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点(生石膏为什么要先煎30分钟)

max2023-05-01健康养生119

本文目录一览:

生石膏中药中的药效功能

生石膏:(清热泻火药 )辛、甘,微寒。哪段归肺、胃经。

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腊缓轮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褥金 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 止消渴烦 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做浴汤。治伤寒头疼如裂。和葱煎茶, 去头疼。 治天行狂热,头风旋,轮信下乳,揩齿益齿。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止阳明经头疼,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疼。 自《本草纲目》

中药石膏的用法是什么功效作用与禁忌有哪些

煎煮中药是一门很讲究 经验 的活儿,其中的先煎、后下、烊化、包煎等煎煮法更应该注意。那么中药石膏怎么煎用?下面跟我外泌体会议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石膏的煎用

在中医里面,药用的石膏为“生石膏”。生源槐石膏又称白虎、细石,为硫酸盐类矿物,性寒味辛甘,为治疗温病的常用药,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的功效,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不退、大热烦渴,大量用之,颇有卓效,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

一直以来,石膏入药都主张将其先煎,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种做法有点事与愿违。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其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试验发现,将生石膏放入1000毫升水中加热,当其温度在20℃、60℃、100℃、107℃时,硫酸钙的溶解克数分别为2.2克、2.3克、1.6克和1.55克,可见,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所以,生石膏先煎或久煎,其溶出量反不如与他韩之妤皮肤护理中心药同煎时含量高。

见过中药的人会了解到,像是矿物类、化石类、兽骨兽甲等质地坚硬的中药,像龟板、鳖甲、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生石膏、珍珠母袭嫌、石决明等,为了让成分有效溶出,一定会先放入煎药锅内煎煮段时间才能将其成分煎出。但是有些矿物比较特殊,并不需要提前煎煮。这样的中药材,生石膏就算是一味。

早在中药专着《雷公炮炙论》中就记载:“凡使石膏,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澄、晒、研用。”在《奇效良方》中亦载有“石膏、鼠粘子研末,以温酒或清茶调服治疗偏头痛”的病例。现代医家也有以生石膏研末冲服治大叶肺炎、高热不退的报道。由此可见,生石膏入药不需先煎。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2、《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3、《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拍裂手益齿。

5、《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6、《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7、《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中药石膏的配伍应用

1、石膏可用于清热泻火,主要用于热病,表现为高热,口渴,心里烦,脉搏快速的病人,通常和知母一同使用。知母也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二者合用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疗效。

2、石膏还可以用于胃火大引起的口腔炎症,如牙龈肿痛,口腔溃烂等,有清胃热的作用,通常和牛膝,知母等一同使用,牛膝能够引火下行,知母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3、石膏还可用于肺热咳喘,表现为高热,口渴,咽喉干燥,小便短少等,通常和麻黄、杏仁一起合用,麻黄能够清肺热,平喘,杏仁本身也能止咳化痰,和麻黄合用可以增强麻黄的作用。

4、石膏还可以用于疮疡创口久不愈合,湿疹的人,对烫伤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单用,煅用,外敷疮口处,也可以和黄柏,青黛一起研磨成末后外敷使用。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使伤口及早愈合。

石膏的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石膏。

2、鸡子为之使。石膏恶莽草、马目毒公。《本草经集注》

3、石膏属 大寒 之品,易伤阳气。

4、石膏恶巴豆,畏铁。《药性论》

5、石膏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

6、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

①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

②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

③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生石膏有哪些食用功效?

生石膏为一种含水硫酸钙的矿石。性味辛、甘,模销坦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临床中常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对于温热病后期,高热发斑,常和玄参等凉血解毒的药物配伍使用。生石膏还用于肺热咳喘,心烦口渴,以清宣肺热。另外生石膏还用于胃火亢盛头痛,牙齿疼痛以及牙龈肿痛。生石膏外用,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以及急性关节扭伤和鹅口疮、中耳炎以及水火烫伤、黄水疮、丹毒和湿疹、臁疮腿等疾病。

石膏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为单斜晶系矿物。

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其制品的微孔结构和加热脱水性,使之具优良的隔音、隔热和防火性能,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等。

