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天枢穴位位置图(左右天枢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max2023-05-12健康养生132

本文目录一览:

详解天枢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按摩天枢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治疗便秘、治疗腹胀、肠鸣、痛经、肾炎等。

但是天枢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

下面我细胞公司图片将图解天枢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天枢穴位的位置】

天枢穴的位置:在腹部,横平肚脐中央,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即:在腹中部,距脐中左右2寸处。

取穴技巧: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

穴位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按摩天枢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疾病:便秘、腹泻、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虚损劳弱、或激桥伤寒、中暑呕吐、急性阑尾炎、月经不调、不孕、带下,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铅芦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功效】

调理脾胃、理气健脾、通经活络

天枢穴主要是调理以大肠为主的肠道病,对于急性的、慢性的都有用。如果说肚子咕咕作响的那种,也是适合用灸法。

【保健原理】

坚持按摩,可以调中和胃、理气健康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天枢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其应用报道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经临床摸索发现,天枢穴有其特殊的作用。

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衫猛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按压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胃肠、消炎止泻、通利大便等功能,既通便,又可止腹泻。按压刺激此穴,可疏调肠腑、理气消滞、通便。

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胃俞、天枢穴位都在身上的那个部位?用图标示出来?谢谢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单穴。属任脉。

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单穴。属任脉。弯派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穴。属胃经。

胃俞穴位于背拿宴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埋敏贺右各一穴。属膀胱经。

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处,左右各一穴。属胃经。

天枢的准确位置图

天枢穴位于人体的中腹部,在脐旁开两寸处,也就是平时说的肚脐向左右三指宽的地唤册方zhi即是此穴。

天枢穴属于足bai阳明胃经的穴位,经常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此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对于便秘,腹胀,肠鸣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它还可以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病症,实验证明此穴对于缓解治疗肾炎也有一定的作用。

别名长溪、大肠募、谷门。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唤扰支通过。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绕脐切痛,水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和链旦不良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下脘、天枢,足三里穴位在哪,谢谢

下脘属任脉。足太阴、任脉之会。在上腹中判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漏型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卖搜改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