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免疫细胞 >正文

细胞免疫中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

2023-03-05 03:58:12 作者:max
评论:0

本文目录一览:

细胞因子具有什么作用?

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 *** 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蛋白或蛋白多肽。

细胞因子的种类:

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 *** 因子(CSF)趋化因子(chemokines)生长因子(GF)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① 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③参与细胞凋亡。④ *** 造血细胞增殖,分化。⑤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⑥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⑦细胞因子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⑧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以下哪些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抗病毒作用

你这问的,是一个题目吧?可是题目又不全。

怎么说呢,我们知道细胞因子是指一类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一般由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B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表皮细胞等)经 *** 而合成、分泌所得。。、

还是等你完善了题目再回答吧。

——威斯腾生物

什么是体液因子?和细胞因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体液因子

1.心钠肽和脑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正常情况下,ANP主要储存于心房,心室肌内也有少量表达。当心房压力增高,房壁受牵引时,ANP分泌增加,其生理作用为扩张血管,增加排钠,对抗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的水、钠潴留效应。正常人BNP主要储存于心室肌内,其分泌量亦随心室充盈压的高低变化,BNF的生理作用与ANP相似。心力衰竭时,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肌内不仅BNP分泌增加,ANP的分泌也明显增加,使血浆中ANP及BNP水平升高,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此,血浆ANP及BNF水平可作为评定心衰的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心衰状态下,循环中的ANP及。BNP降解很快,且其生理效应明显减弱,即使输注外源性ANP亦难以达到排钠、利尿降低血管阻力的有益作用。新近研究开发的重组人BNP(Nesiritide)临床应用,可发挥排钠、利尿、扩管等改善

心衰的有益作用。

2.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由垂体分泌,具有抗利尿和周围血管收缩的生理作用。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关键作用。AVP的释放受心房牵张受体(atrial STretch receptors)的调控。心力衰竭时心房牵张受体的敏感性下降,使AVP的释放不能受到相应的抑制,而使血浆AVP水平升高,继而水的潴留增加;同时其周围血管的收缩作用又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对于心衰早期,AVP的效应有一定的代偿作用,而长期的AVP增加,其负面效应将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

3.内皮素(endothelin)是由血管内皮释放的肽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心力衰竭时,受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血栓素等的影响,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且直接与肺动脉压力特别是肺血管阻力升高相关。除血流动力学效应外,内皮素还可导致细胞肥大增生,参与心脏重塑过程。目前,实验研究已证实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可以对抗内皮素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并减轻心肌肥厚,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动物的近期及远期预后。临床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初步显示可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 *** 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 *** 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很快(数分钟)就会被APC在感染或炎症局部摄取,然后在细胞内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此过程称为抗原处理,约需3 h)。当APC与T细胞接触时,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将信息传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活化(此过程称为抗原递呈)。活化的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来进一步活化B细胞以产生抗体或活化其他T细胞以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可以说,抗原识别过程实质上是携带抗原肽-MHC复合物的APC“寻找”抗原特异性初始T细胞的过程;初始T多由树突状细胞活化,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多种APC递呈的抗原。

1 ......

效应t细胞的3个主要类型是什么?各分泌什么重要细胞因子和毒素?有何重要意义

淋巴因子就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细胞因子的一类,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不同的淋巴因子能表现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淋巴细胞借助淋巴因子对邻近或远离的靶细胞产生作用,这与抗体的作用相平行,是实现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十分重要的途径。比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其它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来起作用的。

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受抗原 *** 可产生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也可以产生淋巴因子。此外,可产生淋巴因子的还有巨噬细胞等。

三种最常见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B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毒性因子,前两种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产生,分别作用与白细胞和B细胞(体液免疫),第三种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杀伤细胞(细胞免疫),如穿孔素可以在靶细胞上穿孔造成杀伤.

对T细胞分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什么

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等.

一、免疫细胞的调节剂免疫细胞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调节关系,细胞因子是传递这种调节信号必不可少的信息分子.例如在T-B细胞之间,T细胞产生IL-2、4、5、6、10、13,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 *** B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抗体产生;而B细胞又可产生IL-12调节TH1细胞活性和TC细胞活性.在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前者产生IL-1、6、8、10,干扰素α,TNF-α等细胞因子促进或抑制T、B、NK细胞功能;而淋巴细胞又产生IL-2、6、10,干扰素γ,GM-CS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等细胞因子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作用.例如T细胞产生的IL-2可 *** T细胞的IL-2受体表达和进一步的IL-2分泌,TH1细胞通过产生干扰素γ抑TH2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而TH2细胞又通过IL-10、IL-4和IL-13抑制TH1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通过研究细胞因子的免疫网络调节,可以更好地理解完整的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并且有助于指导细胞因子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BRM)应用于临床治疗免疫性疾病.