天然石膏是自然界中蕴藏的石膏石,主要为 二水石膏和 硬石膏。中国石膏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各类石膏总储量约为570亿吨,居世界首位,分布于的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储量超过10亿吨的有10个,依次是:山东、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宁夏、西藏、安徽、江苏和四川,石膏资源比较贫乏的是东北和华东地区。

中国石膏资源主要是普通石膏和 硬石膏,其中硬石膏占总量的60%以上,作为优质资源的特级及一级石膏,仅占总量的8%,其中纤维石膏仅占总量的1.8%。因此,我们是石膏储量大国的同时,又是优质石膏储量的穷国。优质石膏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北应城和荆门、湖南衡山、广东三水、山东枣庄、山西平陆等地区,部分矿点已过度开采接近枯竭,部分因与低品位石膏混杂难以分离而造成优质资源浪费。因此,中国实际能够开采并有效利用的优质石膏资源比例更少。

中国石膏工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发展很快,1995年石膏产量就猛增至2659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膏消费大国。至2004年,全国石膏原矿年生产3000万吨以上,总计石膏消费量约为3500万吨。中国现有石膏开采矿山500多个,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矿山约50个,其产量占总产量的40%,乡镇小型矿山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按生产方式分,露天开采约占30%,地下开采约占70%。在地下开采的石膏矿山中,因种种原因使平均回采率低于30%,得到优先开采的优质资源并未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浪费严重,令人痛心!

天然石膏中用途最广的是 二水石膏,其有效成分为 二水硫酸钙,一般根据矿石中二水硫酸钙含量对石膏进行等级划分。石膏应用领域较宽,产品种类也较多,不同的用途对石膏原料的质量有着不同的要求,高品位石膏多被用于特种石膏产品的生产原料,如食用、医用、艺术品、模型和化工填料等;二水硫酸钙含量低于60%的石膏矿则很少得到应用;高于60%的石膏矿石,则根据其含量的不同,被用于建材、建筑等各个领旦桐域。

世界不同国家对石膏的消费结构不同,发达国家石膏深加工产品的消费占较大比重,其石膏消费结构为:产制品占45%,水泥生产占45%,其它各领域占10%。发展中国家多偏重于矿石的初级应用,依赖于水泥工业,石膏制品的比重随经济发展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中国的消费结构大致为:84%用作水泥生产的缓凝剂,6.5%用于陶瓷模具,4.0%用于石膏制品、墙体材料,5.5%用于化工及其它行业;随着中国水泥产量的不断增大,对石膏的需求相应增大,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斗兆速增长,石膏产业尤其是石膏制品将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各种石膏产制品及石膏墙体会得到高速的发展,石膏的需求量必将猛增,随着传统的陶瓷及其它特种行业的发展,优质石膏资源不断减少,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被愈加重视。因此,为了保证整体石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的、环保的、健康的石膏建筑材料及产制品更广泛的应用于人民生活中,必须对有限的石膏资源进行优化利用。

低硬度,一组极完全解理,以及各种特征之形态可以鉴别。致密块状的石膏,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与碳酸盐区别。

硬度分类中标准矿物之一。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石膏吗?是什么?下面我给你详细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吧!

石膏的简介:橡乎瞎

石膏既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生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生石膏性大寒,用石膏磨制而成的,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石膏的基本资讯:

【入药部位】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性味归经】辛甘,寒。入胃经、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禁/宜人群】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炮制方法】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地理分布】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是什么?

一石膏的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煅石膏。

石膏【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褥金 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面板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做浴汤。治伤寒头疼如裂。和葱煎茶,去头疼。治天行狂热,头风旋,下乳,揩齿益齿。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止阳明经头疼,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疼。 自《本草纲目》

二石膏的作用

1、用于温热 病气分实热的证候。常梁空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对于温热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则常与犀角、玄参等凉血解毒药配伍,以清热消斑,如化斑汤。

2、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常与杏仁、麻黄配用,以清宣肺热、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3、 用于胃火亢盛,头痛,齿痛,牙龈肿痛。常与知母、牛膝等配伍,以泻火而缓顷链痛,如玉女煎。

4、用于溼疹,疮疡溃后不敛,水火烫伤。常与黄柏、青黛等配伍,外用以清热敛疮、生肌。

生石膏有什么功效?

