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肺部影像学特点(新冠肺炎肺部影像学特点有时可呈慢性炎症改变)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区分感冒和新冠肺炎
- 2、肺部三维成像十C什么意思?
- 3、新冠病毒肺炎是查痰内癌细胞时应采集什么症状
-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 5、确诊新冠肺炎标准
如何区分感冒和新冠肺炎
1、传染源:新冠的干细胞美容产品好吗传染源,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而普通感冒通常找不到传染源,大部分情况下,只有确切的家庭聚集病例,一家人中有2-3个出现类似的症状,可以认为是传染性感冒;
2、致病原:新冠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感冒通常是由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所导致;
3、潜伏期:新冠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14天内,平均为7天。感冒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比较短;
4、症状:新冠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咽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感染后也可能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新冠通常需要1周以上才能够恢复,但少数的重症病例和危重症病例,在发病1周以后会明显加重,可能迅速出现脓毒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普通感冒早期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咳嗽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等,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咽鼓管炎导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一般5-7天痊愈,伴有并发症者病程可能会有所延长;
5、影像学表现:新冠患者多数在早期,胸部CT会出现多发小斑片影,而且肺外带较为明显,逐渐发展成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和浸润影。而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肺部通常是正常的;
6、诊断依据:新冠确诊需要做鼻拭子或咽拭子核酸检测,如果新冠病毒阳性就可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而普通感冒一般依据临床表现如鼻塞、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诊断。
肺部三维成像十C什么意思?
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之肺部CT检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版本的诊疗方案和专家指导意见中都建议将肺部CT检查作为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之一。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现代影像诊断手段之一,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另有γ射线、超声波等)影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早期的单排CT发展到现在的多层螺旋CT,目前CT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
CT设备结构
扫描部分:用于数据采集,主要由X射线球管和多排探测器组成。
图像重建系统:将探测器收集到的X射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存储和处理,实现图像重建。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出来,或用多幅照相机、激光照相机等将图像摄下。
CT成像原理
X射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人体某一选定的断层面投射,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多排探测器收集X射线信号,将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以摄下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从而发现人体内的细小病变。
螺旋CT扫描利用滑环技术,球管环绕病人360度快速旋转,诊断床均速移动形成一螺旋扫描轨迹,探测器连续采集数据。螺旋扫描具有速度快、范围大、辐射少等优点,可以三维成像、血管成像,主要用于胸腹部扫描及增强扫描。
肺部CT检查在新冠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敏感性比较低,早期病例存在核酸检测假阴性。CT检查可以发现感染者肺部早期的病灶,在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第一版)》指出:放射学检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价值在于病变检出、判断病变性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以利于临床进行分型。《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作为诊断标准之一。7月份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但现在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还是需要提供核酸检测和肺部CT检查结果,二者结合起来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
相对于普通X射线摄影设备,肺部CT检查不仅可以早期发现病灶,而且可以对病灶的表现形态进行分期。早期:病变局限,呈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影,多伴有小叶间隔增厚;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累及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实变,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有时会出现"铺路石征";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多伴条索影,支气管充气征。
新冠肺炎具有以下6种典型的CT影像学征像:
温馨提示
1.进行CT检查时,请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佩戴铅橡胶颈套保护甲状腺,佩戴铅橡胶围裙或铅方巾保护性腺。
2.进行肺部CT检查时,一定要按照设备发出的提示音做。听到"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时,身体不能动也不能呼吸;听到"可以呼吸了干细胞美容功效与作用打完坚持几年"提示音之后才可以呼吸。CT扫描时,身体部位动了,影像会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不利于医生更好地发现病灶。
新冠病毒肺炎是什么症状
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发热、浑身无力、干咳、呼吸急促、脓毒症休克等现象。
1、发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多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发热。如果患者存在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与确诊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情况,经测量体温超过37.3度时,通常需要警惕。患者需要及时去当地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治疗。
2、浑身无力当新型冠状病毒入侵机体时,会严重破坏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浑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穿衣、系扣等简单动作。
3、干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属于呼吸道疾病,所以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呼吸系统也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如干咳、咳嗽等。少数患者还可能存在很少咳痰或有少量痰液的情况。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甚至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现象。
4、呼吸急促当新冠肺炎患者处于重症或危重情况时,经影像学检查后,肺外带有多个小斑片影和间质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肺部出现磨玻璃阴影和浸润阴影,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时通常会有呼吸急促等表现,需要借助呼吸机供氧缓解。
5、脓毒症休克当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脓毒症,提示患者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等情况,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休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适当地运动以及加强营养,能够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系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另外治疗期间也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导致医务人员的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新冠肺炎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感染后,病毒作用于人体多组织,主要会有发热、咳嗽、干咳、腹泻等症状,但因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以及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不同,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舒服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主要分为轻型者、普通型者、重型者和危重型者:
1、轻型者: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在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一般只出现咳嗽、发热、出汗,少数出现恶心、腹泻的症状,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胸片和CT没有明确的病灶;
2、普通型者:普通型患者具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如常有发热和咳嗽,最初多为干咳,后为痰咳,部分可有喘息,但无明显呼吸急促等缺氧表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干啰音,胸片上可出现肺炎表现;
3、重型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以及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血氧饱和度<93%,胸片上病灶会逐渐超过正常的肺组织,除了合并呼吸系统症状还可有代谢性失常;
4、危重型者:危重型患者会在发病一周左右,合并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血氧指标下降迅速,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危重者患者在病毒感染后可出现全身性的症状。
通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有3-7天的潜伏期,也有部分患者在感染之后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在整个病程中都没有明显症状。如果近期处于中高风险区或者有过病毒的接触史,可及时就医,进行核酸检测明确。
确诊新冠肺炎标准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3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临床表现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确诊病例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