二、免疫效应分子在免疫细胞针对抗原(特别是细胞性抗原)行使免疫效应功能时,细胞因子是其中重要效应分子之一.例如TNFα和TNFβ可直接造成肿瘤细胞的凋零(apoptosis),使瘤细胞DNA断裂,细胞萎缩死亡;干扰素α、β、γ可干扰各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防止病毒扩散;LIF可直接作用于某些髓性白血病细胞,使其分化为单核细胞,丧失恶性增殖特性.另有一些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效应细胞而发挥其功能,如IL-2和IL-12 *** NK细胞与TC细胞的杀肿瘤细胞活性.与抗体和补体等其它免疫效应分子相比,细胞因子的免疫效应功能,因而在抗肿瘤、抗细胞内寄生感染、移植排斥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三、造血细胞 *** 剂从多能造血干细胞到成熟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漫长道路中,几乎每一阶段都需要有细胞因子的参与.最初研究造血干细胞是从软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开始的,在这种培养基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的大量子代细胞由于不能扩散而形成细胞簇,称之为集落,而一些 *** 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因子可明显 *** 这些集落的数量和大小因而命名为集落 *** 因子(CSF).根据它们 *** 的造血细胞种类不同有不同的命名,如GM-CSF、G-CSF、M-CSF、multi-CSF(IL-3)等.目前的研究表明,CSF和IL-3是作用于粒细胞系造血细胞,M-CSF作用于单核系造血细胞,此外Epo作用于红系造血细胞,IL-7作用于淋巴系造血细胞,IL-6、IL-11作用于巨核造血细胞等等.由此构成了细胞因子对造血系统的庞大控制网络.某种细胞因子缺陷就可能导致相应细胞的缺陷,如肾性贫血病人的发病就是肾产生Epo的缺陷所致,正因如此,应用Epo治疗这一疾病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多种 *** 造血的细胞因子已成功地用于临床血液病,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四、炎症反应的促进剂炎症是机体对外来 *** 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过程,症状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病理检查可发现有大量炎症细胞如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和组织坏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IL-1、IL-6、IL-8、TNFα等可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

细胞因子美容只做一次有什么效果?

再生因子可以有效的与皮肤细胞发生作用,促进上皮细胞的营养代谢,预防皮肤受到紫外线、自由基等侵害,促使真皮层胶原细胞的增生。

对皮肤术后可以加速修复,并具有抚平细纹,延缓皮肤老化等功能。

细胞再生因子都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特异结合后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这些效应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增强抗感染和杀肿瘤细胞效应,促进或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等。

细胞因子作用?

问题一: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 *** 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蛋白或蛋白多肽。

细胞因子的种类:

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 *** 因子(CSF)趋化因子(chemokines)生长因子(GF)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① 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③参与细胞凋亡。④ *** 造血细胞增殖,分化。⑤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⑥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⑦细胞因子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⑧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问题二:细胞因子主要有哪几类,简述其功能 ①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促进胸腺细胞、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增强Tc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引起发热,参与炎症反应; *** 造血功能;促进免疫应答;

②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穿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③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通过TNF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促进T细胞及其它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TN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或导致血管功能紊乱,使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造成肿瘤组织的局部血流阻断而发生出血、缺氧坏死);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增强ADCC功能, *** 细胞脱颗粒和分泌髓过氧化物酶;抗感染;TNF是一种内源性热原质,引起发热,并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如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ML-1、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机理不清楚;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④ 集落 *** 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集落 *** 因子是指能够 *** 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干细胞生成因子(SCF)多能集落 *** 因子(IL-3)、巨噬细胞集落 *** 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 *** 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 *** 因子(GM-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上述集落 *** 因子除具有 *** 不同发育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功能外,其中有些还能促进或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

⑤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为介绍有关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特异性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的应用研究新进展.趋化性细胞因子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是IL-12诱导的抗肿瘤T细胞向肿瘤局部浸润的必备因素之一, 当运用CCR5的特异性阻断剂TAK-779时,几乎完全阻断了IL-12的抗肿瘤作用;

