外,还有大爱。我们平时所讲的佛就是觉性,人人皆有,佛并非我们看到的诸多佛像,那都是方便告知世人的显化,目的是告诉世人有觉性这么一回事。导人向善只是佛给世人的一种教义,因为多行善举则心中常有爱,而充满爱的心态让人身心愉悦且平静,可以减少冲突松弛自我及人际之间的张力,而爱和平静可以平复负面情绪,平静及正向情绪更容易带来身心的聚焦,这在心流中描述为反熵增,通过反熵增找回内心的秩序。

佛教有八宗,每一宗都是一条通往生命拓展的可实践的途径。这些途径都是来帮助使用者聚焦于当下体察到觉性,佛号咒语听上去神乎其神,其实不过是通过不断念诵达到集中精力、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这些角度来看,它的慈悲就在于旨在指引人们找到最终的归属和幸福。虽然开悟较之心流更加彻底、但其更难到达,这个功夫更加至真至纯,无法通过逻辑思考去理解也说不明白,故而不易被普通人掌握,甚至蒙着一层神秘色彩。

心流则更加入世,它没有开悟的境界那么究竟彻底,却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知行合一,忘我投入带来了身心愉悦感。 心流更多的专注于成长的感受,而开悟更专注于明白万事万物的本来真相。心流在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更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其强调即时的反馈,反馈使我们有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心流所追求的不一定是大彻大悟,追求的更多是自我的成长和蜕变。

3、 绵密的心流带来幸福

《心流》一书中对幸福的探问使得我们对幸福有了可量化的认知,作者提出了 精神熵 这一度量概念,熵值越高,内在秩序越混乱越远离幸福。咨询的混乱、生活的失意痛苦、欲望的膨胀等会导致熵增,加重内心失序,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情绪不受控,没有生活目标、无聊、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等非正向感受。而心流是反熵增的,无论外在环境是优越还是困顿,我们都可以通过心流体验重新获得内心的秩序从而获得幸福。

心流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反馈在挑战中全情投入,不断获得自我超越。 当我们在生活中绵密的使用心流,则能保持正向效能状态,幸福自己的同时,所辐射出去的正面积极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你身边的人、顺应内心需求去满足并且收获满满的感受,会使得工作生活方面能最大可能的理顺,财富与人际的和谐则为其副产品。

活在当下的每时每刻却没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随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通过制定一个个的小目标和心流体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在心流中,我们获得的喜悦和成就感掌控感会促使我们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心流体验,于是我们会控制情绪计划生活,不断地增加和设计产生心流的外部条件,当这样的正向反馈不断的形成,我们会越来越应用自如, 当生活中出现绵密的心流体验时,我们将是一个活出自我开心快乐的人 ,也许有一天会在一刹间穿越时间的洪流,顿悟于当下,看到自己的觉性,获得生命终极的智慧。

4、 心流开启前的热身

在不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日常行为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置心一处来收摄心神,聚焦当下实现反熵增继而获得内心的秩序,给有挑战的心流的产生提供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热身。

例如,我们在写一盘论文之前,最好已经有置心一处的动作作为铺垫,比如专心致志地享受做饭的过程,投入的品尝食物的味道,先专注去做相对简单的日常活动来回收涣散的注意力,然后再做有挑战的事情则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心流的目标可大可小,挑战也可大可小,它体现在各种各样的事务和环境中,可以是工作目标、学习目标、某项运动目标、游戏目标等。 一种项目产生的心流体验也可成为另一种项目心流体验的预热环节。 我们可以借由爱好,比如打篮球切入那种酣畅淋漓的心流体验,使心理和生理获得放松和愉悦,在接下来投入工作心流时则有更积极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247]他提出了“心流”概念

近几年随着外国心理学理论的推广,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心流”这个概念,但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倒是少有人了解。这得从他的提出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说起。

当年他还是十岁小孩时,他亲眼见证了枪林弹雨,纳粹与反法西斯军队互相射击的过程,他躲在火车里,思考着:到底该如何生活才更有意义?

他慢慢长大,在各种书本中寻找蛛丝马迹,希望能够解答他的疑惑,后来无意中他听到了心理学家荣格的演讲,他发现这就是他要寻找的方向,于是他开始研读心理学。

他到了美国求学,英语并不怎么好的他竟然通过了考试,后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搞研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

他发现弗洛伊德和斯金纳这两位心理学家的理论都不靠谱,于是他自己开启新的研究,去研究那些把自己本职工作当成快乐的人,他们有什么特征。

一开始发现他们说的话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他一时也不知如何做,这时寻呼机出现了,他利用这个机器呼叫那些对象,每天随机召集他们八次,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比如,现在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感觉如何等等。最终他发现了这些人的共同点,并提出一个概念:flow(心流)。

简单地说,这些人在工作的时候,他们都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做事时他们能更快得到反馈,之后进一步调整,于是他们越做越好,心情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更好的生活方式 。

在二战中存活下来后,他一直在寻找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方式,一开始只是为了解开他自己的疑惑,却没想到他的工作给后世的我们极大的帮助,今天我们都知道,如果能够达到心流状态的话,我们的工作会是快乐,我们的未来将变得更美好,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向他致敬,他确实改变世界。

心流这个词汇,最早从哪个学科出现?最早的意思是什么?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心流的概念,最初源自米 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哈里·齐克森米哈里于1960年代观察艺术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他观察到当这些人在从事他们的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些人参与他们的个别活动都是出于共同的乐趣,这些乐趣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且外在的报酬是极小或不存在的,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体验。

心流是什么意思?

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

当用户在完成交互行为时需要高技能水平,并且通过感知到高挑战,且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就会有心流的体验产生。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玩游戏。任何游戏一定会提供一定的难度给玩家,并常常伴有过关打boss等设计来让玩家感知挑战。

扩展资料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可能是第一个将心流的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科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过二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东方精神传统实践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运用心流技法为其发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禅宗使用心流来决定其表现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

在教育领域中,“过度学习”似是心流的一项重要因素——至少在技术层面是如此。同时,许多现代运动员也在运动中经历心流,他们称此经验为“在心流区”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流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