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细胞是什么时候发现的(胚胎干细胞是什么时期)
本文目录一览:
造血干细胞是胚胎时期什么发育来的
模式动物斑马鱼在基因组、蛋白质组、胚胎发育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哺乳动物高度类似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组织器官发生和人类疾病的理想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模型。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产生各种成熟血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来维持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但是供体的严重匮乏极大地限制了爱马仕细胞抗衰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从体外获得大量可用于移植的、有功能的造血干细胞一直是基础科学和转化医学关注的焦点课题。解决此问题的瓶颈就在于人们对造血干细胞的了解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其产生、维持和分化的机制知之甚少。最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峰领导的血液与心血管发育研究组应用斑马鱼模式动物在造血干细胞发生及胚胎早期发育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刘峰研究组应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手段,发现在造血干细胞产生过程中BMP与ERK信号通路之间存在新的调控关系。在斑马鱼胚胎中,抑制BMP信号通路或敲低其下游因子Smad1/5之后,ERK1/2的表达水平会升高,这暗示着BMP-Smad1/5能够在转录水平抑制erk1/2的表达。通过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研究发现,Smad1/5招募共抑制因子HDAC1到erk1/2的启动子区,使其乙酰化水平下降,从而在转录水平上抑制erk1/2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斑马鱼造血发育过程中,过量的ERK1/2能够增强动脉内皮的特性以及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最终导致生血内皮的产生及内皮-动脉的转化过程受到抑制,进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产生。这一研究结果也在小鼠模型中得到验证,证明BMP-Smad1/5对ERK1/2的抑制作用能够将ERK维持在低水平,从而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产生。这一发现为体外获得造血干细胞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章于2014年3月11日正式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Zhang et al, Nat Commun, 5:3431, DOI: doi:10.1038/ ncomms 4431)。研究组博士生张春霞为第一作者,刘峰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干细胞专项的支持。
另外,刘峰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组合作发现细胞粘连分子CD146可以作为Wnt5a的受体,通过促进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影响斑马鱼胚胎原肠期的汇聚延伸运动。该研究于2013年12月13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刘峰和阎锡蕴为共同通讯作者(Ye et al, Nat Commun. 2013, 4:2803. DOI: 10.1038/ncomms3803)。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研究组合作发现RNA甲基化复合体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中有重要调控作用,影响了某些组织(如体节等)的分化和细胞凋亡,进一步证实了RNA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表观调控机制在脊椎动物早期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
胚胎工程的早期胚胎来源
(1)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是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2)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可使其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
(4)若要同时产生多个相同的转基因牛,常用到胚胎分割技术,若选用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对其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内细胞团是全能干细胞,若分割不均,可能影响分割后胚胎的发育.
(5)胚胎移植是否成功,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受体子宫对植入的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故答案为:
(1)原始性腺
(2)核仁 发育的全能性
(3)促性腺激素
(4)胚胎分割 均等分割
(5)免疫排斥反应
怎样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
我知道“脐带血”可以获得“造血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运用“克隆技术”获得。
以下内容引自网络:
新华网 ( 2004-02-12 16:22:41 ) 稿件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2月11日电(记者毛磊)美国《科学》杂志11日宣布,韩国和美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这是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
汉城国立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研究。16名健康妇女为这项研究志愿捐献了242个卵细胞以及被称为卵丘细胞的体细胞。科学家们从卵丘细胞内提取出细胞核,然后将其植入同一位妇女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并采用化学手段刺激卵细胞分裂,共有30个克隆细胞经过约7天的时间发育到至少几十个细胞组成的、被称为胚囊的早期胚胎阶段。
科学家们从这些胚囊中分离出20个内层细胞团,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获得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实验显示,利用这种办法获得的胚胎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可分化成骨骼细胞、肌肉细胞和未成熟的脑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
韩国研究人员表示,新成果给治疗性克隆的应用“打开了大门”。《科学》杂志总编肯尼迪评论说,新成果确实令人鼓舞,但也应该认识到,胚胎干细胞技术可能还需几年才能真正投入应用。
此前,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曾宣布克隆出含十几个细胞的人类早期胚胎,但一直未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成果。而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的人类胚胎克隆和猴子克隆实验基本未获成功,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现有克隆技术无法应用于灵长类动物。韩、美科学家指出,新成果证明,利用来自活体的体细胞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获取干细胞是可行的。
韩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将于本周发表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在西雅图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12日还将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完)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