生败毁清石膏即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又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察前头痛牙疼等功能余哗。

中草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石膏

(《本经》)

【异名】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矿物形态】石膏

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蜜黄色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著。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挠性。

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

【采集】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药材】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产湖北、安徽、河南、明辩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中CaO为32.5%、SO2为46.6%、H2O为20.9%,此外常有粘土、砂粒、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混入。据北京医学院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微量的Fe++及Mg++。

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炮制】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②《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辛甘,寒。

①《本经》:"味辛,微寒。"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归经】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功用主治】生用解肌滑槐好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信铅伤。

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②《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选方】①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遣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②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热,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巳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③治湿温多汗,妄言烦渴:石膏、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伤寒总病论》)

④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龟二钱,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⑤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仟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⑥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

⑦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普济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石膏六两(碎,绵裹),大乌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外台》)

⑨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圣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头疼,连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三因方》龙石散)

⑿治喉风: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喉科秘诀》石膏汤)

⒀治胃火牙疼:好软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五分,为末,日用揩牙。(《保寿堂经偏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钱,猪肝一片,薄批,掺药在上,缠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⒂治小儿伤热吐泻黄瘦: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甘草(生)一钱。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小儿药证直诀》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风热者:石膏三钱,飞罗面七钱。为末,水和,煅红,冷定,滚酒化服,被盖取汗,连服三日。(《卫生杂兴》)

⒄治诸金刃所伤,血出不止:石膏、槟榔、黄连(去须)各一两,黄柏半两。上为细末,随多少掺敷疮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⒅治汤火烂疮:石膏捣末以敷之。(《肘后方》)

⒆治乳痈: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仁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少许,撒于患处。(《医宗金鉴》九一丹)

(21)治痔漏:煅石膏一斤,冰片五克,共为细末,外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烧伤

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以免除烧伤患者的换药痛苦。用法: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剪开水泡,除掉腐皮,再用2~4密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将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经1~2小时后,石膏粉干固;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一般在12~24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后不宣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感染。一般Ⅱ°烧伤经3~7天痴片即可脱落。如痴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事先作过敏试验)。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上述方法观察36例:其中Ⅰ°烫伤26例,Ⅱ、Ⅲ°混合烫伤11例;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17例,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结果除1例小儿因合并麻疹、肺炎,1例小儿因烧伤面积在90%左右、入院时即出现严重中毒现象而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但此项治疗方法尚存在如下问题:一冬天或天冷时常难以施行;二石膏痴皮干固后患者常有难忍的痛痒感;三Ⅲ°烫伤,石膏痂片仅可作为人工痂皮,暂时保护创面,尚不能代替早期的植皮。此外,如将石膏粉用桐油或花生油调制成膏,外敷患处,对促进创面愈合亦有较好的效果。

②用于充填骨缺损腔

应用石膏充填,治疗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14例,其中12例经2~17个月的观察,均获痊愈。在观察5个月以上的7例中无1例复发,X线检查骨缺损均愈合,有的已形成新的骨髓腔。2例化脓,其中1例为急性骨髓炎,1例为跟骨结核,局部病灶较大,浸润明显,有窦道混合感染,软组织缝合困难,结果石膏完全流出而告失败。治疗方法:术前以抗菌素控制感染,术中彻底清除炎性或结核病灶,凿成新鲜骨面,尽量保存骨膜及软组织,以混有青霉素及链霉素之淀粉石膏充填,致密地缝合创口。术后患肢以石膏固定,同时注射抗菌素。全部病例术后全身无任何不良反应。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石膏充填后,血钙在早期多数升高,骨痂出现丰富,骨化过程较快。因此认为石膏充填可能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供应丰富的钙盐;二是起支柱作用,同时有生物学 *** 作用。这都是促进骨愈合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采用石膏充填骨缺损的临床适应症应慎重选择。慢性骨髓炎或骨结核,凡病灶较小,皮肤及皮下组织较丰富的,经抗菌素治疗及病灶彻底清除后充填石膏,可收到良好效果;对于急性骨髓炎已有脓肿形成,及病灶太大、皮肤不完整、皮下组织较少、术后无法致密缝合的病例,均不适用。

提醒您:石膏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