⑥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血管的生成、细胞凋亡及机体免疫系统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

⑦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生长因子对人体的作用:1、对骨骼系统的作用: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治疗骨质酥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风湿病和因钙缺乏导致的疾病。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加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解,增进食欲,治疗慢性胃炎。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加强骨髓造血功能,促进干细胞生成,进而生成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加强左心室厚度,增强心肌弹性力,高效治疗心脏病。有效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蛋白,防止在血管壁沉积,治疗血栓。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加强肺部细胞功能,修正气血屏障,消除肺部毒素,治疗肺气肿、肺供养不足和呼吸系统疾病。

5、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促进人体荷尔蒙......

问题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和分泌特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称: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可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 它由某些肿瘤细胞分泌,通过与血管内皮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同时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内皮细胞迁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维持肿瘤的继续生长,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烈的血管生成因子,与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有关。 人VEGF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p21.3,为单一基因,全长14 kb,由8个外显子、7个内显子组成。编码产物为34~45 kD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VEGF经过转录水平的剪切,可产生5种异构体,根据氨基酸的长短依次命名为VEGF145,VEGF165, VEGF121, VEGF189和VEGF206。其中VEGF121是一种弱酸性多肽,不与肝素结合;VEGF165是碱性蛋白,与肝素的亲和力低,二者是以可溶性、自由扩散的形式被分泌的,易于到达靶细胞;而VEGF145,VEGF165和VEGF206则与肝素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分泌后结合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基质中,属于细胞相关性异构体。目前已证实VEGF是内皮细胞选择性有丝分裂原,除能增加内皮细胞胞浆内Ca2+的浓度及使微血管(主要是毛细血管后静脉及小静脉)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高外,尚能从多种途径使内皮细胞形态呈细长状并 *** 其复制, *** 葡萄糖转运入内皮细胞,促使内皮细胞、鼠单核细胞和胎牛成骨细胞移位,能改变内皮细胞基因激活的模式,上调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包括尿激酶型及组织型)及其抑制剂PAII的表达,诱导其他内皮细胞蛋白酶,间质胶原酶和组织因子的表达。VEGF介导了许多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在组织血管增生时,其表达也增强。胚胎发育的组织处于分化状态下的细胞其表达高于成年和已分化完全的细胞。生理状态下,VEGF可高水平地表达于胎盘,许多胚胎组织和一些有生理性血管增生的成人正常组织(如增生期子宫内膜)。此外,在动物和成人的正常肾小球细胞、心肌细胞、前列腺上皮、 *** 及肾上腺皮质和肺的某些上皮细胞也有低水平表达。病理状态下,在愈合中的皮肤伤口、银屑病、迟发性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层细胞中均有VEGF的过度表达。 目前发现的VEGF受体有5种:VEGFR1(Flt1),VEGFR2(KDR/Klk1),VEGFR3(Flt4),NP1和NP2。Flt1,KDR,Flt4均是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eceptor tyrcsine kinase,PTK),前两者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后者主要存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NP1和NP2为非酪氨酸蛋白激酶跨膜受体,含有长的胞外段和短的胞内段,不仅在内皮细胞表达,在某些肿瘤细胞内也有表达。VEGF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通过VEGFR2实现的。VEGFR2和VEGF结合后发生二聚体化且胞内的酪氨酸残基自身被磷酸化。VEGFR2已有6个自身被磷酸化位点被证实,Tyr1054,Tyr951,Tyr996,Tyr1059,Tyr1175,Tyr1214。这些位点的大部分功能未明,但已证实Tyr951与src同源区2蛋白(src homology 2,SH2)结合有关,Tyr1175是磷酸酶C-y(PLC-y)结合点。

问题四: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期专题旨在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胞因子的特性及其应用。 你可以去 bio1000/zt/cell/46213 看看 真心的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麻烦采纳,谢谢!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K)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1.白细胞介素IL

2.干扰素IFN

3.肿瘤坏死因子TNF

4.集落刺激因子CSF

5.生长因子GF

6.趋化性因子chemokine

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多向性、同一性;具有网络性,单因子检测不能全面反映机体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原理:

作用: 促炎因子。 调节免疫应答、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1.与受体结合,引起细胞破坏、死亡;2.损伤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3.引起机体发热;4.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5.抑制新骨生成、刺激骨吸收;6.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作用: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抗增殖和凋亡免疫; 抗炎介质 ——促进调节T细胞的发育、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IFN-γ的异常表达和很多 自身炎症 和 自身免疫疾病 相关。

作用: T细胞生长因子 ,促进T细胞活化;刺激NK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毒性作用;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Ig分泌;活化巨噬细胞。

作用: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生化分化因子,促进B细胞由IgM转IgE型; I型超敏反应 ;诱导Th1细胞向Th2细胞转化;刺激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抑制巨噬细胞生长。 抗炎因子?

作用: 促炎因子 。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功能;增强NK细胞活性;抑制免疫细胞凋亡;促进某些恶性肿瘤生长、进展和复发。

早期炎症、脓毒症预警,早于CRP、PCT ,持续时间长

作用: 抗炎 、免疫抑制;抑制炎症前细胞因子产生,如IL2;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抑制T细胞合成和释放因子,如TNFγ、IL2等;阻碍Th1免疫反应;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作用: 促炎作用, 诱导促炎因子的表达,抗感染。IL17A: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显著上调。与抵抗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慢性炎症表达过多。狼疮血清IL17A在pSLE患者中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表格里写的指典型情况,但临床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不典型,没有那么典型。

细胞因子的作用是?

您好!

 细胞因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集合后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的变化。

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功能;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诱导或抑制细胞毒作用,诱导其凋亡。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1.自分泌作用。2.旁分泌作用。3.内分泌作用。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双重性。

细胞因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它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理,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因子已用于治疗肿瘤、感染、炎症、造血功能障碍等,并收到良好疗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哪些?各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主要分以下几类,下面将会介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的主要作用吧1.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IL)简称白介素,由白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并在细胞间发挥广泛炎症、刺激活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已报道的白细胞介素有30余种。Th1细胞因子主要是IL-2、IL-12、IFNγ;Th2细胞因子主要是IL-4、IL-5、IL-6、IL-10,分别促进Th1、Th2分化和功能,分别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IL-10和TGFβ是调节性T细胞的效应因子。

ILs 主要产生细胞 主要生物学作用

IL-1 单核-吞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① 促进T、B淋巴细胞活化、增生;

②增强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活性;

③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④介导炎症反应

IL-2 活化T细胞(Th1)

NK细胞 ① 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

②增强Tc细胞、NK细胞和NK巨噬细胞杀伤活性;

③诱导LAK形成,产生抗瘤作用;

④作用具有沿种系谱向上的约束性

IL-4 活化T细胞(Th2)

肥大细胞 ① 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

②诱导Ig类别转换,促进肥IgE或IgG类抗体生成;

③抑制Th1分泌IFN-γ、TNF-β、IL-2、等细胞因子,下调细胞免疫应答;

④诱导活化CD4+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

IL-5 活化T细胞(Th2)

肥大细胞 ①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Ig类别转换,产生IgA类抗体;

②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分化

IL-6 单核-吞噬细胞活化

T细胞 ①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合成分泌Ig,

②促进T细胞增殖分泌,

③参与炎症反应,引起发热

IL-8 单核-吞噬细胞血内皮细胞

活化T细胞(Th2) ① 吸引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T细胞作定向趋势运管动;

②激活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增强炎症和过敏反应

IL-10 单核-吞噬细胞 ① 抑制巨噬细胞功能,降低抗原递呈作用,减少单核因子生成;

②抑制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下调细胞免疫应答;

③促进B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上调体液免疫应答

IL-12 单核-吞噬细胞 ① 促进Tc、NK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其杀伤活性;

②诱导活化CD4+T细胞分化为CD4+Th1细胞,

③作用有种属特异性

2.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可分为I型和Ⅱ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包括IFN-α、IFN-β,由APC和成纤维细胞产生,有较强抗病毒转录复制作用;II型干扰素即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通过激活APC功能和巨噬细胞、NK、CTL细胞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IFN-α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

3.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目前至少有19个成员,在调节适应性免疫、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分为TNF-α和淋巴毒素(LT,或TNF-β)。

4.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目前发现的集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刺激因子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和白细胞介素-11等。

5.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等。

6.趋化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个蛋白质家族,分子量多为8-10kDa的多肽组成。趋化性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生的部位。分为4种亚家族:1.CC亚家族;2.CXC亚家族3.C亚家族4.CX3C亚家族。

app
公众号
投稿 评论 关灯 顶部